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林业   6篇
  5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揭示不同栽培环境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tenatum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解析与石斛多糖含量存在潜在关联的功能菌种。  方法  针对温室人工基质培养和仿野生立木附生培养2种栽培体系下的铁皮石斛C9品系根、茎、叶等各部组织内生细菌,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的Miseq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其菌落结构和多样性,同时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内生细菌分布与组织多糖质量分数的关联性。  结果  铁皮石斛在2种栽培环境不同组织中的菌群结构差异显著(P < 0.05),附生立木仿野生环境比温室环境下物种丰富度更高。同时,根部所含分类操作单元(OTUs)数量最多(112~630个),叶部则最少(28~73个)。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16.7%~34.9%)、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8.7%~35.6%)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15.9%~42.0%)的OTUs占优势。从菌种生理功能上看,固氮相关的菌种如弗兰克菌科Frankiaceae在树培环境下相对丰度更高,推测可能受树培寡氮环境的影响使固氮菌富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在根、茎、叶不同组织中的相对丰度与多糖质量分数变化关联度最大,其次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结论  铁皮石斛内生细菌资源相当丰富,而栽培方式影响菌群分布,且与石斛多糖质量分数具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西藏色季拉山主要林型土壤的水文功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典型样地法,对林芝地区的林芝云杉、高山松、方枝柏等6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的水文生态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林芝地区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总厚度林芝云杉最大,为8. 55cm;川滇高山栎林总厚度最小,只有2. 52cm;其它各种林分凋落物总厚度介于林芝云杉和川滇高山栎之间。总储量高山松林最高,为82.26t/hm2,川滇高山栎林最低,仅为10. 81t/hm2。林芝地区主要林分中林芝云杉的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已分解层最大持水量最大,分别为52. 44、54. 50、63. 00t/hm2,未分解层川滇高山栎林最低,为5. 82t/hm2,半分解层糙皮桦最低,为9. 52t/hm2,已分解层西藏箭竹最低,为5. 78t/hm2。方枝柏土壤容重最小,为0. 50g/cm3,土层最薄(0. 70m),但总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最大。森林土壤蓄水能力大小排序为:方枝柏(7 987. 00t/hm2 )>林芝云杉(7 291. 00t/hm2 ) >糙皮桦(6992. 00t/hm2 ) >川滇高山栎(634. 70t/hm2 ) >高山松(5 980. 00t/hm2 ) >西藏箭竹(4 696. 50t/hm2 )。土壤渗透性高山松林最好,林芝云杉最弱;川滇高山栎、方枝柏林A层渗透速度远远大于B层、C层;糙皮桦和西藏箭竹林B层、C层相差不大,但都稍低于A层。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林芝林区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该地区林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西藏生态补偿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生态补偿意义的生态工程相继启动后,西藏的生态补偿工作得到了有效促进,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从国家对西藏生态补偿的资金投入、西藏采伐限额政策和生态服务价值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西藏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西藏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HACCP系统在西藏野桃果汁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 (HACCP)系统在西藏野桃果汁生产中的应用。对采用易拉罐热灌装的西藏野桃果汁生产过程中各个工艺环节可能潜在的危害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分析 ,确定显著危害和关键控制点 ,在关键控制点上设立关键限值 ,进行重点监控、记录、纠正偏差、验证效果 ,将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 ,从而提高产品的安全性与品质。  相似文献   
6.
黄土区苜蓿人工草地群落生态与生产功能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土区苜蓿人工草地群落31年时间序列生态和生产功能演替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人工草地群落生态功能越来越趋向于天然草地。生态功能随群落结构变化显著,其变化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演替阶段,即2~6龄紫花苜蓿草地阶段、6~31龄苜蓿人工草地向长芒草天然草地演替的过渡阶段、31龄之后的长芒草次生天然草地阶段;苜蓿种群在6龄后开始退化演替,其重要值、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逐渐减小,群落结构趋向于复杂化,生态稳定性相对增大,群落演替逐步向天然植被演化。2)苜蓿人工草地群落生产功能呈“倒 V”型变化趋势。群落生产力随演替年限延长先增大后减少,6龄苜蓿草地的年生物量最大,之后,年生物量逐渐下降。年生物量与苜蓿种群重要值相关系数最高,与多样性指数的直接通径系数最高,多样性指数和年生物量二者之间的相关性随人工草地生长年限延长呈“倒 V”型变化趋势,6龄苜蓿人工草地二者相关性最高,成为人工草地“生产”和“生态”功能的转折点。3)可通过灭杂、施肥、有效利用水分和探索适宜栽培种植方式来遏止人工草地向“生态稳定性”天然草地恢复的趋势,延缓其“生产稳定性”,以保持人工草地的生产、生态可持续。  相似文献   
7.
通过农户调查,并根据日喀则市1992-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其农牧业结构及农区畜牧业现状进行分析,归纳了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种植业结构不合理;畜群结构单一;加工体系薄弱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调整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即压缩粮食播种面积,增加饲料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改进畜群结构,增加耗粮型牲畜数量;建立饲料和农畜产品加工体系;提高农机化程度,兴修水利设施。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西藏自治区农作物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工作,分析该地区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情况、推广应用统防统治现有水平和主要做法,认为西藏自治区通过项目建立统防统治示范区、广泛宣传和培训统防统治技术、扶持合作社、村集体建立统防统治队伍等方式,统防统治技术逐步得以推广与应用;目前全区主要粮食主产县区农作物病虫草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25%以上。同时,分析了推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缺乏专项资金、现有服务组织规模小、队伍成员不稳定、技术措施不到位、防控手段落后、偏远地区群众观念陈旧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技术水平、扩大服务组织规模和数量。  相似文献   
9.
云南南亚热带地区农业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1999年在蒙自县草坝镇对水田、旱地的多种种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在云南南亚热带气候类型地区种植模式安排的基本原则:水田大春雨养种植为主,着重粮食生产,小春灌溉种植为主,种植经济作物,着重于经济效益;旱地大春雨养种植,以获取经济效益为主,小春采用节水栽培,着重生产粮食。中稻—大棚辣椒、中稻—冬玉米间黄豆、中稻—秋洋芋—冬玉米(鲜食)是水田的较好模式,而旱地以烤烟—秋小麦模式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拉萨常见番茄品种(金鹏1号)种子为材料,分别切割其无菌发芽幼苗的子叶、下胚轴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研究。结果表明:子叶的不定芽分化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 mg/L++IAA0.3mg/L;下胚轴的不定芽分化适宜培养基为MS+6-BA 3.0 mg/L++IAA0.4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