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2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解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非耕作季节N、P的流失特征,以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4种典型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于2008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研究了耕作季节后不同种植模式在每次降雨后的N、P流失特征及不完全混合模型的综合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非耕作季节,紫色农耕地均表现出较大的N、P流失量,最大分别达到(0.491±0.079)kg·hm-2和(12.604±13.173)×10-3kg·hm-2。N的流失量均大于P的流失量,并且N、P主要通过地表径流流失。不同种植模式间N、P流失量有较大的差异,其中生姜种植模式的N、P流失量最大,大豆种植模式最小。不完全混合模型可很好应用于研究区域农耕地N、P流失。模型的有效系数均达到0.6以上,其中模拟N流失的有效系数高达0.958。这表明,非耕作季节农耕地N、P流失是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不完全混合模型可成为该区域N、P流失预报和面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非耕作季节N、P的流失特征,以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4种典型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于2008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研究了耕作季节后不同种植模式在每次降雨后的N、P流失特征及不完全混合模型的综合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非耕作季节,紫色农耕地均表现出较大的N、P流失量,最大分别达到(0.491±0.079)kg·hm-2和(12.604±13.173)×10-3kg·hm-2。N的流失量均大于P的流失量,并且N、P主要通过地表径流流失。不同种植模式间N、P流失量有较大的差异,其中生姜种植模式的N、P流失量最大,大豆种植模式最小。不完全混合模型可很好应用于研究区域农耕地N、P流失。模型的有效系数均达到0.6以上,其中模拟N流失的有效系数高达0.958。这表明,非耕作季节农耕地N、P流失是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不完全混合模型可成为该区域N、P流失预报和面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以嘉陵江广元段清风峡断面水质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文献法、统计法对清风峡2007—2017年河流水体pH值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变化的成因及影响结果。(1)清风峡pH值年际变化较小,常年维持在8.21上下波动,水体呈微碱性,总体呈下降趋势。(2)在季节变化上,pH值冬春季节高于夏秋季节,pH均值为春季(8.29)>冬季(8.25)>秋季(8.16)>夏季(8.14)。(3)pH值周变化幅度较小,离散程度低,变化平稳。(4)从pH值季节变化分析可以得出,降水是引起该河段水体pH值变化最显著的因子。pH与DO、CODMN、NH3-N三者间呈负相关关系,表明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水体pH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模式背景下栽植生姜对紫色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栽植生姜对岷江下游紫色丘陵区不同种植模式背景下典型紫色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与DNA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紫色丘陵区玉米+红薯间作、大豆单作、生姜连作、水稻-紫云英轮作等4种典型种植模式背景下栽植生姜前后土壤细菌多样性变化特征。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同一种植模式下栽种生姜前后DGGE条带数目、位置和亮度差异明显。栽种生姜均降低了各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明显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其中生姜连作模式背景下土壤细菌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下降幅度最大,玉米+红薯间作模式下降幅度最小,但栽植生姜后4种种植模式之间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度明显增加。DGGE特征条带的序列分析表明,栽植生姜后,土壤细菌中的部分绿弯菌门类群消失,部分硝化螺旋菌门类群仅在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中发现、玉米+红薯间作模式中出现了短波单胞菌门的细菌。这些结果为了解栽植生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及生姜种植模式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满意度是反映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自身利益需求与征地补偿方式之间差异的重要标志。选取成都市龙泉驿区、金堂县以及温江区(分别代表成都丘陵区、山区和平原区3个典型地貌特征)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农户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了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满意情况。并运用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院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满意度主要与农户年龄、征地后家庭收入、被征地面积、征地意愿、政府征地工作透明度、征地补偿标准等6个变量相关,其对征地补偿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揭示出征地补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