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9篇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田间土壤水分管理 提高水利用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监测土壤墒情,严格按照墒情在关键时刻浇水;控制和减少灌水次数,以减少棵间蒸发;充分利用土壤水调节作用使灌溉水得到有效利用,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 美国加州中央河谷的南支圣荷坚河谷地区自70年代加州政府投资修建的北水南调工程使用以来,使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原来的戈壁沙漠地带,变成了大片良田和繁茂的果园。由于需由加州北水南调工程输送大量淡水淋洗改良盐碱地,同时需向外排出淋洗后的含盐水,使水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充分的利用。近20年来当地农场主也日益感到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大量的有盐的农田排水是极为困难的问题。根据论证分析,就地处理农田排水,使其符合灌溉水质标准,是当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有效途径。据估计到2000年每年将有近367000英亩一英尺(相当于4.53×10~8立米)的农田排水需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3.
以土壤水动力学为基础,建立了饱和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的h方程数学模型。并根据Nash瞬时单位线,建立了汇流模型。利用以上模型对北京市“94.7”暴雨的洪水过程进行了计算,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本文所求模型可用来计算田间排涝模数  相似文献   
4.
高产高效冬小麦节水喷灌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和数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田间水分转化规律,以喷灌水量无效消耗(土面蒸发+深层渗漏)最小为目标,提出了节水型合理喷灌定额为40~60mm。以此为基础,结合田间土壤墒情和麦田苗情,总结出高产高效冬小麦节水喷灌模式。经过两年度田间示范试验,取得了高产(6930kg/ha)、高效(水分生产效率达2.43kg/m3)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 美国加州政府投资修建的北水南调工程自70年代逐步投入使用以来,使加州中央河谷南部的圣荷坚河谷地区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在圣荷坚河西岸自萨克拉门托—圣荷坚三角洲经门特塔至凯特尔门之间共有120万英亩耕地(图1),其中60万英亩耕地位于门特塔以北。这一带因频临圣荷坚河,农田排水一直是分散地直接排入圣荷坚河。门特塔以南的60万英亩,没有天然排水出路。  相似文献   
6.
宁夏银北灌区井渠结合灌溉三维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实现银北灌区水资源联合调度 ,减少引黄水量 ,充分利用地下水的目标 ,对选定典型区的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进行模拟 ,对井渠结合灌溉模式和运作方式进行了计算。通过三维的数值模拟计算发现 ,在规划渠系利用条件下 ,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在来水保证率低的春灌或冬灌期实施井灌 ,以控制地下水位 ,减少土壤返盐 ,也可以对部分农田采用集中井灌的方式 ,以提高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7.
渗灌的非饱和土壤水二维流动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渗灌条件下的非饱和土壤水二维流动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水平二维流及垂直二维流均进行了重复实验,并建立了相应的非饱和土壤水二维流的数学模型。按有限差分的计算方法求到数学解且与实验结果相符合,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可行性。同时应用数学模型对田间渗灌在不同条件下(如不同初始含水量、不同的土质、不同的密实度及不同直径供水管等几个主要因素)的非饱和土壤水二维流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别就上述各影响因素对田间渗灌的非饱和二维流动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由此对田间渗灌中若干问题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8.
青铜峡银北灌区井灌井排水盐运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了配合全国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给不同优化灌溉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运用HYDRUS程序,对青铜峡银北灌区小麦套种玉米地的灌溉进行了多方案的一维水盐运动数值模拟。针对灌区土壤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化度高、潜水排泄以蒸发为主等原因,研究了基本灌溉模式、井渠结合灌溉模式的改变对不同程度盐碱地改良的效果,提出适合银北灌区不同盐碱地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是一项服务于工农业生产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应用概率统计及变异分析等理论,对实测的地下水位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认为对于那些用于监测区域地下水动态的长期观测井,用人工定时观测的时间周期由现行的5天加大至10天,仍能满足生产上监测地下水位的要求。由于各地区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各种不同目的观测井精度要求不同,本文提出了一种选择合适的最小观测间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应用非饱和土壤水运动原理,并通过数值计算来定量分析研究包气带中的水分动动愈来愈受到水文、水文地质、土壤物理、水资源、农田水利等学科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在定量分析研究非饱和土壤水的运动时,都必需首先求得水分运动参数D(θ)、K(θ)值及水分特征关系曲线。目前对D(θ)、K(θ)值的室内测定方法已较成熟,实验中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