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8篇
  9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种防治棉叶螨药剂室内毒力测定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棉叶螨活性最高,唑螨酯、哒螨灵、甲氨基阿维菌素、四螨嗪次之;其它药剂对棉叶螨杀螨活性依次为多杀菌素、甲氰菊酯、浏阳霉素、联苯菊酯、倍硫磷、三氯杀螨醇、双甲脒、噻螨酮、克螨特、毒死蜱、喹硫磷、氯氟氰菊酯、对硫磷和伏杀硫磷。哒螨灵、阿维菌素、四螨嗪和唑螨酯对棉叶螨有极高选择性;浏阳霉素、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噻螨酮、克螨特、三氯杀螨醇、双甲脒、倍硫磷和甲氰菊酯次之;喹硫磷、氯氟氰菊酯、对硫磷和伏杀硫磷则无选择性。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对中红侧沟茧蜂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
棉花叶片茸毛性状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为明确棉花叶片茸毛性状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于2008-2009年连续两年系统研究了不同供试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并在室内测定了棉花中脉和叶片上茸毛的类型、密度和长度.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存在差异;且不同棉花品种(系)叶片各类型茸毛密度和茸毛长度分别表现显著差异(P<0.05);叶片茸毛密度与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呈显著负相关(y=3.5482-0.0007x1-0.0089x2,R2=0.5741,P=0.0007),叶片茸毛类型和茸毛长度与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没有显著相关性.选育叶片无毛或少毛的棉花品种(系)可用于棉花绿盲蝽的治理.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预测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的种群动态,分别用1%(对照)、4%和7%氮含量的食物饲喂意大利蝗5龄蝗蝻,测定不同氮含量食物处理后意大利蝗5龄蝗蝻的生长速率,羽化后7 d的体长、股节长、胫节长、翅长、翅宽、体重及羽化后1、7、13和19 d的卵巢面积。结果显示,4%氮含量食物处理试虫的生长速率最大,分别较1%和7%氮含量处理的增加了88.02%和109.33%;4%和7%氮含量食物处理后,意大利蝗成虫的后翅宽和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羽化后7 d,不同氮含量食物处理的意大利蝗卵巢面积出现显著差异,羽化后19 d,4%氮含量食物处理的卵巢面积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表明中等氮含量(4%氮含量)适宜意大利蝗生长。  相似文献   
4.
研究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对锦葵科植物挥发物的EAG和趋向行为反应,为研发绿盲蝽引诱剂或驱避剂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田间采用动态顶空采样方法收集了7种锦葵科植物的挥发物,通过室内气相-质谱联用系统(GC-MS)进行物质鉴定及定量分析,最终测定了雌、雄绿盲蝽成虫对11种候选特征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和嗅觉趋向选择行为。结果表明,7种锦葵科植物的挥发物种类和含量有较大差异,而且4种棉花品种之间的挥发物差异也很显著。棉花石远321的挥发物总量最大,其中4,8-二甲基-1,3,7-壬三烯(DMNT)含量最高,壬醛和罗勒烯其次。蜀葵的挥发物种类和含量均最少。11种候选特征挥发物均能够引起绿盲蝽雌、雄成虫EAG反应,且雄性成虫的反应值大都高于雌性成虫。其中,绿盲蝽雌、雄成虫触角对反-2-己烯酸丁酯EAG反应值最大,芳樟醇、乙酸叶醇酯、甲基庚烯酮及DMNT也能够激发绿盲蝽较大的EAG反应。在趋向行为检测中发现,DMNT及柠檬烯等对雄性成虫具有吸引作用。对雌性成虫有吸引作用的物质有γ-萜品烯、DMNT、月桂烯、α-石竹烯、罗勒烯及乙酸叶醇酯等,其中γ-萜品烯和乙酸叶醇酯对雌性成虫具有极显著吸引效果。锦葵科候选植物挥发物对绿盲蝽雌、雄虫具有不同EAG和趋向行为反应影响,候选气味化合物可以作为设计绿盲蝽引诱剂组分进行害虫防控田间实践。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猪嵴病毒在福建地区腹泻猪群中的流行和变异情况。[方法]根据Gen Bank中登陆的猪嵴病毒(porcine kobuvirus,PKo V)结构蛋白VP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某猪场采集腹泻小肠样品中扩增猪嵴病毒VP1基因,将扩增后的目的片段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将获得的2株猪嵴病毒VP1和Gen Bank的猪嵴病毒株VP1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猪嵴病毒CH/FJNP/12L/2015与匈牙利株K-30-HU/2008/HUN(GQ249161)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88.1%,氨基酸同源性为95.3%。CH/FJNP/12W1/2015与越南株714441/CAOLANH-VH/2012-2-21(KT266058)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88.2%,氨基酸同源性为96.1%,同源重组分析显示,2株毒株均无明显同源重组发生。[结论]频繁的畜禽国际贸易,以及如今便捷的现代化交通工具,人们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加速了猪嵴病毒毒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克隆、分析和原核表达编码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信息素结合蛋白HarmPBP2的cDNA,并纯化得到HarmPBP2蛋白。【方法】以棉铃虫触角为材料,通过RT-PCR 技术以获得编码中棉铃虫信息素结合蛋白HarmPBP2 基因成熟蛋白开放阅读框序列,使用半定量RT- PCR对表达谱进行研究,并在使用pGEX-4T-1表达载体在BL21(DE3)系统中进行原核表达,使用GSTrap FF预装柱进行纯化并切去标签。【结果】克隆了命名为HarmPBP2(GenBank登录号:EU647241)的棉铃虫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该序列全长457 bp,编码149 个氨基酸残基,前端是一段25个氨基酸长的信号肽,推测蛋白具有昆虫信息素结合蛋白典型的6 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的特征。棉铃虫HarmPBP2在雌雄成虫的触角、足和翅中都有表达,另外在雌虫下颚须也有表达。雌雄组织表达量顺序相同,触角中表达量最高,翅中次之,足中最少。雌虫组织中表达量高于雄虫。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 HarmPBP2,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地表达出一个分子量约为40 kD的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与酶切得到去标签的HarmPBP2蛋白。【结论】克隆、分析和表达了棉铃虫信息素结合蛋白HarmPBP2的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纯化,为进一步研究其分子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其表达谱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棉花中5-羟色胺含量的时空动态及其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不同棉花品种(系)中5-羟色胺含量的时空动态,并以添加外源5-羟色胺的人工饲料饲喂棉铃虫,分析5-羟色胺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系)叶片中5-羟色胺的含量为5.0~20.8μg/g,其中蕾期与花期棉株叶片中5-羟色胺的含量均高于苗期与铃期棉株叶片,除个别品种(系)外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饲喂添加外源5-羟色胺的人工饲料可导致棉铃虫化蛹提前、发育历期缩短以及蛹重增加。10μg/g和100μg/g的5-羟色胺对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或没有影响或降低死亡率,但是极高浓度(500μg/g和1 000μg/g)的5-羟色胺能够提高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表明常规棉花蕾期与花期较高含量的5-羟色胺可能有利于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在抗虫品种(系)培育中可将低5-羟色胺含量作为抗虫种质资源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研辅助人员是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外科研辅助人员是目前科研辅助人员的主体,在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编外科辅人员的分类及作用,分析了编外科辅人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制度建设、拓宽发展渠道、增强归属感和荣誉感、完善薪酬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新形势下农业试验基地编外科辅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球孢白僵菌发酵产物对野生菌株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发现,超量表达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基因CDEP-1的球孢白僵菌菌株Bb0062-15-4-CDEP-1的发酵产物对野生菌株具有明显的杀桃蚜增效作用。进一步分析增效作用与目的基因表达产物关系的结果显示,加入CDEP-1酶活为44.3±0.6U/μL的发酵产物,可使野生菌株对桃蚜的致死中浓度降低4倍以上,共毒系数(CTC)达404.6。但发酵产物经121℃处理20min,增效作用完全丧失。用饱和硫酸铵沉淀蛋白质分别将透析后的重溶蛋白质和上清液用于增效作用测定,结果证明增效成分主要是蛋白类物质。将梯度稀释的发酵产物与浓度为1×107孢子/mL的野生菌株孢子悬浮液混合进行生物测定,发现各处理的致死中时与CDEP-1的活性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946。由此推断,发酵产物中的增效物质主要是目的基因表达产物CDEP-1。  相似文献   
10.
影响第2代玉米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通径分析法探讨了影响第2代玉米螟种群动态的影响因素,结果证明,影响第2代玉米螟幼虫发生量的关键因素首先是7月26日至31日的降水日数,降水日数长短与第2代玉米螟幼虫发生为害程度呈负相关;其次为卵期赤眼峰的寄生率,该因素是控制第2代玉米螟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之一。8日降水日数多有利于第2代玉米螟幼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