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确定引起新疆石河子地区集约化牛场常发性肺炎的主要病原同时进行病原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采集有典型咳嗽、流涕症状的牛鼻拭子10份和病死牛肺脏组织1份,用牛支原体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将检测为阳性的样本进行病原培养纯化,对纯化后的分离株菌落进行形态学观察、Dienes染色、生化试验及16S rRNA测序和进化分析,通过测定颜色变化单位(CCU)测定分离株生长曲线,并对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PCR结果显示,10份鼻拭子中检测出7份牛支原体阳性样本,1份病死牛肺脏组织也检测为阳性;在涂有肺脏组织研磨液培养液的PPLO固体培养基上长出针尖状的菌落,纯化后分离株菌落形态为典型的煎蛋状;Dienes染色可见明显的深蓝色中心脐;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不水解明胶、精氨酸、七叶苷,不发酵乳糖、葡萄糖和甘露醇,不分解尿素,可还原氯化三苯基四氮唑;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与牛支原体国际标准株PG45相似性为99.7%,与国内牛支原体地方流行株XBY01、Ningxia-1、NM2012、Tibet-10的相似性最高,均为99.9%;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分离株在培养基中生长6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54 h时达到高峰进入稳定期,72 h后进入衰亡期;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呋喃妥因、四环素和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敏感,对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中介,而对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及阿奇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结论】本研究成功从肺脏组织中分离鉴定出1株牛支原体,培养54 h是该分离株的最佳收获时间,与国内大多数牛支原体地方流行株差异较小,整体遗传进化相对稳定,有一定的耐药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对牛支原体的防控提供参考,也为牛支原体致病机制研究及疫苗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获得布鲁氏菌BspD蛋白,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并分析其潜在生物学功能。根据流产布鲁氏菌(Brucella abortus)2308的BspD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NC_007618.1)获得BspD基因序列,对布鲁氏菌BspD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将目的基因嵌入pMD19-T载体,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切下目的基因重组入pET-28a(+)载体,构建pET28a-BspD重组载体,经过双酶切、测序验证后,IPTG诱导表达菌株,SDS-PAGE法鉴定BspD的表达,His标签蛋白纯化柱纯化BspD蛋白,BCA试剂盒检测蛋白浓度。用纯化BspD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Western blotting鉴定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的效价及反应原性。结果表明,成功表达出37 ku BspD蛋白,BCA方法测得纯化BspD浓度为2 000 μg/mL;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制备的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间接ELISA检测出BspD多克隆抗体的效价为1:12 800,成功制备出BspD多克隆抗体,但其反应原性较低。生物学信息分析得出BspD蛋白具有亲水性,存在跨膜区,无信号肽,有17个磷酸化位点和11个抗原决定簇,BspD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达到86.80%,还存在少量延伸链、无规则卷曲、β-折叠等;在线软件Phyre 2构建BspD三级结构证实其多为α-螺旋。以上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布鲁氏菌分泌蛋白BspD的功能及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TRIZ理论的气吸式排种器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精量播种方面存在地轮链传动系统不稳定、播种株距调节方式繁琐、作业速度偏低,以及排种器工作稳定性差等问题,应用TRIZ理论对精量播种的关键部件排种器进行创新设计研究。运用TRIZ理论将现有排种器存在的问题转化为矛盾矩阵,并结合40种发明原理对排种器进行创新设计,设计出一种结构合理、传动方便的排种器机构,并进行了三维建模、装配、运动仿真和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富兰德里奶油生菜为试材,通过采后施加浓度为0(CK)、0.25、0.50、1.00 mg/L的4种不同农用硒肥,研究采后施用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农用硒肥对植物工厂水培生菜处理24 h后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施用农用硒肥可以提高生菜的品质和硒含量.1.00 mg/L硒元素水溶调理剂处理,硒含量最高(97.38μg/kg),其次是0.50 mg/L螯合硒微量元素水溶肥处理(78.05μg/kg),二者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采后施用农用硒肥可提高生菜的根系活力、可溶性总糖、纤维素、淀粉含量,降低硝酸盐、丙二醛含量.对其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品质最好的是0.50 mg/L螯合硒微量元素水溶肥处理,D值为0.94,其次是1.00 mg/L硒元素水溶调理剂处理(D值为0.77).兼顾叶片硒含量、施肥成本和品质,以0.50 mg/L螯合硒微量元素水溶肥最佳.0.50 mg/L螯合硒微量元素水溶肥采后处理24 h有利于水培生菜叶片富硒,且施肥成本较低,提高了水培生菜的品质及抗逆性.因此,0.50 mg/L螯合硒微量元素水溶肥处理为植物工厂水培生菜采后富硒的最佳农用硒肥及浓度.  相似文献   
5.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植物表皮蜡质能够保护植物免受外来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侵害。本研究选取榆黍1号、雁黍7号、陇糜8号、晋黍9号和宁糜10号5个糜子品种材料,利用气相色谱(GC)技术对不同品种及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糜子叶片的表皮蜡质成分进行分析从而了解糜子叶片表皮蜡质的组成,并对不同品种糜子蜡质晶体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糜子品种叶片表皮蜡质含量不同,高蜡品种榆黍1号蜡质总含量是低蜡品种宁糜10号的1.4倍。不同糜子品种蜡质组成成分相同,均以碳链长度分布范围为C22-C35的烷烃、初级醇、萜类物质等20种化合物为主。初级醇是糜子叶片表皮蜡质的主要组成成分,占蜡质总含量的67.46%;其中C32醇含量最高,占初级醇含量的82.73%。糜子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蜡质组成比较相似,均含有初级醇、烷烃及萜类物质;且蜡质总量随生长发育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叶片表皮蜡质晶体结构为片状和少量球状。  相似文献   
6.
2BJM-12型气吸式免耕精密播种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小型免耕播种机已经不能满足保护性耕作发展需求,且目前的免耕播种机存在功能单一、播种效果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2BJM-12型气吸式免耕精密播种机。为此,介绍了该播种机的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参数及关键部件的设计。该机采用地轮传动的作业方式,具有全免耕、高速、精密播种的特点,可一次性完成破茬碎土、侧深施肥、精量播种及镇压覆土等作业,可以满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7.
选取9个不同叶色和叶形的生菜品种,以红蓝光比为7︰1的复合光(RBL)为光源,在植物工厂内对比白光(WL)进行试验,以探究红蓝复合光(RBL)对不同品种生菜(Lactuca sativa L.)的响应差异性及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白光(WL)处理,红蓝光(RBL)促进了绿色散叶生菜品种的株高相对生长速率(P<0.05),但是抑制了其长势过旺;降低了紫色生菜品种后期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半结球和散叶生菜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P<0.05);抑制了所有品种生菜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提高了散叶生菜品种的ETR值(P<0.05);提高了半结球生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P<0.05);提高了绿色散生生菜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产量和干物率(P<0.05)。总之,红蓝光(RBL)对不同品种生菜生长发育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差异性主要与叶片离散程度相关,对绿色生菜品种品质和产量的提升效果普遍优于紫色生菜品种。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济莱高速公路生态护坡植被恢复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省中部半干旱地区济青南线济南至莱芜高速公路部分石质边坡客土喷播生态防护试验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样方调查法对试验研究区内的路堑岩石边坡原生和次生生态恢复植被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表明,客土喷播和植生带绿化等是实现开挖山体坡面的快速植被恢复的边坡生态防护措施,次生植被恢复演替进程比自然植被恢复明显加快.从植被种群的物种重要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等计测结果发现,在次生植被恢复过程中逐渐形成以紫花苜蓿、高羊茅、紫穗槐、多年生黑麦草、马棘等为主的重要值较高的草灌型植被,演替趋势为豆科草向豆禾草演替,多草型向草灌型演替,种间资源竞争不强证明边坡植被恢复1.5a时期的植被仍处于演替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9.
以废弃的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菌糠作为培养哈茨木霉的基质,通过筛选最适培养条件及成分优化获得发酵产物并进行成分分析,采用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其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烟草(Nicotiana tobacum)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哈茨木霉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5×10~8个·mL~(-1),料液比1.0 g∶1.5mL,初始pH=6,培养温度24℃,发酵时间12 d。另外,向菌糠中补充一定量氮源以及微量元素可以促进哈茨木霉的产孢量。拟南芥和烟草种子分别在20倍和10倍的稀释菌糠发酵液中萌发效果最好,活力指数分别为15.61和20.49;利用发酵物栽培的拟南芥、烟草植株的株高和茎粗等生物量指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试验旨在对布鲁氏菌分泌蛋白BspI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BspI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后续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材料。【方法】使用在线软件对BspI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参照布鲁氏菌16M株BspI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DK63_1233)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后连接至pMD19-T克隆载体并筛选阳性克隆,将目的基因连接到pET-28a表达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加入IPTG诱导蛋白表达,并进行SDS-PAGE分析,用镍柱亲和层析方法纯化蛋白,纯化后的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合免疫试验兔,采血分离血清,通过Western blotting、间接ELISA法进行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及抗体效价分析。【结果】BspI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存在跨膜结构,无信号肽区域,有13个磷酸化位点和7个抗原决定簇,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组成。PCR成功扩增出675 bp的BspI基因,成功构建了pET-28a-BspI表达载体。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成功表达出25.3 ku的蛋白,纯化后无明显杂带,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地与BspI蛋白结合。间接ELISA结果显示,BspI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409 600。【结论】制备的兔源BspI蛋白多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BspI蛋白,该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BspI蛋白在布鲁氏菌的胞内寄生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