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1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农田氮素淋洗特点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通过排水采集器模拟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不同施肥水平下农田N素淋洗特点。结果表明,N的渗漏损失以硝态氮(NO3^--N)为主,并发生在麦季,铵态氮(NH4^ -N)淋洗量则很少,NO3^--N的量占渗漏液总N量的43%-72%,浓度为20-110mg/kg;渗漏水中N的含量与土壤N的淋洗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麦季土壤中NO3^--N肥量的3.7%-12.2%;与纯化肥处理比较,化肥 猪粪处理增加了农田N的淋失,化肥 秸秆处理减少了土壤中N的淋失,与麦田渗漏水相比较,稻田渗漏水除水稻生长早期的部分样品外,NO3^--N和NH4^ -N含量均很低,分别在1mg/kg和0.5mg/kg以下。  相似文献   
2.
利用在全国采集的1400个典型农田剖面数据(其中在此研究区域有53个剖面),系统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三江平原东北部土壤有机C和全N的分布规律。三江平原东北部典型农田0~20cm土壤有机C和全N的平均含量是22.7g/kg和1.84g/kg,20~100cm平均含量为13.0g/kg和1.08g/kg,不同土壤类型和种植作物下土壤有机C和全N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三江平原东北部典型剖面土壤有机C和全N数据进行比较发现,0~20cm有机C和全N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20~100cm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蔡立  刘元昌  林静慧 《土壤》1991,23(6):311-313,306
对江苏省泗洪县的砂姜黑土的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泗洪砂姜黑土的有机质,氮、磷等养分含量比1982年有了较大的提高,粮食产量也随之增加,但今后必须重视施用有机肥料,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及各种微肥等。  相似文献   
4.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农田氮素淋洗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排水采集器模拟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不同施肥水平下农田N素淋洗特点.结果表明,N的渗漏损失以硝态氮(NO-3-N)为主,并发生在麦季,铵态氮(NH+4-N)淋洗量则很少,NO-3-N的量占渗漏液总N量的43%~72%,浓度为20~110mg/kg;渗漏水中N的含量与土壤N的淋洗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麦季土壤中NO-3-N的总淋洗量为17.8~58.5kg/hm2,平均为39.2kg/hm2,净淋洗量为5.5~40.7kg/hm2,平均为21.4kg/hm2,占施肥量的3.7%~12.2%;与纯化肥处理比较,化肥+猪粪处理增加了农田N的淋失,化肥+秸秆处理减少了土壤中N的淋失.与麦田渗漏水相比较,稻田渗漏水除水稻生长早期的部分样品外,NO-3-N和NH+4-N含量均很低,分别在1mg/kg和0.5mg/kg以下.  相似文献   
5.
利用矿化培养与田间试验的方法,探讨了太湖地区长期施氮条件下,氮肥用量对土壤供氮、水稻吸氮与环境的影响。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多年施用氮肥能够提高土壤的供氮能力,并随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氮肥用量能够提高稻株含氮量和吸氮量,但氮素向谷粒的转移率降低,试验区水稻氮肥用量以225~270kghm-2左右为佳。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液的N素养分动态变化显示,施N会造成田面水NH4 N和NO3-N含量的短暂升高,但不同施N量之间相差并不显著。稻田渗漏液中的氮以硝态氮为主,通常在淹水泡田后的7d内有一个NO3-N含量的峰值期,NO3-N含量在1.62~2.75mgL-1之间,约10d后降至0.5mgL-1以下;NH4 N含量变化有随施N量而增加的趋势,高峰期通常出现在分蘖末期,其余时间NH4 N含量在0.2mgL-1以下。  相似文献   
6.
孙瑞娟  王德建  林静慧  杨林章 《土壤》2009,41(6):907-911
通过原状土柱模拟试验,开展了稻麦轮作条件下,有机肥施用对水稻田面水及渗漏水中N、P变化规律影响的研宄.结果表明,水稻施肥后的一定时期内田面水中可溶性总N(DTN)、NH_4~+-NO_3~--N与N肥施用量呈正相关,伴随着3次施肥呈现出3个峰值,田面水中DTN以NH_4~+-N为主.80 cm深处渗漏水的DTN、NH_4~+-N、NO_3~--N浓度均是施肥处理高于对照,但各处理间没有显示与施肥量的相关性.田面水中溶解性总P(DTP)在整个生育期内与猪粪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当猪粪用量超过鲜重40 t/hm~2时,渗漏液中DT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过量有机肥施入土壤后,P素不能被作物立即吸收,也不易被土壤固定,随渗漏液进入地下水,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诱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膜进样质谱法测定不同氮肥用量下反硝化氮素损失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书伟  颜晓元  单军  夏永秋  汤权  林静慧 《土壤》2018,50(4):664-673
利用膜进样质谱仪(MIMS)测定了太湖流域典型稻田不同氮肥施用梯度下,土壤反硝化氮素损失量,同时也对氨挥发通量进行了观测。根据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得到:在常规施氮处理(N300)下,每年平均有54.8 kg/hm~2 N通过反硝化损失,有约54.0 kg/hm~2 N通过氨挥发损失,分别占肥料施用量的18.3%和18.0%,两者损失量相当。通过反硝化和氨挥发损失的氮素量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田面水的NH_4~+-N、NO_3~–-N、DOC和pH浓度影响稻田土壤反硝化速率。在保产增效施氮处理(N_270)下,氮肥施用量比常规减少10%,水稻产量增加了5.5%,而通过反硝化和氨挥发损失的氮素量分别下降了1.1%和3.1%,氮肥利用率提高了约5.5%。在增施氮肥处理(N375)下,因作物产量增加使得氮肥利用率比N300增加,但通过氨挥发和反硝化的氮素损失量也最大。因此,通过综合集约优化田间管理措施,降低氮肥用量,可实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典型农田土壤养分现状及近30年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瑞芝  王书伟  林静慧  朱小武 《土壤》2013,45(4):585-590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及实地调查和采样,对比研究了湖南省典型农田土壤的肥力状况及近30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湖南省典型农田当前0 ~ 20 cm 和20 ~ 100 cm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0.43 g/kg和11.91g/kg,全氮平均含量为1.79 g/kg和0.82 g/kg,全磷平均含量为0.56 g/kg和0.44 g/kg,全钾平均含量为17.13 g/kg和17.17 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较:除20 ~ 100 cm土壤层次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呈下降趋势外,其他层次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指标呈显著增加趋势.0~20 cm土壤有酸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用有机-无机肥对太湖流域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孙瑞娟  王德建  林静慧  刘勤  杨林章 《土壤》2009,41(3):384-388
通过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的有机无机肥施用对稻-麦轮作体系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影响.5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施用化肥体系均能达到较高的产量水平.单施N肥和NPK配合施用在试验前2年系统生产力(水稻+小麦) 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有显著影响.施肥尤其是有机无机肥混施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碱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土壤中N以NO3--N形式存在,有机肥的施入显著降低了土壤中NH4+-N的含量.土壤速效K与速效P含量呈极显著相关,说明这些速效养分的同源性,可能是由有机肥施用带入土壤中的.土壤中碱解N与NO3--N含量呈显著的相关,而与NH4+-N含量没有关系,土壤速效P与有效态Fe含量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太湖地区稻麦高产的氮肥适宜用量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   总被引:76,自引:11,他引:76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与土壤渗漏仪 (Lysimeter)模拟试验 ,研究太湖地区稻麦生产中氮肥过量施用带来氮肥利用率低与环境污染问题 ,探讨本区稻麦高产与减少氮肥淋洗的适宜氮肥用量。初步试验结果表明 ,氮肥适宜用量随着稻麦产量的提高而增加 ,本区两种主要土壤水稻、小麦高产的氮肥适宜用量(以N计 )分别为 2 2 5~ 2 70kghm- 2 与 1 80~ 2 2 5kghm- 2 ;适宜的氮肥用量使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的结实颖花数均高 ,因而产量高。氮素的淋洗以NO- 3 N为主 ,主要发生在麦季与泡田插秧初期 ,其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每hm2 施N 2 2 5kg的模拟试验 ,麦季渗漏液的NO- 3 N浓度在 5 4~ 2 1 3mgL- 1,有60 %的样次超过污染标准 (NO- 3 N 1 0mgL- 1) ;田间试验 ,麦季施N量在 2 70~ 31 5kghm- 2 范围内 ,地下水NO- 3 N浓度在 1 9~ 1 1 0mgL- 1,有 2 0 %的样次接近 ,1 0 %的样次超过污染标准。长期NO- 3 N渗漏累积 ,势必对地下水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