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91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43篇
  45篇
综合类   340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49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品种粳稻的锌强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对不同粳稻品种产量以及稻米锌含量的影响,筛选高效锌水稻品种和最佳锌施用方式。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分析9个粳稻品种的稻米产量和锌含量对S(锌肥土施)、SB(锌肥土施结合孕穗期喷施)、SF(锌肥土施结合扬花期喷施)和SBF(锌肥土施结合孕穗期和扬花期喷施)4种锌肥施用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各水稻品种稻米的锌含量在18.1~29.3 mg·kg~(-1)之间,吉洋1号、吉农大809、吉粳302、吉宏6号、长粳717和稻花香2号为高锌品种,吉农大899为中锌品种,平粳8号和吉粳515为低锌品种。锌肥土施对大多数水稻品种无显著增产作用,不同品种的稻米锌含量在施用锌肥后平均增幅为18.0%;S、SB、SF和SBF处理的稻米锌含量分别较不施锌处理提高了8.3%、17.4%、19.5%和27.0%,但3个喷施处理间的平均锌含量无显著差异。锌肥土施结合叶面喷施能显著提高稻米中的锌含量,不同施用方式的施锌效果因品种而异。选择富锌高产品种,锌肥土施结合适当生育期叶面喷施,可实现增产和稻米锌强化,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种植。  相似文献   
2.
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是我国特有种,为Ⅲ级保护植物,综合利用价值较高。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九寨沟地区麦吊云杉种质资源开展全面调查,并分析其生境状况、植被生长现状。结果显示,麦吊云杉在该地区均有分布,海拔2 200~2 600 m范围内分布最多。其天然林分以成熟林为主,占调查总量的64.04%,很少发现天然更新的幼苗,表明麦吊云杉群落处于衰退期,且缺乏天然更新能力。生境土壤以酸性土壤为主,N、P、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在1.78~4.45 g·kg-1、0.46~1.16 g·kg-1、4.56~12.35 mg·kg-1和84.40~105.60 mg·kg-1之间。麦吊云杉多生于阴坡面,调查共发现林下植物17种,分属10科13属,其中蹄盖蕨等构成了草本植物本底,荚蒾类、冷箭竹等耐阴性很强的矮小灌木为灌木群代表种,高山杜鹃等较高的灌木也是林下常见的灌木种。混交乔木层较为复杂,主要有冷杉、云杉、桦木、槭树和其他阔叶树等5大类,且麦吊云杉的组成均在70%以上,蓄积在90%以上。综合分析,应对九寨沟地区的麦吊云杉进行人为的遗传保育和人工促进更新,以实现麦吊云杉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探究高浓度葡萄糖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取体外分离处于生发泡期的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用含葡萄糖浓度为5.6 mmol/L(C组)、10 mmol/L(G-1组)、15 mmol/L(G-2组)的培养液,进行体外成熟(IVM)处理,42 h后观察,并统计卵丘细胞扩散情况和第一极体排出率;对体外成熟42 h后的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统计2-细胞、4-细胞和第7天囊胚发育。结果发现,G-1组和G-2组卵丘细胞扩散度显著低于C组(P<0.05);G-1组和G-2组的MII期卵母细胞死亡率和存活率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G-1组极体率显著降低(P<0.05),G-2组极体率极显著低于C组(P<0.01)。孤雌激活后,与C组相比,G-1组和G-2组的2-细胞分裂率显著降低(P<0.05),4-细胞分裂率以及囊胚发育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但G-1、G-2组囊胚细胞数量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线粒体染色发现,G-1组和G-2组的线粒体与C组相比分布不均。与C组相比,荧光结果显示G-1组和G-2组不仅活性氧(ROS)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而且G-1组与G-2组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虽然G-1组丙二醛(MDA)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G-2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高会影响猪卵母细胞线粒体分布,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成熟效率降低,损害早期胚胎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4.
在私家车的数量急剧攀升情况下,油气价格和油气发展成为了人们关注的对象。油气的发展也直接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油气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油气的储运工作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对我国油气储运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综合评价法在油气储运工程中的运用分别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区和土类的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氮素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氮素营养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2005—2013年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测定的土壤全氮和碱解氮数据,分析吉林省不同地区、土类农田耕层土壤氮素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并与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对比,探讨土壤氮素养分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目前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全氮含量为0.4~3.9g/kg,平均为(1.62±0.60)g/kg,碱解氮含量为15~360 mg/kg,平均为(145.0±59.5)mg/kg。不同土类之间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高低顺序一致,均以暗棕壤最高,平均分别为(2.02±0.57)g/kg和(190.2±72.80)mg/kg,其后依次为白浆土、水稻土、黑土、草甸土、黑钙土和风沙土;空间变异方面,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氮素营养水平呈自东向西逐渐下降的分布特征,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在县域尺度上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时间变化方面,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相比第2次土壤普查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变化最显著,西部地区变化相对较小。不同土类之间,黑土、黑钙土、草甸土和风沙土呈上升趋势,而暗棕壤、白浆土和水稻土出现下降,其中以风沙土的增加和暗棕壤的下降最明显。综上所述,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氮素营养状况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时间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建议中部粮食主产区应严格控制作物施氮量以提高氮肥效率,降低环境风险,东、西部地区应因地制宜优化氮肥管理以提升地力,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6.
正猪流行性腹泻(Pro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冠状病毒属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ro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猪肠道传染病,临床上常引起以产房仔猪为主的猪只发病。仔猪感染PEDV后,出现以呕吐、脱水和水样腹泻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状。该病多发于冬春季节,不同猪场发病率存在较大差异,但病死率很高,给猪场生产带来极大危害。1 PED流行病学特征猪是PEDV的自然宿主,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由于自身  相似文献   
7.
以安徽滁州产地的成熟桑葚为原料,对桑葚果酒发酵工艺进行研究。以发酵速率为主要考察指标,并结合主发酵时间,产品酒精度,残糖量及pH指标,进行了桑葚酒酿造的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选出主要影响因子进行进一步酿造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和初始糖含量对桑葚酒的发酵速率有显著的影响,而酵母接种量影响不显著;选用F15酵母菌种,发酵温度为22°C,酵母接种量为0.01%,初始糖含量调整为21%,主发酵时间为4 d,此条件下酿造的桑葚果酒酒体澄清,呈深红色,有光泽,具有典型的桑葚果香及酒香,口感柔和,酒体丰满。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吉林省不同地区水稻产量和施肥效果差异,本研究以吉林省水稻主流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2005-2013年吉林省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数据,研究不施肥(N0P0K0)、不施氮只施磷钾肥(N0PK)和均衡施用氮磷钾肥(NPK)3个处理对吉林省各州市水稻产量、增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吉林省各市州不施肥时水稻产量可达4.0~7.8 t·hm~(-2),在仅施磷钾肥和均衡施肥后增产效果差异显著,增产率分别为10.3%~30.4%(除辽源市外)和35.4%~109.0%,且施肥在长春市、吉林市增产效果明显,均衡施肥对通化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水稻产量提升影响较大。吉林省氮肥利用率在16.4%~32.7%之间,以吉林市、四平市最高;氮肥偏生产力在52.5~76 kg·kg-1之间,以松原市为最高。根据吉林省各市州的土壤基础理化性质、产量及肥料利用率将吉林省水稻划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施肥区。综上,均衡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最佳施肥方式,同时根据各区域之间的基础地力、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差异建立施肥分区,在此基础上制定并优化施肥用量,是实现精确施肥,提高产量和肥效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为吉林省不同地区水稻高产和肥料高效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研究通过分析2005~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吉林省采集的大量土壤样品,明确了不同地区农田耕层土壤pH的空间变异特征,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比探讨了土壤pH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目前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pH分布在3.8~9.1之间,平均值为6.5。不同类型农田土壤pH的高低顺序为:黑钙土风沙土草甸土黑土白浆土≈暗棕壤水稻土。空间上,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呈现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以西部白城市的通榆县最高而东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汪清县最低。时间上,与第二次土壤普相比,吉林省各种土类的pH存在共性的土壤酸化趋势。不同土类间pH的降幅存在较大差异,代表性的黑土下降约0.5个单位,酸化程度较大的草甸土和水稻分别下降了1.4和1.6个单位,而酸化程度较小的白浆土下降了0.1个单位。吉林省农业生产中应控制化肥用量,调整肥料品种,合理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从而缓解土壤酸化趋势,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评价了不同产地、厂家生产的基础原料肥的理化性质,根据影响掺混肥养分分布的主要物理指标对原料肥进行分类掺混,验证我国主要原料肥的混合性,并确定影响养分分离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市场上常用的单质氮磷钾肥,测试了肥料颗粒粒径、平均主导粒径 (SGN)、均匀度指数 (UI)、硬度、休止角、密度、酸碱度、盐指数。根据密度、SGN和休止角对基础肥料进行分类,依据指标相近和不相近原则,选择基础肥料组合,每个组合配置N∶P5O2∶K2O比为1∶1∶1和2∶1∶1两个掺混肥样品。利用外槽轮排肥机,模拟了上述13种掺混肥样品在排肥速度为6、8、10、12 km/h下的养分分布情况。【结果】供试基础氮、磷、钾肥的平均主导粒径分别为305~469、264~345、281~348;均匀度指数分别为41.68~69.94、46.03~60.08、40.27~47.27;密度分别在0.71~0.87、0.84~1.05和1.03~1.19 g/cm3之间,整体呈现钾肥优于磷肥,磷肥优于氮肥的趋势。供试基础肥料中氮肥硬度普遍偏低,除江苏产氯化铵 (N6) 外,其余肥料硬度均在0.20~13.27 N之间;磷、钾肥硬度相对较高,分别为27.47~41.38 N和23.55~48.47 N。尿素和磷肥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休止角较小,6个供试钾肥和硫酸铵均为不规则多边形,休止角偏大,不太适宜掺混。按照密度、SGN、休止角从小到大划分,将22种基础原料肥分为三个等级,并根据上述三个指标相近和不相近原则进行掺混,共配制出13个掺混肥样品,其氮磷钾养分比例为1∶1∶1或2∶1∶1,对这些样品进行的模拟施肥结果表明,在排肥机前进速度为6 km/h、掺混比为2∶1∶1时,SGN、休止角指标相近的掺混肥施用后的养分分离度小、可利用性高。其中,施用后养分分布最均匀的为N1P1K5 (按SGN相近原则掺混),掺混后养分比为1.64∶0.98∶1.40;最不均匀的为N7P7K5 (按SGN不相近原则掺混),施肥后养分比为2.22∶0.79∶0.78。休止角越小,摩擦力越小,流动性越好。选用休止角较小的原料肥,并减小原料肥间休止角差异,可降低掺混肥养分分离状况。本研究供试原料肥密度在0.71~1.19 g/cm3之间,且对掺混后养分均匀性无显著影响。【结论】80%试验肥可作为掺混原料,基础肥料颗粒的平均主导粒径SGN和休止角是影响掺混肥养分分离的主要因素。原料肥SGN值在340~348之间较适宜掺混,休止角越小掺混后养分分布越均匀。实际生产过程中,应选用颗粒相似、休止角间差异小的原料肥进行掺混,可有效提高产品施用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