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6篇
综合类   9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采用0: 100、10: 90、25: 75和50: 50(质量比)4种铵硝比的营养液,研究了其对生菜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营养液中铵硝比为25: 75时,生菜的地上部生物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及气孔导度(Gs)最高.随着NH+4-N比例的进一步增加,生菜的地上部生物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反而有所下降,表明适量增铵对生菜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不同铵硝配比对生菜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影响与对SPAD值、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的影响相反.申选1号的光合特性对不同铵硝配比比耐热耐抽苔生菜敏感.  相似文献   
2.
3.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生菜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0: 100、10: 90、25: 75和50: 50(质量比)4种铵硝比的营养液,研究了其对生菜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营养液中铵硝比为25: 75时,生菜的地上部生物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及气孔导度(Gs)最高.随着NH 4-N比例的进一步增加,生菜的地上部生物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反而有所下降,表明适量增铵对生菜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不同铵硝配比对生菜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影响与对SPAD值、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的影响相反.申选1号的光合特性对不同铵硝配比比耐热耐抽苔生菜敏感.  相似文献   
4.
低洼圩区低产土壤改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地处太湖以东阳澄淀泖低洼圩区,河流湖荡密布,地势低洼,土壤以质地粘重、僵板粘闭为主,上渍下潜为特征的低产土壤占28%。我们于1982年起连续进行5年试验,研究这类低产土壤改良途径。 试验方法与概况 以玉山镇虹桥村大字圩147.3亩低产田为研究基地。成土母质为河相沉积物,乌山土,重壤质地。田面高程1.3米(青岛零点)。枯水期地下水位埋深40厘米左右。试验基地均三沟配套,其中90.8亩埋设砖制暗管,埋深80~100厘米,间距10~12米。另开浅  相似文献   
5.
苏南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规律   总被引:74,自引:8,他引:7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选择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高 ,且工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平衡 ,具有蔬菜种植较长历史的苏南某市为试点区 ,重点探讨菜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现状 ,及土壤利用方式、轮作方式、蔬菜品种及蔬菜种植年限对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状况的影响。在全市农田范围内网格均匀布点 ,各采样点均用GPS定位 ,多点采集 89个土样。研究结果表明 ,供试区土壤中普遍检出有机氯农药残留 ,残留总量 (Σ OCP)介于2 3.2~ 112 6 .7μgkg-1之间 ,均值为 174 .4 μgkg-1,残留的主要组分为p ,p′ DDE和p ,p′ DDT ,占Σ OCP的 82 %以上。四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中 ,传统菜地土壤中Σ DDTs残留量均值最高 ,水稻田土壤中最低。种植不同蔬菜的传统菜地土壤中有机氯残留有明显的差异 ,种植叶菜的土壤比种植葱蒜韭菜、土豆 (根茎类 )或茄果类蔬菜的土壤中有机氯残留量高得多。蔬菜种植年限对土壤中有机氯残留影响不明显。水稻—蔬菜轮作的方式可减少有机氯农药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昆山绰墩古土壤粒度特征及母质判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第四纪晚期以来,来自黄土高原的粉尘在风力作用下不断向东南扩张,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下蜀黄土。太湖流域的部分水稻土就是在下蜀黄土之上发育的。本文对绰墩古土壤的粒度组成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绰墩古土壤<5μm粘粒、5~10μm细粉砂和10~50μm粗粉砂组分平均含量分别为22.89%、22.96%和63.52%,其中10~50μm粗粉砂组分为众数粒组。>50μm砂粒平均含量仅为5.10%。绰墩古土壤粒度组成与镇江下蜀黄土粒度组成具高度相关性(r=0.97)。根据粒度分析,我们初步认定绰墩古土壤母质为下蜀黄土。  相似文献   
7.
刘旭  王梅农  张导  陈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97-12102,12104
以苏南某市20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为例,对土壤样品进行理化分析,通过检测数据和环境测评,结合当前耕地数量的变化,得出了2006~2009年苏南某市土地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市土壤物理性状保持稳定,有机质等有效养分稳中有升,酸碱度下降,重金属污染范围可控。并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了相关土壤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8.
油菜是本县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约占耕地面积的40%,科学施肥,是发展油菜生产的关键措施之一。1981~1988年,我们在多个点上进行了氮、磷、钾化学肥料的适宜用量与配比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一、氮素化肥的肥效与适宜用量 根据大量试验,本县油菜地力产量占总产量的46.8%,变幅在39.3~54%之间(n=12),其氮素化肥的依存率为53.2%,大大高于水稻,这充分说明油菜施用氮素化肥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培实验模拟了不同浓度条件下玉米对多环芳烃(菲)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在所设定的0.5 ̄4.0 mg.L-1菲浓度范围内,培养14 d时玉米根和茎叶中菲的含量分别为0.547 ̄3.512 mg.kg-1和0.037 ̄0.320 mg.kg-1,其含量随着污染浓度的增高而增大。玉米茎叶中菲的含量远远小于根中菲的含量。水培条件下,玉米茎叶中的菲主要来自于根部的吸收,从空气中吸收的量较少。在低浓度条件下,玉米茎叶对菲富集较慢,高浓度则较快;玉米根对菲的富集能力则随着污染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一定时间后玉米茎叶和根分别对菲的富集能力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0.
王梅农  刘旭  王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34-19037,19059
论证了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意义和必要性;回溯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政策变迁过程;分析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只增不减,城市建设中浪费耕地的现象较严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一部分耕地退耕,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导致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的难度较大;"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现象十分普遍;耕地的开发和复垦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过程中没能考虑到各地区的差异。并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今后的发展走向提出了一些建议:要"先补后占",保证耕地资源总量的动态平衡;鼓励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其生产能力;对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进行潜力挖掘,尽量少占耕地;多方合作,加大异地占补平衡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