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植物栽培生理的特点、任务和研究途径。指出植物栽培生理是一门边缘科学,在内容上介于植物生理与作物栽培之间,在性质上介于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在方法上介于实验科学与理论科学之间。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低耗的生理基础。研究作物在栽培条件下的生理变化并从中找出用以指导生产实践的原则和理论。根据栽培生理的特殊性,在研究的方式方法上不能完全套用植物生理与作物栽培的老方法,而应根据它的特殊目的和任务来确定其相适应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提出了从光合性能、群体结构、个体营养、培育壮苗和促进产品器官发达及增产来源与比例等方面有关的测定方法和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2.
小麦的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小麦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一般为负相关及其这种负相关可以缓解或打破两个方面概述了前人有关的研究,并从物质和能量代谢上阐述了各自的生理生化基础,提出了协调两者矛盾,兼顾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育种和栽培策略。  相似文献   
3.
PH系列小麦品种(系)及其栽培要点田纪春,梁作勤,王延训,张忠义(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生理教研室泰安271018)PH小麦是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生理教研室小麦品质育种课题组选育的优质高产型系列小麦。课题组历时15年的时间选育出了11个优良品种(系),并在生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比较了杀雄药剂乙烯利、KMS—1(即DPX—3778)和HS—245(即RH—531)对四个小麦品种的杀雄效果。试验表明,三种药剂都有较强的杀雄能力,浓度达到4000—6000ppm均可导致完全的雄性不育;然而三种药剂对自由授粉结实率的影响却差别很大,其中以乙烯利最高,HS—245次之,KMS—1最低。后两种药剂对营养器官的药害较乙烯利轻微,但因自由授粉结实率低,难以保证较高的制种产量和制种纯度,因而在制种生产中,一时还难以取代乙烯利。  相似文献   
5.
Sc205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化学杂交剂Sc205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特征观察结果显示,经处理的小麦植株变矮,植株及麦穗呈现浅绿色,穗子呈爆裂状,花药不开裂,呈现雄性不育株的形态特征,这些特征可做为估算小麦群体化学杀雄效果即绝对不育率的依据。经Sc2053处理的小麦雄性不育有无花粉和花粉败育两种类型。无花粉型是在小孢子刚形成时发生败育,从而是产生无花粉的空壳型花药。花粉败育型是小孢子只发育到单核花粉,二胞花粉  相似文献   
6.
陈振德  邹琦  程炳嵩  梁作勤 《土壤》1994,26(6):284-288
本文研究了3个耐肥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对N肥用量的反应,讨论了小麦耐肥民生的本质。结果表明,不耐肥品种在低N条件下有较高的N素利用效率,而耐肥品种则在高N条件下N素利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PH82-2-2系山东农业大学从西北植物所RO(长穗偃麦草×普通小麦(混合授粉)]F3,经钴60辐射(25KR)后系选而成的优质高产兼顾型的冬小麦新品种。1991年8月14日通过山东省级认定。特征特征:PH82-2-2属冬性、中熟偏早品种。株高80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成穗率  相似文献   
8.
小麦高矮混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年的试验结果証明,株高相差20~30cm的小麦高矮两品种混播,在高秆品种穗数比例适当的情况下,对矮秆品种的穗数、穗重及产量无影响或影响轻微,而高矮品种本身則尚未达到相互影响的程度,可以充分发挥穗重的优势,取得可观的产量,因而具有肯定的增产效果。但高秆品种穗数过多,則因矮秆品种产量下降幅度大大超过高秆品种的增产幅度,从而导致减产。根据对中36与高8两品种混播试验结果的統计分析,混播总产量与高秆品种穗数的关系为一单峰曲线,其峰值在高秆品种中36每亩5.1万穗处。混播比矮秆品种单播增产18%,約合每亩153斤。  相似文献   
9.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氮素营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小麦的氮素营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及其生理原因。适期和适量的氮肥供应是调节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主要措施。提高氮素利用率,尤其是提高籽粒形成期间氮素的吸收、转运和同化效率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经济有效的方法。旗叶或籽粒中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及核酸、游离氨基酸的代谢水平是形成高籽粒蛋白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