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篇
  20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63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大麦条纹病菌-麦类核菌(Pyrenophora graminea)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不同地理位置的遗传差异性,并鉴定大麦亲本品种对其抗性,运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对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麦类实验室保存的20个采自河西不同地区的大麦条纹病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夹心法"对30种大麦亲本材料进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GS)为0.7166时可将20个麦类核菌(P.graminea)菌株划分为4类,菌株XTB和JT聚为一类,且这2个菌株的地理位置相隔较远,菌株YC和HYH各自单独为一类,剩余16个菌株聚为一类;20个供试菌株中,菌株QQ和SW、菌株HZ和QWC的遗传相似系数(Genetic Similarity,GS)均为0.936 5,遗传相似性最高,遗传距离值分别为0.052 3和0.045 5。菌株YC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624 1,与其他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范围是0.372 2~0.633 0,得出不同地理来源的麦类核菌菌株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性;在供试菌株中,菌株CJZ和SW的地理位置接近,遗传距离小,而菌株SW和QWC,HZZ和SW,SSB和HZ之间的地理位置均相隔较远,但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值均较小,得出菌株间地理位置的远近差异与遗传距离的大小无显著相关性。抗性鉴定结果显示,30份供试的大麦亲本品种对菌株QWC的抗病性差异较大,鉴定出6份高感大麦条纹病品种,19份感病品种,5份抗病品种,其中‘Isotta’的抗性最差,‘甘啤6号’抗性最好。综上所述,引起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大麦条纹病的病原菌群体存在较高遗传差异性,且其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差异无明显相关性;鉴定大麦亲本抗性,得到抗感大麦品种组合‘甘啤6号’和‘Isotta’。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基因型大麦苗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挖掘优质抗旱的大麦种质资源,以4份不同基因型大麦(2个高抗品种ZDM5430和ZDM5458,2个干旱敏感型品种7DCADA和IL-12)为材料,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综合分析不同品种大麦的苗期抗旱性差异;并通过对不同品种根系进行PIPs实时定量分析,研究水通道蛋白AQPs基因与干旱胁迫之间的应答关系。结果表明,持续干旱胁迫会使大麦生长变缓,各处理苗长、根长、叶含水量和根含水量都呈下降趋势,其中,4个品种的大麦叶含水量在干旱胁迫14 d时下降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其降幅分别为29.14%、52.64%、21.67%和72.15%。干旱胁迫对大麦苗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根冠比的影响较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持续干旱后,抗旱品种ZDM5430的根冠比呈上升趋势,在胁迫7、14、21 d时较CK分别增加了4.92%、42.86%和21.05%。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大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也呈下降趋势,其中ZDM5430和ZDM5458较对照组降幅较小,说明抗旱品种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较小。通过PIP...  相似文献   
3.
根据藜科植物的肌动蛋白(Actin)基因编码区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提取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叶片的总RNA,运用RT-PCR技术扩增出Actin基因的核心序列并连接到pMD19-T载体,阳性克隆经PCR检测后进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盐生草Actin基因核心序列长度为598bp,编码198个氨基酸,并在GenBank中注册,登录号为KF699314,由盐生草Actin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几种耐盐植物的同源性均在94%以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其Actin基因在盐生草不同器官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其表达量恒定无差异,表明克隆的Actin基因可作为盐生草内参基因来研究其相关耐盐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了解引进的杜鹃花种质资源特性,解决适宜本地区栽培的杜鹃花品种少的问题,对引进的31个杜鹃花品种进行了物候期观察,并对其叶长、叶宽等叶形特征,花冠直径、花冠长、花色等花形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最终筛选出‘银边三色’、‘柳叶喷砂’、‘双季桃雪’、‘风轮’、‘吉祥宝宝’、‘紫长华’6个品种进行市场推广。  相似文献   
5.
不同春小麦品种耐低磷性评价及种质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磷高效作物是充分利用土壤磷素和减少磷肥施用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162份春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苗期的株高、总根长、根表面积等8个指标的耐低磷系数进行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春小麦苗期的耐低磷特性,初步筛选耐低磷材料,并进一步进行成株期的耐低磷特性鉴定,筛选出耐低磷材料和磷敏感材料,分析其在低磷下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春小麦材料苗期和成株期的各性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小麦生长受抑制程度增强。通过主成分分析将苗期8个指标转化成4个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为82.60%),将成株期的10个指标转化为3个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为83.23%);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耐低磷综合评价值(D)值,对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苗期的162份春小麦种质资源划分为耐低磷型(10份)、较耐低磷型(26份)、低磷较敏感型(91份)、低磷敏感型(35份)4类。选取耐低磷型材料(5份)和低磷敏感型材料(4份),进一步进行成株期鉴定,最终筛选1份耐低磷材料wp-35和1份磷敏感材料wp-119。通过分析其酸性磷酸酶活性,发现在低磷胁迫下春小麦根系和叶片中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升高,且耐低磷材料的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磷敏感材料。本研究结果可为解析春小麦耐低磷特性、培育耐低磷品种提供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杆菌浸润瞬时表达方法不仅在蛋白互作、鉴定基因沉默抑制子及基因功能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还应用在小RNA的研究中.在对植物microRNA的研究中,农杆菌浸润方法通过将将转基因导入农杆菌浸润本生烟瞬时表达,可以快速、稳定地对植物microRNA进行检测和鉴定,样品在几天内就可分析完成,比获得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有优势.笔者借鉴国外拟南芥microRNA瞬时表达分析的方法,克隆了番木瓜的miR62a前体序列连接到双元表达载体pSuper1300上构建成35S::cpa-miR162a质粒,导人农杆菌GV3101后浸润本生烟,浸润后48 h提取本生烟叶片总RNA后通过miRNA northern blot检测到miR162a,而本生烟和番木瓜自身则无法检测到低丰度的miR162a.本文介绍的农杆菌浸润瞬时表达方法能够在体外加工产生成熟的miRNA,该技术有助于对microRNA的结构-功能的相关性及靶标验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啤酒大麦品种甘啤4号成熟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啤酒大麦品种甘啤4号成熟胚再生体系可为其遗传转化奠定基础。本研究以甘啤4号成熟胚为材料,研究不同诱导培养基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并通过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Ag NO3(0,2.5 mg/L,5.0 mg/L,7.5 mg/L,10.0 mg/L,15.0 mg/L)和ABA(0,0.1 mg/L,0.3 mg/L,0.5 mg/L,0.7 mg/L,1.0 mg/L),观察其愈伤组织形态变化,统计出愈率、绿点率,探索适宜甘啤4号成熟胚组织培养的条件。同时在0、7 d、14 d、21 d和二叶期分别测定成熟胚再生过程中SOD、POD、CAT活性、MAD、可溶性蛋白及内源激素(IAA,ABA,GA3)的含量,为优化成熟胚再生体系准备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NMB较适宜甘啤4号成熟胚再生培养,发现添加适量Ag NO3和ABA有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但Ag NO3处理的效果较ABA明显,其诱导甘啤4号愈伤组织的最适浓度分别为7.5 mg/L和0.5 mg/L;观察到不同时期酶活性大致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内源激素含量也随着培养时期的不同有所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添加外源激素、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植物磷转运蛋白1(phosphase transporter protein 1,PHT1)家族在植物磷吸收和转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大麦 PHT1基因家族成员的特性,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对大麦 PHT1家族成员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到14个大麦 PHT1HvPT1HvPT14)基因,分布在2H、4H、5H和7H染色体上。根据系统发育关系、基因结构和保守蛋白基序,可将14个大麦 PHT1基因分为3个亚群。基于RNA seq数据对大麦品种GN121(磷高效基因型)根和叶片中12个 PHT1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在低磷胁迫处理下,根中 HvPT1HvPT7HvPT10HvPT12基因以及叶片中 HvPT13基因均上调表达。进一步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大麦品种GN121和GN42(磷低效基因型)根中10个 PHT1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两个品种根中 HvPT7HvPT8HvPT10HvPT12HvPT14基因在磷恢复后第3 d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低磷处理第22 d的表达量,推测这5个基因在低磷胁迫下参与磷的吸收和转运;此外 HvPT5基因在磷恢复后第3 d的GN42根中表达量显著下降,而在GN121根中的表达量显著上升,说明 HvPT5基因的表达与品种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9.
2009—2010年大麦产业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概述了2009年国内外大麦生产与贸易现状、国内外大麦生产技术研发进展以及国内大麦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了2010年大麦产业发展趋势。2009年我国大麦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4×106hm2和5.5×106t,取得4项省部级奖成果、3个品种授权和8项专利公告。我国大麦产业主要存在优质专用大麦育种效率较低、生产栽培技术滞后、食用和饲用加工技术缺乏、产供销流通环节混乱等问题。建议政府重视大麦生产、建设大麦优势产区、形成产业链共赢合作关系、加快培育优质专用大麦新品种、加强栽培与食品加工技术研发,促进大麦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