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7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膜覆盖和施肥对棕壤剖面溶解性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托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站试验与土壤样品数据,系统分析了30年覆膜和不覆膜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及其占有机碳的比例在剖面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总体效应大于覆膜处理,不论是否覆膜,长期单施氮肥、有机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剖面溶解性有机碳的含量,并且对表层土壤影响最大。不覆膜土壤0~40 cm土层中,单施氮肥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影响显著,氮肥施用量越多,溶解性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越大,而单施有机肥及有机肥氮肥混施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基本没有影响。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剖面分布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深松和秸秆深还对黑土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松和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耕层厚度、提高有机质含量和培肥地力的重要途径。试验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长期定位试验站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原位培养方法,探究深松和秸秆深还后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碳组分变化。结果表明:(1)在0~20 cm表层中,深松(DL)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360 d内无明显变化,而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熵在30 d和150 d显著提高;秸秆深还(DS)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微生物熵在整个培养期较CK处理平均提高2.96%、17.36%、18.16%和14.80%。(2)在20~35 cm亚表层中,与CK相比,DL处理的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熵在30 d时显著增加,60 d时各指标明显降低;DS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熵比CK显著提高10.69%、24.86%、21.93%和10.14%。(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熵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可见,秸秆深还能显著提高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熵以及亚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土壤温度、湿度及播种期对玉米顶腐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湿度与玉米顶腐病的发生关系密切,表现为低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早播病害发生严重,晚播病害发生轻但产量损失比较大,以4月16日左右播种为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番茄种子生产过程中育苗、田间管理及后期种子的收获,对提高种子的产量,保证种子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 育苗技术 1.1 培育壮苗:番茄种子生产一般在春季露地进行,培育壮苗是提高种子产量的基础,番茄育苗的方法很多,大多采用小拱棚育苗或温室育苗.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市杂交玉米制种产业的快速发展,杂交玉米制种面积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因自然灾难、环境条件及制种技术等原因造成的种子减产减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给制种单位和制种农户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杂交玉米制种单产刻不容缓。我场通过多年的制种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本地区的杂交玉米高产制种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维俊 《种子科技》2003,21(6):364-365
在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去雄是保证种子纯度,提高种子质量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因此,一定要把好去雄这一关。1去雄效果低的原因1.1制种田早期间苗不彻底间苗不彻底,制种田内留有双苗,是影响去雄不彻底的一个因素。双苗在生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株苗都比单苗弱小或一株大一株较小的现象,不但影响产量,而且由于其中一株苗常会偏侧生长,或长势弱的苗不易被发现,去雄时往往只抽去一株而忽略了另一株,发生漏抽现象,造成散粉自交而影响种子纯度。1.2未清小苗去雄时期的小苗一般不可能正常结果穗,但它仍然可以正常露雄散粉。由于它比较矮小,容易漏…  相似文献   
8.
复合钛剂浸种对玉米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复合钛剂浸种玉米种子对玉米生育特性及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用复合钛 5 ml加水 2 .5 kg配成溶液浸种处理的玉米种子较对照发芽率提高了 9.0个百分点 ,幼苗根数增加 1.5根、根干重增加 0 .12 g,茎叶干重减少 1.5 7g;穗行数增加 2 .4行 ,穗粒数增加 5 7.2粒 ;玉米产量增加 12 0 0 kg/hm2 ,增产率为 13.7% ;生育期缩短 3d。  相似文献   
9.
耕地整治是保护耕地的重要举措,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则是开展耕地整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研究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以吉林省公主岭市为例,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生态可持续性和空间稳定性4个维度选取14个指标,采用Delphi与AHP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在评判影响耕地整治的各项指标实际值(现实生态位)与耕地整治在理想条件下各项指标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最适生态位)的贴近程度的基础上,确定了3种类型指标的评价模型,并通过加权求和模型计算各评价单元耕地整治生态位适宜度,最终通过Ward聚类法将公主岭市耕地整治适宜性划分为4个等级,同时引入障碍性因素模型,定量确定不同等级区域耕地整治的障碍性因素,并提出整治的方向和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分为4个整治区,Ⅰ级高度适宜区生态位适宜度大于0.75,耕地面积13 799.89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4.16%,主要障碍性因素为农田防护林覆盖率、道路通达度和田块规整度;Ⅱ级中度适宜区生态位适宜度在0.70到0.75之间,耕地面积77 754.36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3.41%,主要障碍性因素为灌溉条件、道路通达度和农田防护林覆盖率;Ⅲ级轻度适宜区生态位适宜度在0.61到0.70之间,耕地面积177 192.38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53.36%,主要障碍性因素为土壤有机质含量、距主交通干线距离和土壤pH;Ⅳ级不适宜区生态位适宜度小于0.61,耕地面积63 325.61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9.07%,主要障碍性因素为土壤质地、灌溉条件和耕层厚度。研究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耕地整治适宜性进行评价,丰富了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方法,同时评价结果为耕地整治分区建设以及整治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玉米顶腐病发病原因研究及防治方法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玉米顶腐病的初侵染来源是种子、土壤、病残体带菌,其中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缺乏抗病品种和耕作质量下降是发病严重的主要原因。系统侵染是该病害发生的主要方式,再侵染发生在感病品种抽穗前后的新叶上,对植株生长和产量形成无重要影响。采取种植抗病品种、轮作倒茬、秋翻灭茬、增施磷、钾、钙元素等保健栽培技术和化学农药喷洒相结合的生态控防措施,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