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7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1篇
  54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肃省水土保持面临着国家大力实施经济转型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部署及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的新机遇,结合已有的水土保持成果,制定甘肃省新时代水土保持高位推进战略,以适应我国新时代水土保持发展需求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确定甘肃省新时代水土保持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的结果表明,甘肃省新时代水土保持发展劣势大于优势,机遇大于挑战,水土保持工作应采取以"扭转型战略"为主、其他战略辅助的发展方式。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水利部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总要求为指引,确定了甘肃省2030、2035、2050年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目标。全省应按照黄河流域防治区、长江流域防治区、内陆河流域防治区实施水土保持战略布局,加快推进甘肃省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迈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甘肃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自然地理概况、生态系统特征、区位发展功能,结合新时代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两大任务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针对甘肃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新时代甘肃水土保持防治目标、战略定位、发展对策,提出了水土保持监管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甘南高原草原区重点预防区生态保护与水源涵养区、黄土丘陵(高塬)沟壑区重点治理区梯田、淤地坝、水土保持林等主要措施提质增效的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作为首批入选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其悠久的栽培历史、独特的古法种植技术和富有内涵的梨园文化闻名于世。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更具有保护传承和利用发展的价值与意义。但由于古梨园比较效益的下降,基础设施、管理模式落后,已生存500多年的古梨园保护与发展面临严重的威胁。本文按照国家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要求,从古梨园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问题入手,融合相关专业规划,对古梨园保护与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产业发展、农业文化推介进行了研究,为古梨园传承与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相关产业的绿色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面源污染物负荷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水土流失及土壤面源污染的防治效果.【方法】在3个坡级、4种退耕还林草土地利用方式下(乔木林、灌木林、人工草地和坡耕地)布设12个径流小区,对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污染物输入量、地表径流、主要面源污染物负荷和林草地拦蓄效率进行研究.【结果】年径流系数坡耕地(3.23%)、人工草地(2.91%)明显地高于油松林(2.74%)和沙棘林(0.91%);坡耕地N、P、K投入量分别是需要量的282%、115%、369%;坡耕地、油松林地、沙棘林地和人工草地CODMn、BOD5、NH3-N、TN、F-、NO2-N、TP含量超标,污染物负荷分别为3.05、3.37、1.07、0.26kg/hm2.【结论】林草植被有效地减少了地表径流的产生数量,整地工程极大地提高了对地表径流的拦截效率.与坡耕地相比,油松林地、沙棘林地面源污染物输出数量减少了64.85%和88.80%,人工草地减少了16.02%.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Ⅴ区因其独特的土壤及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使淤地坝坝控区的重力侵蚀严重,以至于毁坏耕地、道路和桥梁等,严重影响淤地坝效益的发挥。针对黄土丘Ⅴ区典型小流域坝控区在运行期间因沟岸崩塌和岸坡滑塌等产生的重力侵蚀导致淤地坝泥沙淤积量计算失真的问题,采用实测库容与3S技术生成库容资料和原设计库容曲线复核率定的三重复核分析方法,对运行期淤地坝坝控区域的重力侵蚀来源、诱发因素及预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反映淤地坝淤积形态的形态判别系数α'为0.711~208.517,均值48.238,说明除阳山上小型坝小于临界数2.2为椎体淤积外,其他淤地坝为三角洲淤积;(2)坝控区形态参数如淤积面面积、周长、淤积体积及淤积形态判别系数等对重力侵蚀影响较大,给出了重力侵蚀量及侵蚀模数的计算关系;(3)重力侵蚀模数的范围184.79~812.80t/(km~2·a),均值360.68t/(km~2·a),坝控区淤积产沙模数的范围225~2 719t/(km~2·a),均值1 382t/(km~2·a)。重力侵蚀模数约占淤积产沙模数的26.1%,说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淤地坝的库区拦沙既有上游因水力侵蚀产沙又有库区自身重力侵蚀所致,淤地坝的运行管理既要防止重力侵蚀破坏现有耕地,又要防止淤地坝淤积出的土地被沟道基流苦咸水破坏,从而导致淤地坝淤地无法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型县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城市型县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进行研究,为县级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支持。[方法]采用eCognition,ArcGIS提取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强度、林草覆盖率等关键因子,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方法,对兰州市西固区"两区(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划分进行研究。[结果]城市型"两区"划分具有辖区面积小,人口多,经济发达,一产比重小,土地利用碎块化,水土流失严重和潜在危害大等特性,确定了"两区"划分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将西固区划分为2个重点预防区和2个重点治理区。[结论]在城市周边丘陵区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遏制其对下游城区的危害;在深山降雨较好地区,进行封禁治理和生态植被自然修复;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运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确定了甘肃内陆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各项措施的调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果表明:内陆河流域各措施累计调水30.40亿m3,各措施累计保土2.69亿t,调水保土主要来自于坡面措施减蚀效益;内陆河流域梯田、水保林、经济林、人工种草经济效益分别为1.25亿元,195.16亿元,4.35亿元,14.57亿元,合计215.32亿元。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治理程度的提高,甘肃省内陆河流域受旱灾程度有了一定的控制,全省年均受灾面积、作物减产面积均呈逐渐减小趋势,并且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8.
陇南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分析了陇南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研究结果表明:1)30年来陇南土石山区各措施累计调水104.40亿m3,累计保土1.65亿t,调水保土效益主要来自坡面措施减蚀效益;2)截止到201 1年,陇南土石山区获得的经济效益折合人民币359.4亿元,净增产值215.8亿元,累计净效益181.7亿元.累积完成治理面积28.96万hm2;3)随着治理程度的提高,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控制,受灾程度有了一定的减轻.陇南土石山区治理初期(1979)农业所占比例最大,其他产业产值非常小,说明在该时期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到治理末期(2011)农业比例仍最大,但较1979年有所减小,牧业有所增加.该区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作者深入基层的调查,有相当数量的从事作业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没有注册登记,大批驾驶操作人员无证驾驶,违规操作,安全隐患突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以黄土高原安家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GIS和RS技术,建立了安家沟流域的气象数据、DEM数据、土地利用数据,成功构建了基于SWAT模型的安家沟流域水文模型。以1982—1999年作为模型的率定期,2000—2010年作为模型的验证期,对模型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和参数率定。其中率定期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0.71)、相关系数R2(0.73)和验证期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0.69)、相关系数R2(0.68)均达到模型模拟要求。结果表明:SWAT模型基本上能反映安家沟的月径流水文过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以期为安家沟流域水资源高效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