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8篇
  28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节pH值、加钙和增氧是常用的蟹塘生态调控技术,为明确其对水质和N,P养分交换的影响,通过实验室模拟并测定了水体N,P含量及"淤泥-水界面"交换通量。结果表明:3种措施对水体N,P均有显著影响,且增氧对水体N,P的调节效应显著强于加钙和调节pH。增氧96 h后水体TN和NO_3~--N含量分别是不增氧处理的1.68和7.43倍,同时增氧削减了水体NH4+-N含量至试验结束,增氧处理NH_4~+-N含量平均降低70%~75%。"淤泥-水界面"N,P交换通量表明,增氧后TN交换通量平均提高2.47~3.74 mg·m~2/h,而对TP交换通量均无显著影响,平均仅为-0.1 mg·m~2/h。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太湖流域适宜种植的较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水稻品种,采用静止箱-气相色谱法对该流域20个水稻品种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品种CH4排放通量在抽穗期出现峰值,峰值变化范围为1.16~6.10mg·(m2·h)-1;N2O排放通量在成熟期出现峰值,峰值变化范围为0.19~0.60mg·(m2·h)-1。就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而言,中粳稻品种中南粳9108的增温潜势为84.07kg·t-1;晚粳稻品种中镇稻18的增温潜势为116.27kg·t-1,苏香粳100的增温潜势为114.30kg·t-1,这3个品种因较高的产量和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55%田间持水量和等量施肥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施用水葫芦有机肥和畜禽粪有机肥对土壤CO2排放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葫芦有机肥处理土壤的CO2排放量与累积排放量均显著低于畜禽粪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肥处理土壤的CO2累积排放量与潜在可矿化有机碳含量以及有机碳矿化速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水葫芦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减少水葫芦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采用静态高温好氧堆肥的方法,分析了水葫芦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规律,研究了添加化学保氮剂对减少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效果.结果表明,水葫芦堆肥过程中总氮及有机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氮损失率为12.84%;水葫芦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途径主要为以NH3、N2O等气态形式逸出,其中,堆肥前10 d是NH3挥发的高峰期,堆制后第5~9 d的N2O排放速率最大;添加化学保氮剂对水葫芦堆肥过程第4~10 d的氨挥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NH3挥发量可减少23.82%,另外,化学保氮剂处理降低了堆制后第0~5 d的N2O排放速率,增加了第9 d以后的N2O排放速率;使用化学保氮剂原位控制水葫芦堆肥过程的氮素损失具有较好的效果,与常规对照相比,化学保氮剂对水葫芦堆体的保氮效率为32.70%.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腐植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9年水稻-小麦轮作田间定位试验,探讨南方稻麦两熟制农田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SOC)和腐植酸(HE)的影响。试验设置仅麦秆稻季还田(W)、仅稻秆麦季还田(R)、秸秆稻麦季均还田(RW)和秸秆均不还田(CK)共4个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P0.05)提高了0~10 cm土层SOC,对土壤总氮(TN)无明显影响;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处理下,0~10 cm土层SOC及TN大小为WRWRCK;10~20 cm SOC及TN大小均为WCKRWR,但各处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秸秆还田处理中,0~10 cm土层土壤HE、富里酸(FA)和胡敏酸(HA)均低于CK,而在10~20 cm土层则高于CK。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间,0~10 cm土层的HE、FA和HA以W处理为最高,其土壤腐殖化程度最大;而10~20 cm土层则以RW处理为最高,W处理的土壤腐殖化程度最小。相比其他秸秆还田模式,麦秸稻季还田能更好地提高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和腐殖质品质。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蚯蚓处理牛粪能力的影响及其调控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恒温培养与室外田间养殖试验,研究温度与蚯蚓处理牛粪能力的关系,及高温季节下不同降温措施对蚯蚓处理牛粪能力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在8~32℃温度范围内,养殖床温与蚯蚓处理牛粪速率间呈极显著相关,最适温度为25.4℃;夏秋季节,在养殖床上覆盖稻草1.78 kg/m2与架设遮阳网,养殖床温可降低6.14%,蚯蚓处理牛粪能力提高35.8%。  相似文献   
7.
栽培措施对双低油菜苏油4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种植密度、施肥水平、肥料运筹等栽培措施对苏油4号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移栽密度7 500株/667 m2、施纯氮22 kg/667 m2和基、腊、苔花肥配比4∶2∶4是苏油4号获得高产的适宜栽培措施,其产量达到207.33 kg/667 m2。(2)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是施肥水平,其次是种植密度和肥料运筹。(3)随密度和施氮量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呈增多趋势,但在低密度条件下,受肥料运筹影响;千粒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肥料运筹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施肥水平对每角粒数起正向作用。(4)苏油4号高产栽培的主攻重点是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含油率、蛋白质含量降低;就肥料运筹而言,随着基、腊肥的增加,苔花肥的减少,含油率、蛋白质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太湖地区黄泥土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碳氮同化及不同土层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氮量(N)在161.0kg hm^-2处理和高于该施氮量处理的产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施氮量在161.0kg hm^-2处理和高于该施氮量处理的碳氮同化水平之间几乎没有差异,但都高于施氮量在57.5kg hm^-2处理的。不同土层氮分布结果表明,长期施氮量在161.0kg hm^-2和高于该施氮量各处理中,长期施入有机肥配施NPK肥处理残留最深,其次是长期施入化肥N的处理,长期秸秆还田配施N肥处理较浅。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高温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有效控制技术,以2种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稻壳生物质炭为堆肥添加剂,与羊粪、食用菌渣混合,进行了43 d的堆肥试验。设置了3 个处理,羊粪与食用菌渣质量比9:1混合体作为预备物料,在预备物料上分别添加450、650 ℃热解的生物质炭(占预备物料质量百分比15%)为B1、B2处理,在预备物料上添加未热解的稻壳(与生物质炭等体积)为CK处理。监测了堆肥体的温度、NH3挥发、N2O排放、pH值等参数变化动态,分析了不同热解温度生物质炭在堆肥中的保氮效果。结果表明,B1、B2处理促进了堆肥初期的温度快速上升,堆肥体初次升温至55 ℃所需时间分别较CK 缩短了2、6 d,B2 处理的促升温、增温效应优于B1 处理;堆肥43 d 后,CK、B1 与B2处理的NH3挥发累积量分别为378.12、117.22、94.16 mg/kg,N2O排放累积量分别为13.9、26.3、23.6 mg/kg,氮素损失率分别为47.8%、34.1%,30.5%;B1、B2处理增加了堆肥体N2O排放,降低了堆肥体NH3挥发,整个堆肥过程中N2O排放累积量远小于NH3挥发累积量,添加生物质炭对堆肥过程氮素损失表现为正向的减控作用,B1、B2处理的氮素损失率分别较CK处理降低了28.6%、36.19%,B1、B2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堆温快速上升、氮素损失控制等指标,B2处理对羊粪堆肥过程保氮效果优于B1处理;堆肥工程中应用生物质炭减控氮素损失及提高堆肥质量,优选热解温度650 ℃制备的生物质炭。  相似文献   
10.
生物炭对水稻土Olsen-P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巢军委  王建国  戴敏  沈明星  陆长婴 《土壤》2015,47(4):670-674
生物炭如何影响土壤磷素的有效性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稻草和白杨树枝为原料,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300℃、450℃和600℃制备的生物炭在5、15和40g/kg施用量下对水稻土Olsen-P的影响。与树枝炭相比,稻草炭显著提高了水稻土Olsen-P含量;3种温度制备的稻草炭对水稻土Olsen-P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3种施用量稻草炭均显著提高了水稻土Olsen-P含量。生物炭制备原料和施用量均显著影响土壤磷素的有效性,不同温度制备的生物炭对土壤磷素的有效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