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研究结果表明:轮纹异痂蝗在通辽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越冬卵于翌年5月上中旬孵化,蝗蝻共4龄,全蝻期26~32 d,6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7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产在土中深4~6 cm处。成虫可活到9月中旬。轮纹异痂蝗喜食菊科和百合科等幼嫩多汁的植物,食量为每头每日食鲜草1.05 g,每666.7 m2可损失鲜草10.25~12.75 kg。  相似文献   
2.
为指导北方地区人工草地的建植和调控,以不同播种方式的2a生人工草地的头茬草为试验对象,采用田间测定小气候要素的方法,研究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Algonquin)与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 Leyss cv.Carlton)在同行混播(TH)、间行混播(JH)和单播(单播紫花苜蓿DM,单播无芒雀麦DW)方式下草地群体的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在紫花苜蓿处于初花期、无芒雀麦处于孕穗期时,群体内部光照强度和风速均为:单播无芒雀麦〉同行混播、间行混播〉单播紫花苜蓿;温度:单播无芒雀麦〉单播紫花苜蓿〉同行混播、间行混播;相对湿度:同行混播、间行混播〉单播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麦;浅层地温为单播无芒雀麦明显偏高,其余差异不大。株高是影响田间小气候的关键因素,不同播种方式下平均株高与0cm、20cm和40cm处平均光照强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cm=-0.973,r20cm=-0.994,r40cm=-0.973,r0.01=0.959),与30cm和60cm处平均风速负相关也达到极显著水平(r30cm=-0.959,r60cm=-0.973)。单播无芒雀麦由于氮素养分缺乏而植株矮小,群体光截获少,光能利用率低;单播紫花苜蓿群体光截获量最大,基部光照已处于光补偿点,下部叶片净光合速率开始下降;同行混播和间行混播群体下部光照强度适宜,群体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并最终形成了较高的草产量。  相似文献   
3.
杂花苜蓿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研究甘农1号杂花苜蓿(Medtcago varia.cv.Gannong No.1)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苜蓿叶片光合生理生态日变化动态各异;光合速率在5月和6月呈双峰型,有光合"午休"现象,在7月呈单峰型;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在各时期均呈双峰型;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子有所差异,同一环境因子在不同时间对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程度各异;温度是光合作用影响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受环境因子控制最显著的生理特征是叶片的蒸腾速度.  相似文献   
4.
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科尔沁草原地区苜蓿和无芒雀麦单播与混播草地生物量及生长速度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和苜蓿的株高生长模式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Y=at2 bt c.混播组合改变了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的生物量积累模式,使其由单播时的W=at2 bt c变化为混播时的W=atb,而混播没有改变紫花苜蓿的生物量积累模式,均为W=at2 bt c.4种苜蓿在科尔沁地区种植均有较强的适应性.与单播草地群落相比,混播可延长草地的利用时间,比单播无芒雀麦草地产草量高、品质好.4种混播群落最高产量出现时间均比单播群落晚30天左右,不同时期混播草地产量均高于单播无芒雀麦草地.单播与混播群落各组分的干鲜比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单播无芒雀麦干鲜比在整个生育期内均高于苜蓿和混播群落.  相似文献   
5.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统考是进一步提高研究生选拔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但统考形势下,少数民族地区农科院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着生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在分析生源不足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少数民族考生照顾政策、争取地方政府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提高学校的生源竞争力三项措施,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科研究生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西辽河平原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采用机制法,对1951-2008年西辽河平原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变化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51-2008年西辽河平原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均呈双波型变化曲线,其中光合生产潜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在1981年发生突变下降;光温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在1978年突变减少,1997年突变增加;气候生产潜力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1957年突变增加。自1951-2008年以来,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差值趋于增大,表明降水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制约加强。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肥用量对绿芦笋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7月在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实验农场,以3年生芦笋格兰德(Asparagus officinalis L. cv. Grande)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绿芦笋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笋期施氮量在N 0~360 kg/hm2的范围内,绿芦笋产量和合格笋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嫩茎抽生数和其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是笋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施氮促进细茎笋(直径小于0.5 cm)长粗从而降低了不合格笋的比例。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增加,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不大。粗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矿质元素含量在适宜施氮水平下较高,高施氮和不施氮处理含量均较低。采笋前期芦丁含量较高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采笋后期芦丁含量降低,且处理间差异变小。在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在N 240 kg/hm2左右,不仅具有较高的产量水平和较好的营养品质,而且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施钾方式(一次性施入和钾肥后移)对高产春玉米根系特性的影响,为高产春玉米钾素养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山27玉米为供试品种,2个施钾水平(K2O 150和300kg/hm2)及施钾后移处理下,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各土层根系干物质重、根系活力及其酶活性,成熟期测定根条数、根幅。[结果]300kg/hm2施钾水平与150kg/hm2施钾水平相比,各土层根系干重增加,尤以吐丝前0—20cm土层为根干重增加幅度最大,20—60cm土层根干重占总干重比例减小,尤以乳熟期为甚;各土层根条数、最大根幅增加,最大根幅下移;各生育时期各土层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丙二醛(MDA)含量下降。相同施钾水平下,施钾后移各生育时期0—60cm各土层根系干重减小;0—20cm土层根干重占总干重比例增加;最大根幅、根条数及最大根幅深度均减少,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差异增大;各土层根系活力、SOD酶活性和POD酶活性降低,MAD含量增加。[结论]300kg/hm2施钾量较150kg/hm2施钾量促进玉米根系生长,且延缓根系衰老,尤其可促进深层根系的生长;同一施钾水平下,施钾后移则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降低了根系的干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