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3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产品出口形势持续走高,同时面临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趋严重。“孔雀石绿问题”、“大菱鲆药残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对水产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违规用药使养殖者付出了巨大代价。由于长期以来管理滞后,养殖过程中滥用药物的现象比较普遍。虽然水产品的药物残留量较低,  相似文献   
2.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养殖投入大、效益高、见效快。近两年,城阳区大力推广海水池塘垒石养参技术,引导养殖户在红岛街道开发海水池塘垒石养参面积133余hm^2(2000余亩)。但是,由于其他地区海水池塘底质软,清池垒石难度大、成本高,已成为城阳区海水池塘海参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3.
利用陕西省78个地面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了四季最大连续无降水日数,采用正交函数分解、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各季节极端无降水日数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极端无雨日数最多出现在冬季,为16~45 d,最少是夏季,为8~14 d;冬、春季节的高值中心出现在陕北北部、关中的东部,冬季陕北北部达43 d以上,夏季高值中心出现在关中的东部,为11~13 d;冬、春旱陕北最多,关中次之,陕南较少,夏、秋旱关中最多,陕北次之,陕南较少;在大尺度天气系统控制下,四季极端无降水日数事件的步调基本一致,不同季节的天气系统对陕西各区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局地性和阶段性;近50 a来夏季和秋季表现为持续增多趋势,冬季和春季有部分站点呈现出反向变化趋势,其中夏季和秋季陕北局部、陕南局部干期日数增多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4.
1961-2008年陕西省年际气温和降水区域性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陕西省1961-2008年63个测站均一化订正后的气候资料,分析了陕西省不同区域近48a来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近48a上升趋势明显,在1993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前后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了0.8℃,上升幅度呈由南到北逐渐增强的趋势;冬、春季气温在突变后上升最为明显,升温幅度较大区域分别为长城沿线风沙区和渭河河谷平原区,年平均最高气温在1990年以后迅速升高,最低气温在2000年开始迅速升高;全省年平均降水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年平均降水的线性减少率为19.6mm/10a,秦岭南麓浅山区、汉江河谷平原及巴山区年平均降水的减少趋势比较明显。1980年前后和2000年前后为暴雨多发期,但中、大雨的总日数呈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开始,在山东青岛市城阳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指导下,青岛康诺农牧海产品有限公司、青岛顺天德水产养殖公司分别在胶州湾开展了海域筏式渔排海参藻贝生态养殖模式试验,经过9个月的养殖初获成功。  相似文献   
6.
选用陕西51个气象站1962~2008年3~5月降水量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根据综合干旱指数确定了陕西春季干旱等级和持续时间,利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分别对陕西春季干旱和春末夏初季干旱年的大气环流进行研究,并与多雨无旱年的大气环流特征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陕西春季干旱持续时间长,呈北强南弱的不均匀分布模态。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区东部是春季易发生干旱的关键区。陕西春季干旱年500 hPa环流形势表现为欧亚中高纬度距平场纬向分布呈现"-+-",中亚高压脊偏强,东亚大槽明显偏深,表现出冷暖空气交汇区偏南的冬季风环流特征;相反春季多雨年中纬度盛行纬向气流,东亚大槽偏浅且位置偏东,咸海、里海附近多低压系统活动,南支西风带中孟加拉湾长波槽偏深。春末夏初季影响陕西干旱的环流表现为"-+-+"的距平分布,中亚高压脊偏强,中纬度盛行纬向气流,冷空气多偏北路径向东南移动,西太平洋副高偏弱,位置偏东偏南;相反春末夏初季多雨年乌拉尔山高脊偏强,贝加尔湖多长波槽活动,同时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对流层低层青藏高原东侧南风较常年同期偏强。最后相关分析表明陕西春季干旱指数与前期冬季乌拉尔山附近高度场有显著负相关,前期冬季乌拉尔山高脊偏强(弱),陕西春季易发生干旱(多雨)。  相似文献   
7.
<正>利用青岛东风盐场高盐度卤水池,进行生态健康养殖南美白对虾,可以避开恶化的海水环境可能带来的暴发性疾病。南美白对虾高盐度生态养殖是以综合生态养殖技术措施,达到养殖生态环境相对平衡,实现稳定高效健康养殖。2008年,青岛海融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8.
利用1979—2011年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整理的地面月降水资料和日本气象厅(JMA)加工的全球高空等压面月平均气象场再分析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确定了川渝地区典型干旱年,讨论了川渝地区夏季典型干旱的气候特征及其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川渝地区夏季典型干旱年具有气温高、降水少的气候特征;东亚中纬度盛行纬向气流,西风锋区偏北,冷空气多偏北东移,川渝地区及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受大陆带状高压控制。500 hPa带状高压与100 hPa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基本一致,且500 hPa高压中心与温度场的暖中心相对应,是持续性川渝夏季干旱具有近似正压结构的典型环流特征;同时川渝地区夏季干旱年对流层低层从云贵高原到四川盆地的西南气流明显偏弱,风场距平合成表明,云贵高原到川渝地区为东北距平风,距平风场上华南地区为明显的气旋式环流;川渝地区夏季典型干旱年整层西南气流水汽输送与常年比较明显偏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西安地区1961-2017年的逐月5、10、15、20cm浅层地温观测数据,采用气候诊断方法,研究了西安地区土壤浅层温度的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地温随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影响地温变化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地区各浅层年季平均地温有显著上升趋势,以郊区地温变化率最大,城区地温变化率较小,地温随土层深度变化有差异。土层越深,趋势率越小,春夏两季地温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秋冬两季土层深度越深而地温越高。同时也检测出地温具有周期、突变及异常特征。分析认为气温升高是影响地温变化的主要因素,下垫面性质及地热传导与地温的空间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北东部电线积冰气候特征及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有观测以来至2010年的电线积冰资料及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资料,对西北东部电线积冰的气候特征以及积冰发生时的天气条件进行分析,探讨积冰形成时的气象要素配置,指出西北东部电线积冰的气候分区。结果表明:① 10月至次年4月为西北东部电线积冰期;积冰类型主要为雾凇和雨凇,其中北部大部地区及陕西西安以雾凇为主,西南部以雨凇为主。② 1 000 m以下地区一般日平均气温在-5~4 ℃,日最低气温在-10~0 ℃,相对湿度在70%以上,风速在0~1 m•s-1;1 000~2 000 m地区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5~4 ℃,日最低气温在-15~0 ℃,相对湿度在70%以上,风速在0~4 m•s-1;2 000 m以上地区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5~0 ℃,日最低气温在-15~-5 ℃,相对湿度在60%以上,风速在0~8 m•s-1时,最易出现电线积冰现象。③ 从气候角度分析,西北东部电线积冰呈西多东少,山区多于平原的分布格局,海拔较高的西南部及东南部是积冰潜在高发区,西北部、中部及东南部华山周边地区是次高发区,东部大部地区是低发区,并且积冰高发区也是持续冰灾的高发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