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8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中国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沙化土地监测数据,对沙化土地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对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原因进行了简单论述,同时提出了沙化土地防治对策。结果表明,我国沙化土地防治尚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保持住现有沙化土地逆转态势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生态遥感监测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研究区CBERS—2影像进行预处理、建立解译标志、人工判读、分类等过程得到了陕西省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以此为依据,按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标准进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计算,最后得到该区2004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一般,榆林地区环境较差;中南部地区环境质量良好,其中秦岭地区环境质量优。将计算结果与该区2000年的评价结果对比分析得出: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上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关中平原地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但也有少数地区环境继续恶化。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太阳辐射及其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陕西省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分析了陕西省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呈现出一致性的从北向南递减趋势,且在渭北高原一带存在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的次高值区,同时指出了陕北地区4~8月,关中、陕南地区5-8月是太阳能资源利用的最佳时期.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区域气候变化、指导农业生产及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气象台站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陕北榆林地区太阳总辐射及其分布特征,并对榆林地区太阳能资源潜力进行了客观评估.结果表明,榆林地区春、夏、秋3季是太阳能利用的最佳季节,年太阳总辐射最高值区位于长城沿线一带,较低值区位于定边西南部和子洲南部;榆林地区所有县(区)均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其中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大部-佳县-米脂-吴堡-绥德-子洲北部属于资源很丰富区,定边-靖边西南和子洲以南地区属于资源丰富区.全区太阳能资源稳定,储量丰富且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潜力.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区域气候变化,指导农业生产及合理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橘皮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多甲基黄酮类化合物,本文主要介绍了橘皮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于有机化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光合有效辐射的地形影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全面考虑地形因子对太阳短波辐射各辐射分量的影响,在分别建立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了山地太阳光合有效辐射的基本模型,并依据模型计算陕西省平均月、季、年光合有效辐射及≥0℃和≥10℃期间光合有效辐射分布情况,探讨局地地形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结果与利用传统方法计算结果相一致,说明模型是可靠的;≥0℃和≥10℃期间光合有效辐射的空间分布情况说明陕西省光能资源丰富,理论上农业产量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局地地形对山区光合有效辐射影响显著,光合有效辐射量随坡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偏南方向辐射量较大,偏北方向较小,东、西坡辐射量呈对称分布,同时地形对其的影响程度随季节而变,相对于夏季,在太阳高度角较低的冬半年,地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以毛乌素沙地典型地区为例,以CBERS-2影像作为基本数据源,分别使用光谱知识法和波谱角分类法对研究区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沙化耕地进行信息提取,探索和比较了两种不同方法针对不同沙化土地类型的分类模型和精度。结果表明,使用光谱知识法对各类型沙化土地分类总体精度为76.04%,使用SAM方法分类的总体精度为83.21%,说明对于CBERS影像中的沙化土地而言,SAM方法能够较为快速准确地提取各类型沙化土地信息。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大气稳定度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陕西省97个气象台站2006—2011年逐时气象观测资料进行陕西省大气稳定度分类,统计计算各站四季及年不稳定类、稳定类和中性类稳定度出现的频率,利用GIS系统分别绘制关中区域分布图,分析了四季及年三大类稳定度出现频率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稳定类和不稳定类均以秦岭腹地中西部和关中盆地中西部出现的频率为最高,其次是渭北及陕北黄土高原区,宝鸡西南部的凤县和太白,汉中市及安康西南部出现的频率较低;中性类明显以宝鸡西南部秦岭山区的凤县、太白,陕南汉中和安康西南部出现的频率为最高,关中盆地中西部和渭北东部最少;冬季稳定类出现频率最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夏季不稳定类出现频率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中性类以秋季为最高,夏季次之,冬、春季最少;不稳定类出现频率高的区域,稳定类出现频率亦高。  相似文献   
9.
根据陕西省99个气象台站2006—2011年逐时气象观测资料,统计计算了各站四季及年平均混合层高度,并利用GIS系统绘制等值线分布图,分析了混合层高度的区域分布特征、四季和全年日变化特征。分析表明:(1)全年和四季平均混合层高度均以关中最高、陕北其次、陕南最低,其中陕北区域北部高、中部低,关中和陕南均为东北部高、西南部低;(2)各区域混合层高度均以春季最高,夏季其次,冬季最低,大致以冬季12月或1月最低,随后快速升高,4—5月达到最高,以后逐渐降低;(3)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日出后开始迅速升高,13:00前后达到最高,16:00开始迅速降低,日落后至次日日出前持续较低,春、夏季峰值持续时间较长,秋、冬季较短;(4)四季陕北和关中全天平均混合层高度差异不大,大部分时间关中略高于陕北;陕南春、夏季白天、秋季9:00—16:00、冬季10:00—15:00明显低于陕北和关中,而秋季18:00至次日7:00、冬季17:00至次日7:00大多高于陕北和关中。  相似文献   
10.
毛乌素沙地南缘湿地/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获取毛乌素沙地南缘1999年和2004年湿地和沙化土地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数据,并对湿地和沙化土地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 a来研究区域湿地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并呈现增加态势,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北部呈条带状分布且总体上呈逆转趋势.湿地的增加和沙化土地逆转说明生态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