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生态安全作为一种非传统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21世纪初生态安全形势非常严峻,进行生态安全相关领域的研究已迫在眉睫。文中提出草原生态安全概念,着重于草原生态安全模糊评价方法的研究,构建了草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层次结构体系并建立草原生态安全模糊评价模型。以甘肃天祝县高寒草原为例进行了草原生态安全模糊评价的实例研究。研究表明,天祝高寒草原生态安全状况总体上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研究实践表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草原生态安全程度进行评价是切实可行和适宜的,该方法将为其他区域或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研究提供有益的方法参考;而草原生态安全概念的提出也丰富了生态安全研究的领域、进一步完善了生态安全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2.
15N标记秸秆在太湖地区水稻土上的氮素矿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在太湖地区乌栅土和黄泥土上添加15N标记秸秆后,秸秆15N在矿质氮、微生物氮和不同粒径土壤组分中的分配情况,并应用氮同位素库稀释法测定了秸秆在两种土壤上的氮总矿化速率。结果表明:两种土壤添加秸秆后,土壤矿质氮量在7~28 d之间迅速下降,微生物氮在前7 d逐渐升高,随后维持稳定。随着秸秆的分解,秸秆15N进入矿质氮库和微生物氮库,矿质15N在第7天时最高,占添加秸秆15N的9.24%~12.3%,微生物15N在第14天时最高,占添加秸秆15N的21.3%~40.5%,随后矿质15N和微生物15N量均下降。在培养的第7~28天之间,矿质15N和微生物15N出现下降,可能存在秸秆氮的损失。培养56 d时,10.5%~13.3%的秸秆15N进入土壤53μm~2 mm组分,24.5%~26.5%进入2~53μm组分,30%进入<2μm组分,有5.7%~14.9%的秸秆氮损失掉,仍有15.4%~29.1%的秸秆未分解,秸秆在乌栅土上分解的更多,但损失也更多。添加秸秆后0.5 d时,秸秆在乌栅土和黄泥土上的氮总矿化速率分别为1.61 mg kg-1d-1和1.48 mg kg-1d-1;56 d时,秸秆在乌栅土和黄泥土上的氮总矿化速率分别为0.26 mg kg-1 d-1和0.36 mg kg-1 d-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