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枣树育苗 ,常用的嫁接方法是春季劈接或夏季芽接。春季劈接存在接穗需长时间贮藏和切削相对困难、嫁接时期短等不足之处 ;夏季芽接存在接芽养分贮藏较少 ,接后生长势弱的缺点。为此 ,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枣树夏季嫩枝切接法。该法简单易行 ,具有接穗随采随接、切削容易、嫁接时期长、成活率高、成活后接穗生长迅速等优点 ,能够当年嫁接 ,当年出圃。现介绍如下。1 砧木培育 播前应施足基肥 ,一般 667m2 (亩 )施农家肥 3 0 0 0kg、复合肥 1 0 0kg,深耕后整成宽 75cm的小畦 ,每畦播 2行 ,取经过层积处理的酸枣核或催过芽的酸枣仁按 1 …  相似文献   
2.
李中阳  吕文英  迟玉广  彭平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397-7400,7404
系统介绍了在碳黑分析中被广泛采用的多种技术方法:热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显微镜法、热-光学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方法、热-化学分析方法(CTO)、碳同位素方法以及其他分析方法,并对其在今后的碳黑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省东南沿海某开放式生活垃圾焚烧场为研究对象,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同位素稀释法测定了垃圾焚烧场底灰、焚烧残余物及周边土壤中的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嗯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Ds/PCDFs).结果表明,PCDDs/PCDFs的总浓度为161~4 670 ng·kg~(-1),毒性当量为1.10~45.8 ngWHO_(1998)-TEQ·kg~(-1),其中采自垃圾焚烧场的3个样品浓度为30~45 ngWHO_(1998)-TEQ·kg~(-1),剩余的土壤样品中有3个样品其浓度为4~35 ng WHO_(1998)-TEQ·kg~(-1),其余的2个样品浓度<4 ng WHO_(1998)-TEQ·kg~(-1).对比加拿大的土壤指导性标准,75%的测定样品浓度高于该标准,即土壤背景浓度,有25%的样品低于此背景浓度.将垃圾焚烧场焚烧残余物作为土壤改良剂造成受施土壤的PCDDs/PCDFs污染严重,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与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性质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分析海洋、河流、池塘和稻田四种热带 /亚热带土壤与表层沉积物及用化学方法分离的有机质 ,证明了土壤与沉积物有机质是高度不均匀的 ,除了包括腐殖酸和演化程度较深的干酪根外 ,强调了演化程度更深的碳黑的存在 ,并对不同有机质的来源、性质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腐殖酸和干酪根来源于生物体的演化 ,在结构上后者比前者致密 ;碳黑来源于化石燃料和生物体的不完全燃烧 ,具有更致密的结构 ,对有机质的非均质性影响很大。因此可认为 ,系统地研究土壤与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非均质性及组分特征对了解地球表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疏水性毒害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六六六在自然界中的环境行为及研究动向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因杀虫效果显著,一度被广泛应用;而其毒性、稳定性、挥发性又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被各国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其生产使用状况、毒性及环境行为, 对近二十年来六六六的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的研究给予了全面阐述和综合评价,并提出了今后在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方面可能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6.
按照“发挥山区优势,稳定粮油生产,开发粮油经济,突出精深加工,打造十亿产业”的基本思路,强化服务措施,狠抓项目建设,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麻阳县粮油产业化建设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模拟几种甲氧基取代和羟基取代的酚酸对五氯酚转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甲酸结构的取代酚酸对五氯酚转化的影响要比肉桂酸结构的取代酚酸更强烈;羟基取代的酚酸对五氯酚转化的阻碍作用比甲氧基取代酚酸的明显,并且随着取代基数目的增加,其表现出的阻碍作用更加的显著。由此得出,酚酸对五氯酚转化的影响一方面归因于酚酸的类型以及取代基的类型和数目不同,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取代酚酸的影响下五氯酚的转化经历了不同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从气象、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了造成了靖州县涝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从促进生态动态平衡、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设立抗灾风险基金、加快保险业发展、搞好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和科学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减少涝旱灾害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