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秸秆还田是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作物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研究在玉米秸秆长期持续还田背景下,探索延长还田年限时土壤理化性状、耕层土壤酶活性变化特点以及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本试验利用甘肃省平凉试验站长期玉米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田,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探究还田年限进一步延长累积达到还田9年(Y_9)、还田12年(Y_(12))和还田15年(Y_(15))时土壤理化特性、玉米生育期酶活性动态变化以及玉米产量性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随着年限的延长对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pH有很好的改良效果;秸秆还田年限的继续延长使0—30cm土层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增长幅度下降,即当还田年限达到10年以上时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养分趋于一定的饱和状态;玉米生育期0—30cm土层中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表现出随着年限的延长而升高的趋势;秸秆还田能有效提高玉米籽粒产量,但并没有随着年限的延长而持续大幅度增加。因此,实践中考虑在持续进行秸秆还田10年以上可适当减少该地秸秆还田量从而更高效地利用秸秆资源持续提高土壤性能。  相似文献   
2.
刘欢  慕平  赵桂琴  焦婷 《草地学报》2015,23(1):187-193
试验采用前期筛选的2种最佳除草剂仲丁灵和二甲·辛酰溴施用于燕麦田(Avena sativa),调查燕麦鲜草、种子产量及防效,并初步研究不同浓度除草剂对后茬植物出苗率、株高及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后15 d,30 d株防效及鲜重防效表现为施用高浓度二甲·辛酰溴中浓度二甲·辛酰溴高浓度仲丁灵。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处理对燕麦产量均有增产作用,2种除草剂都在中浓度增效明显,且二甲·辛酰溴优于仲丁灵。低浓度除草剂处理过的土壤对后茬冬油菜及皮、裸燕麦出苗无影响,在中、低浓度下对后茬成株期株高和鲜重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除草剂对后茬出苗率及成株期生长有抑制作用。仲丁灵中浓度对后茬影响最小,高浓度二甲·辛酰溴对后茬抑制最大。因此建议燕麦田施用40%仲丁灵和40%二甲·辛酰溴分别不超过5625和2025 mL·hm~(-2)。  相似文献   
3.
玉米逆境响应基因ZmGST23克隆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是植物抗氧化系统的重要成员,在初生代谢、次生代谢、细胞信号转导及逆境响应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GenBank中公布的玉米谷胱甘肽-S-转移酶23基因(ZmGST23)mRNA序列(GenBank登录号:NM_001111524)为依据,采用RT-PCR方法从玉米(Zea mays)自交系F83中克隆得到ZmGST23基因669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22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24.84kD,理论等电点为5.68.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GSTs所特有的N端及C端结构域,并含有典型的G位点及H位点,属于Tau类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系统进化分析表明,ZmGST23编码蛋白与高粱(Sorghum bieolor)GST蛋白亲缘关系最近,且在不同物种间存在明显的种属特性.启动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ZmGST23基因启动子区含有多个响应逆境及植物激素的作用元件,包括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响应元件、生长素(auxin,IAA)响应元件、赤霉素(gibberellin,GA)响应元件、厌氧响应元件、防御及逆境响应元件以及干旱诱导的MYB转录因子(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MYB)结合位点.胁迫诱导表达分析表明,ZmGST23的表达显著受干旱脱水、水涝、盐、ABA、IAA、GA、低温及高温等非生物胁迫的诱导.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ZmGST23基因在幼芽和成熟叶片中表达量较高,在幼根、花丝、苞叶、雌穗及雄穗中表达量较低,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将ZmGST23基因片段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ASY-E1中,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用0.5 mmol/L的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3-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诱导表达1~4 h后获得30 kD的诱导蛋白.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该基因进行玉米抗性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AFLP的燕麦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刘欢  慕平  赵桂琴 《草业学报》2008,17(6):121-127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国家的34个有代表性的饲用燕麦品种及8个裸燕麦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0 对EcoRI/MseI引物组合中筛选出5 对多态性和清晰度较高的引物组合,共获得268条带,其中多态带185条,平均多态性检出率为69.0%,E AGG/M CTA 的扩增效率最高达78.6%。由Nei’s指数(h)估测,供试品种平均变异为0.1664,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估计值为0.2206;42个燕麦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881~0.9880,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是0.0120~0.7172。通过AFLP 数据构建燕麦的UPGMA 系统树,在遗传相似系数0.748水平,所有供试品种可聚为6类。皮燕麦与裸燕麦在遗传相似度0.59处被明显分为2类,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由AFLP揭示的品种间遗传关系与品种实际来源基本一致,品种的遗传距离与其地理分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将3个ae基因供体亲本和8个普通玉米自交系进行回交转育,测定了自交系本身及其回交转育的BC1F1和BC1F2代的千粒质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BC1F2与BC1F1相比,大多数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千粒质量有降低的趋势.在回交的早代材料中,千粒质量和直链淀粉含量无明显的相关性;不同的ae基因供体亲本在遗传背景不同的轮回亲本中的表达效果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在甘春系列小麦拉面品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灰色关联系数法对15个2003年品比圃中筛选出的甘春系列小麦品种组合的拉面品质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根据产量、蛋白质含量、灰分、面筋含量、面筋指数、面团延展性等指标建立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筛选出了综合品质较优的组合。  相似文献   
7.
以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的两个品种Irrigation和Huia的子叶为转化体,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将外源的苜蓿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转入白三叶,经过筛选、分化和再生,得到了具有卡拉霉素抗性的再生植株。对这些植株进行PCR、Southern和Northern分析,结果表明,外源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白三叶基因组中并且得到了表达。对Northern分析呈阳性的植株进行了抗病性检测,证明表达苜蓿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植株病症减轻,发病率、病情指数及病毒积累量都明显低于对照,有的甚至不表现症状,达到了免疫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甘春20号高产优质栽培因子优化组合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河西灌区以春小麦品种甘春2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通用旋转回归设计,设置播量、纯氮、P2O5用量3因素5水平,研究不同处理对春小麦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干、湿面筋含量、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量为593.4万粒/hm^2、纯氮190.5~204.6 kg/hm^2和P2O5为105 kg/hm^2的栽培组合条件下,甘春20号籽粒产量可达7 747.5 kg/hm^2,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5.9%,湿面筋含量为39%~43%,干面筋含量14%~16%。此时蛋白质产量为1 228.5 kg/hm^2,达到最高值。采用蛋白质产量为指标能较好地协调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矛盾。本品种的沉淀值、面筋膨胀体积、籽粒水分含量与栽培因素无关, 而氮肥利用率较低,播种量偏大,建议在肥料使用上,应以降低播量、稳定磷肥用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为原则。  相似文献   
9.
饲用燕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赵桂琴  慕平  魏黎明 《草业学报》2007,16(4):116-125
从种质资源、抗性、品质、产量等方面对国内外饲用燕麦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生物技术在燕麦研究中的应用。在对已有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就目前我国燕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燕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和慕平  贺彦梅 《植物检疫》1996,10(6):346-348
栗瘿蜂药剂防治试验和慕平贺彦梅郭香书(河北省武安市林业局056300)栗瘿蜂DryocosmuskuriphilusYasumatsu又名栗瘤蜂,在我国20余个省市均有分布,主要危害板栗。栗树被栗瘿蜂幼虫危害后,芽形成瘤状虫瘿,不能抽生新梢和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