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综述了过去百年间印度应用害虫天敌进行甘蔗生物防治方面的成功经验及显著成果,分析了印度甘蔗害虫生物防治成功原因,并阐述了生物防治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当前甘蔗生产实际,系统地对严重影响甘蔗生产的重要病虫发生动态、暴发流行原因进行了综述,并针对重要病虫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了加强甘蔗引种检疫、注重培育和选用抗病品种、大力推广使用脱毒健康种苗、规模化应用灯诱技术、科学引导和示范推广生物防治性诱技术、切实推进缓释长效低毒农药精准高效施药技术、强化田间管理、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抓好抓实突发性害虫监测与应急防控等精准高效绿色防控技术融合与应用,以实现甘蔗病虫全程精准防控,农药减量控害、甘蔗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3.
甘蔗褐锈病是目前中国蔗区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为明确近年国家甘蔗体系育成的50个新品种(系)对甘蔗褐锈病的抗性,确定其应用潜力,本研究通过在甘蔗褐锈病高发蔗区云南德宏、保山2个区域化试验站,采用田间自然抗性调查与分子标记辅助鉴定抗性基因的方法,于2014年和2015年对中国近年选育的50个优良新品种(系)及2个主栽品种进行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及自然抗性评价。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表明,50个优良新品种(系)及2个主栽品种中,高抗至中抗的有34个,占65.38%。其中15个材料表现高抗,占28.85%,16个材料表现抗病,占30.77%,3个材料表现中抗,占5.77%;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共29个抗病材料含有抗褐锈病基因Bru1,出现频率为55.77%,表明中国近年选育的优良新品种(系)中抗褐锈病性主要由Bru1控制;其余5个抗病材料均不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暗示除了Bru1外,可能还有其他抗褐锈病基因存在。不同系列品种田间感病品种的频率和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频率不同,粤糖系列品种感病品种的频率最高达到60%,含Bru1的频率最低,只有30%,抗性最弱;云蔗系列品种感锈病品种的频率最低只有12.5%,含Bru1的频率最高,达到81.25%,抗性最好。本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甘蔗抗褐锈病育种,选育和推广优良抗病品种,有效防控甘蔗褐锈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优良抗性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防控甘蔗绵蚜和蓟马的理想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及轻简高效施药技术,选用2%吡虫啉GR根施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吡虫啉GR对甘蔗绵蚜和蓟马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防控甘蔗绵蚜和蓟马理想的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可延缓抗药性产生和发展。2%吡虫啉GR最适宜用量为30 kg/hm~2(有效成分600 g),可在2—6月结合甘蔗种植管理或大培土,按30 kg/hm~2用药量与40~80 kg/hm~2施肥量混匀一次性施用,对甘蔗绵蚜的防效可达98.2%以上,对甘蔗蓟马的防效可达81.1%以上;甘蔗实测产量较对照增加33390 kg/hm~2以上,甘蔗糖分较对照增加6.6%以上。缓释长效强内吸性农药与底肥追肥混匀一次性根施,施用方便,轻简高效,省工省时,环境友好,应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GIS和RS技术,结合西藏班戈县草地变化特征和植被盖度变化情况对该县草地生产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班戈县草地生产力变化以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为主,该县适合放牧的面积仅占全县面积的12.25%。班戈县天然草地被划分为高寒草甸草原166.39万hm2和高寒草甸25.52万hm2,可食用鲜草量为568.4 t/hm2,全县年均产草量约13.695 7 t/hm2,其中可食牧草仅125.482万t。该县理论载畜量为86万羊单位,实际放养家畜量为111万羊单位,超载29%。说明该县存在超载放牧和草地退化现象,轻度退化草地向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转移的趋势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6.
甘蔗花叶病是中国蔗区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以中国蔗区甘蔗花叶病的2种主要病原甘蔗线条花叶病毒分离物(SCSMV-JP1,Gen Bank登录号JF488064)和高粱花叶病毒分离物(Sr MV-HH,Gen Bank登录号DQ530434)为接种毒源,采用人工切茎接种和RT-PCR检测相结合方法,于2015年、2016年2次对中国近年选育的71个优良甘蔗新品种(系)进行了双抗SCSMV和Sr MV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71个优良甘蔗新品种(系)中,对SCSMV表现高抗到中抗的有24个,占33.8%,感病到高感的有47个,占66.2%;对Sr MV表现高抗到中抗的有27个,占38.03%,感病到高感的有44个,占61.97%。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福农30号、福农36号、闽糖01-77、桂糖02-467、柳城05-129、粤甘34号、粤甘40号、粤糖55号、粤糖96-86、粤糖00-318、赣蔗02-70、云蔗03-258、云蔗04-241、云蔗05-51、云蔗06-80等15个优良新品种(系)双抗SCSM V和Sr M V 2种病毒,占21.13%,其中粤甘34号、粤糖55号、云蔗03-258、云蔗05-51、云蔗06-80等5个优良新品种(系)对2种病毒均表现为高抗,占7.04%,。研究结果明确了71个甘蔗优良新品种(系)对甘蔗花叶病2种主要致病病原的抗性,筛选出双抗SCSMV和Sr MV的甘蔗优良新品种(系)15个,为生产用种选择和有效防控甘蔗花叶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藏民族学生与内地高校学生在思想文化、学习方式、思维理解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开设的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在新形势下结合西藏的实际情况,应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思想认识,实现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为学生创造提升学习能力的机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西藏社会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具备农林业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蔗园恶性杂草香附子药剂防除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蔗园恶性杂草香附子的理想安全性除草剂,选用20%噻吩磺隆WP和65%甲·灭·敌草隆WP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噻吩磺隆WP和65%甲·灭·敌草隆WP对蔗园恶性杂草香附子均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是防除蔗园恶性杂草香附子的理想除草剂。20%噻吩磺隆WP最适宜用量为1125 g/hm~2(有效成分225 g)、65%甲·灭·敌草隆WP为3150 g/hm~2(有效成分2047.5 g)。2种药剂均可在香附子生长旺盛期(株高10~15 cm),按每公顷用药量兑水675 kg进行定向茎叶喷雾,药后15天防除效果可达87.9%以上。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油菜秦油10号的生育特性,从播种、育苗移栽、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油菜秦油10号移栽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Sugarcane bacilliform virus(SCBV) was detected by PCR from sugarcane showing chlorosis and mottle symptom from Kaiyuan, Yunnan Province.Part sequence of replicase gene of the isolate SCBV-Kaiyuan was determined.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589 bp of SCBV-Kaiyuan shared identities of 73.2%-74.0% and 83.1%-84.1% at nucleotide and amino acid levels with SCBV-Australia respectively, 66.7%-68.4% and 65.6%-67.7% with SCBV-Morocco.The quality and yield of the sugarcane infected with SCBV-Kaiyuan was also investigated.The juice extraction, sucrose content, gravity purity and average stalk weight were decreased 1.55%, 1.24%, 2.22% and 0.26 kg in plants infected with SCBV-Kaiyuan, but reducing sugar was increased by 0.21% in infected pl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