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亚热带人工湿地中冬春草本功能群化学计量学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亚热带人工湿地中冬春草本功能群进行化学计量学研究。[方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植物体内的硝态氮、铵态氮和磷的元素质量浓度,用过硫酸钾氧化吸光光度法测总N含量,用火焰光度计测定植物体内的钾和钠的元素质量浓度,每种植物样本的元素测定均进行4次重复。[结果]基本所有样本的4种营养元素浓度都处于自然界植物营养元素浓度正常范围;在冬春草本植物功能群内,不同物种在元素质量浓度上表现出多样性;植物高度对营养元素浓度的影响不明显;非禾草类植物的营养元素浓度高于禾草类植物的营养元素浓度;一年生草本植物的营养元素浓度高于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营养元素浓度。[结论]为了解生态系统中营养条件的变化对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和系统演替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牛晓音  葛滢  常杰  郑家文  刘家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71-20274
研究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菩提子(Coixlacryma-jobi Linn.)生长及其对氮、磷的吸收动态,并探讨了收割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吸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秋季节,特别在8月,菩提子可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和氮、磷累积量,因而净化贡献最大;从植物体饲用价值看,适当增加收割次数可使菩提子中氮、磷含量高,但收割次数过多,并不利于菩提子对污水的净化及氮、磷的积累。综合考虑,在菩提子整个生长期,应在8月进行全面收割,收割次数以2~3次为宜。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研究了菩提子/美人蕉-黑麦草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在杭州气候条件下,净化流入西湖污水的效果,比较了不同季节、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系统的净化效果及其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该湿地对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的总去除率在40%~50%之间,总磷(TP)的去除率在60%~70%之间,氨氮(NH4-N)的去除率达90%以上.春夏季的净化效果优于秋冬季,全年TN、TP、COD、BOD5的最低去除率分别保持在30%、60%、40%、35%左右.在同一时期不同的水力负荷(200~1200 mm/d)下系统净化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滇池流域双龙水库径流区人类活动的沉积物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滇池以南双龙水库的沉积物柱状样,对不同层的沉积物使用210Pb进行定年;分析了不同年代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以及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对环境指标与昆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数据关系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1双龙水库沉积物中值粒径的范围分布在4.07~6.90μm,平均值为5.71μm,沉积物中值粒径在1986年后突然减小;2沉积物中TOC、TN以及TP的含量的范围分别是8.78~26.15、1.59~3.26和0.23~0.47 g/kg,均值分别为11.30、2.01和0.33 g/kg。TOC、TN以及TP的含量在1998年之前相对稳定,而在1998年之后有较大程度增长;3利用有机指数和有机氮指标评价双龙水库沉积物污染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两大指标有加速增长的趋势;4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昆明市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双龙水库沉积物有机指数和TOC含量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昆明市人口数量与双龙水库沉积物有机指数和TOC含量的相关性也较强。研究结果表明水体生态参数受到社会经济指标的显著影响,人类活动是近几十年影响双龙水库水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菩提子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菩提子(Coix lacryma-jobi Linn.)生长及其对氮、磷吸收动态,并探讨了收割对富营养化水体中N、P的吸收作用的影响进。结果表明:在夏秋季节,特别在8月,菩提子可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和N、P累积量,因而净化贡献最大。从植物体饲用价值看,适当增加收割次数可使菩提子中N、P含量高,但收割次数过多,并不利于菩提子对污水的净化及N、P的积累。综合考虑,在菩提子整个生长期,应在8月进行全面收割,收割次数以2~3次为宜。  相似文献   
6.
就目前来讲,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偏慢,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完善的成果转化支撑体系,成果转化信息不对称问题十分严重。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充分重视宣传服务平台的作用,采取积极的策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合理利用微咸水资源并结合生物炭改良剂,在节水基础上探究施用生物炭微咸水矿化度对盐碱土水盐运移规律影响.以黄三角中度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一维垂直入渗试验,包括对照共设置8个处理:CK,W1,W2,W3,C1,W1C,W2C,W3C.结果表明:相同入渗时间下,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深度随微咸水矿化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低矿化度条件下,掺生物炭的土壤入渗性能优于未掺生物炭的,提升幅度2.16%~8.54%,且处理W2C效果最优,W1C略小于W2C,Kostiakov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微咸水矿化度对生物炭作用下盐碱土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相同土壤条件下,各处理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随着微咸水矿化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掺生物炭的土壤含水率比未掺生物炭高2.53%~3.95%,且处理W2C增幅显著,W1C略小于W2C.各处理的土壤含盐量随着微咸水矿化度增加而增加,生物炭处理的脱盐效果略小于未掺生物炭的,其中2 g/L微咸水处理的脱盐效果最优,脱盐率高达47.4%.综合考虑,对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度盐碱土,建议掺加生物炭并采用2 g/L微咸水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滇池流域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的林地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特征,本研究以滇池西南部东大河小流域为研究靶区,利用放射性核素137Cs示踪技术,对该区域内林地的土壤侵蚀模数进行估算,分析养分含量变化,并主要探讨了坡度、植被覆盖率及土壤颗粒组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剖面中的137Cs比活度呈指数下降趋势,以自然侵蚀为主。流域林地总侵蚀量为69.28×103 t·a-1, 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侵蚀模数介于1 039.40~2 402.12 t·km-2·a-1。东大河流域林地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总流失量分别为1 963.5、209.1、98.94 t·a-1,土壤TOC、TN含量与137Cs比活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物理迁移特征相似。土壤养分流失与土壤侵蚀规律较为一致。土壤侵蚀强度以及养分流失空间差异性较大。土壤黏粒含量与土壤侵蚀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坡度及植被覆盖率在一定范围内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明显,坡度为10~25°以及植被覆盖率小于40%的林地中侵蚀状况相对严峻,平均侵蚀量约为1 709.85 t·km-2·a-1,需加强10~25°山地植被保护。本研究为减少当地水土流失,恢复生态以及继续推动退耕还林工程,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效益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