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9篇
综合类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热带地区草坪草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草坪草引种试验的结果表明,在引进的15个草坪草中适宜在福建地区建植的主要是暖地型草坪草,其中沟叶结缕草和细叶结缕草表现最好,土壤配方A(即塘泥50%,砂子50%,鸡粪占总土壤重量10.8%)对建植草坪有显效果,表施土壤可促进草坪草的生长并增加密度,尤其是对以直立茎为主匍匐茎为辅的草坪效果非常显。  相似文献   
2.
在水土流失区建植草地试验表明:建植草地可以尽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条件,促进马尾松生长,恢复马尾松植被或建立马尾松一牧草植被。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可应用于南方严重水土流失区的治理。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东南沿海坡耕地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亚洲湿热带地区水土保持网络的活动,我们在中国东南沿海有代表性的福建省南部对水土保持耕作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人口密度高地区的坡地上进行集约化水土保持作措施是可行的,能达到高投入高产出土地永续利用目的,梯田是一项必须的基础措施,因为它的经济与水土保持效益均高;在多雨季收获由于土壤扰动引起疏松容易造成表土流失,因而在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不同作物轮作套种增加覆盖能防止严重的水土流失;长中期果树与短期作物结合既增加前期收入又能增加土壤肥力,等高草带成本低且简单易行也经常被采用,果树与绿肥及牧草相结合是有前景的水土保持措施;以上这些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不同农民和农地有不同适宜性,需要综合地,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栽植代数、不同发育时期杉林土壤腐殖质的化学特性、微生物和酶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连栽后杉林土壤有机碳可能会有增加 ,但胡敏酸含量和腐殖化度一般都趋于降低 ,即连栽后土壤腐殖化度减弱 ,腐殖质的分子量变小 ,复杂程度降低 ,腐殖质品质降低。连栽后 ,杉林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尿酶趋于降低 ,削弱了土壤中碳素和氮素的营养循环 ,对杉林土壤肥力的维持和提高不利。连栽后 ,杉木中龄林 ,成熟林土壤微生物数量降低 ,但幼林却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宁化县禾口镇是福建省紫色土严重水土流失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治理措施。文章对粗放治理(I)、强度治理(Ⅱ)、封禁治理(Ⅲ)3种不同治理措施及对照群落的养分积累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治理措施马尾松各组分的N、P含量均比对照的高,且措施Ⅱ>措施Ⅲ>措施I,而K、Ca和Mg这种趋势不明显;不同治理措施群落乔木层养分积累总量远高于对照,地上部各元素的积累量均明显大于根系各元素的积累量;不同治理措施生态系统养分积累量大小顺序均为N>K>P>Ca>Mg,其中N、P养分总累积量措施Ⅲ的最高,措施I的最低;治理后乔木层是养分累积的主体,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养分积累量占群落总积累量比重不大,但对该类型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闽南沿海水蚀区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闽南沿海水蚀区的晋江流域为实验区,利用大量的水土保持实验数据和USLE原型结构(即A=f@R@K@SL@CP),建立了适合该流域水蚀区的土壤侵蚀遥感测报模型;在中国南方红壤地区率先建立了县(市)级土壤侵蚀定量遥感测报系统,实现了土壤侵蚀定量、实时、快速测报,并在1.1万km2土地上应用;建立了以像元(30 m×30 m)为基础的空间数据库系统及其可更新的GIS系统.根据对该流域中下游的南安市1988年、1995年和1996年实现动态测报,与实地调查法和档案法比较,一致性达79%以上.  相似文献   
7.
8.
随着经济发展草坪草在城市其它建设过程水土保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亚热带地区的草坪草种应用特性及草坪建植技术要点进行论述,试图为草坪建植中的草种选择及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宁化禾口紫色土不同治理措施土壤结构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宁化禾口紫色土土壤严重侵蚀地采取3种不同治理措施的土壤结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容重、分散率、团聚状况、土壤有机质、土粒团聚度、总孔隙度、通气度等指标基本上能表征该地土壤结构.经过强化治理后,土壤有机质、<0.001mm土壤总粘粒含量、>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高于粗放治理和未治理地;而土壤破坏率、土壤分散率、土壤侵蚀率则低于粗放治理和对照地,说明强化治理后土壤结构性、渗透性、抗蚀性等得到改善.然而,强化治理地的结构性、渗透性、抗蚀性各项指标仍低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原马尾松疏林地采取的封禁治理,说明侵蚀退化紫色土的治理应根据其所处的不同退化阶段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才能使土壤的结构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治理水土流失的效益,福建省根据生态经济学的观点,按照水土流失的特点,采取以植物措施为主治理水土流失的多种途径。这些途径包括封禁补植、草灌乔结合、建立立体果园、“三跑”茶园改造以及崩岗治理与利用等。依照这些治理途径,从1983年至1987年底,福建共治理41.06万公顷,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