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0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19篇
综合类   3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化水处理技术对长期保护地栽培土壤矿质养分、生物酶活性、物理结构等土壤理化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减缓保护地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进程及土壤质量改善提供理论依据,为磁化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山东省寿光市洛城镇长期保护地栽培土壤和尖椒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计,设置磁化水灌溉处理,以非磁化水灌溉处理为对照,测定0~15cm土层中土壤全量养分、有效性养分和交换性养分含量、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颗粒以及pH等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指标,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磁化水灌溉提高了尖椒果实中维生素C、花青素、还原糖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比例分别为1.76~46.85%;降低了果实中有机酸含量。(2)磁化水灌溉处理促进了Fe、Cu、N和P在叶片中的累积,其含量高于果实,而Mn和Zn含量则略低于果实中含量;Fe含量提高比例最高,在叶片和果实中平均值为57.20%,其次为全磷含量,平均值为53.49%;且磁化水灌溉处理尖椒果实和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均高于非磁化水灌溉处理。(3)磁化水灌溉保护地栽培土壤中N、P、Mn和Zn等元素全量含量降低,为2.04%~20.61%;Fe和Cu等元素全量含量提高为4.64%-6.48%;土壤交换性K、Na和Ca等离子含量降低,为2.15%~4.95%,而交换性Mg离子含量则提高;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有机质等有效性养分含量提高。(4)磁化水灌溉保护地栽培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等生物酶活性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为0.27%~24.75%。(5)磁化水灌溉保护地栽培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黏粒和粉粒等细小颗粒含量增加,而砂粒含量则有所下降。[结论]综上所述,磁化水处理技术有利于土壤物理结构的改善,对土壤有效性养分累积和供应强度以及土壤生物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尖椒果实的鲜食品质;并通过调整交换性离子含量和组成以及土壤pH的调节,减缓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磁化水处理技术在农林业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磁化水技术对干旱盐碱地区植物生长、土壤、灌溉水理化性质等影响,笔者综述了国内外十多年的研究,发现灌溉水经过磁化处理后,能显著提高盐渍化土壤的脱盐效果;矿化度高的地下水磁化后灌溉,能显著减轻对植物的伤害,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提高土壤矿质营养的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但是,磁化水的作用机理和农业上应用的技术参数尚未得到确定。今后还需要对磁化机理做进一步研究,统一技术参数,扩大磁化水技术在农业生态修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山东省山丘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密度的白蜡条林产量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白蜡条林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密度产量具有显著差异。白蜡条林具有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土壤的蓄水量、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季节麻栎树干贮水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个体和群体耗水特性对区域水量平衡的影响是评价森林生态效应的重要依据.以往有关林木耗水的测定技术和计算方法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在单枝、叶片、单木、林分空间尺度上逐渐趋于成熟 (刘奉觉等,1997;孙慧珍等,2004),应用上述方法研究林分个体和群体的耗水性已经成为近年来林木水分生理生态和森林水文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连续3年对1~4年生叶用银杏进行了整形修剪研究,发现1~2年生实生银杏侧芽发育瘦弱,顶端优势明显;生长季节内除顶芽萌发抽枝外,侧芽难以萌发抽枝;3~4年以后侧芽发育较为饱满,抽生侧枝数量逐渐增加。休眠期内破除1~2年生银杏顶芽,能有效地刺激其侧芽萌发,增加枝梢数量和叶片产量;3~4年生时休眠期内破除顶芽或轻度短截,再加上生长季节摘心,能明显增加分枝数量,控制株高过度生长,增加群体叶片产量,便于各项经营管理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简称AFLP)标记技术对来自国内主要分布区的26份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4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8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8对引物共扩增出1 04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 030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8.85%,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28.75条条带。结合POPGENE软件分析遗传多样性指数:等位基因数(Na)为1.562 5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26 0个,Nei's基因多样性(H)、香农信息指数(I)分别为0.142 0、0.225 5;26份海州常山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285 1~0.690 9之间,平均为0.518;根据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534处切割时,可将26份海州常山划分为7大类,对其中第三大类在0.57处分为4个亚群,聚类结果与资源的地理分布大致相符。以上结果表明,海州常山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为今后海州常山的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氮磷亏缺条件下杨树幼苗根系分泌酚酸的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收集装置收集杨树幼苗根系分泌物,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法(UPLC)对根系分泌物中的酚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正常、缺N、缺P处理下杨树幼苗根系均能分泌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醛、苯甲酸和肉桂酸等酚酸类物质,养分缺乏显著促进杨树根系分泌酚酸。在缺N条件下,杨树幼苗较正常培养条件下酚酸分泌增加量为对羟基苯甲酸125%~263%、香草醛201%~316%、苯甲酸230%~332%、肉桂酸138%~188%,且根系分泌的各酚酸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明显增加趋势,但3个培养时间段内(0~5天,6~10天,11~15天)酚酸分泌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在缺P条件下,杨树幼苗较正常培养条件下酚酸分泌增加量为:对羟基苯甲酸96%~124%、香草醛58%~156%、苯甲酸222%~734%、肉桂酸99%~328%,其中,苯甲酸和香草醛的分泌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明显增加趋势,而苯甲酸和肉桂酸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缺N、缺P处理下,杨树幼苗根系分泌酚酸的平均速率也存在一定差异,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醛在缺N条件下的平均分泌速率高于缺P培养,而苯甲酸和肉桂酸的平均分泌速率低于缺P培养。杨树幼苗在N,P缺乏条件下根系分泌酚酸...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技示范园作为农业产业调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产业调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山东泰山苗木花卉科技示范园为例,通过在示范园区的规划设计中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从多个角度分析、研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与传统农业示范园规划设计相比较,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内涵更能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使其自身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更加完善,产生更大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最终实现园区的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树人工林连作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通过对莒县沭河流域杨树人工林多代连作条件下林地土壤物理结构、养分特征、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林分生长状况的系统研究,发现随着杨树连续栽植代数的增加,其林木的树高、胸径、材积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各代之间的树高、胸径、材积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连作后土壤的物理性状的变化不大,随林地代数的增加,土壤容重略有增大,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没有一定规律性。土壤pH值随连作代数的增加而减小。土壤养分随栽植代数的增加,总体呈逐代下降趋势。3代、4代林地与2代林地相比,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及各层速效N、速效P、速效K及微量元素Cu,Zn大幅度下降,而Mn和Fe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在0 2 0cm土层范围内,随连作代数增加,林地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逐渐降低,其变化规律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 ,P ,K含量变化规律相似。过氧化氢酶活性则有随着栽植代数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连作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显著影响,随着连作代数的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游憩活动对泰山风景名胜区环境冲击的调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泰山风景名胜区为对象,研究游憩活动对泰山植被、土壤、水体的影响以及游客对环境改变的可接受程度。研究表明:游憩活动对植被、土壤和水体的冲击程度均为南天门景点>扇子崖景点>天烛峰景点>桃花峪景点;游客对环境改变的可接受程度依次为桃花峪景点>天烛峰景点>扇子崖景点>南天门景点。方差分析显示,4个景点受游憩活动冲击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游人数量与植被、土壤、水体受到的冲击程度均呈正相关性,其中,植被和土壤是两个最主要的受冲击对象,且植被与土壤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对泰山风景名胜区进行游憩活动环境冲击的调查评估,有利于促进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