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3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8篇
  20篇
综合类   226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24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环境恶化和水资源短缺是民勤绿洲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而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节水农业能有效协调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从防风固沙和节水的视角研究了民勤绿洲发展红枣经济林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①与其他农田相比,红枣经济林在0~1 m高度范围内能平均降低风速41%,减少71%的土壤风蚀量,防风固沙效益显著;②与传统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相比,枣树滴灌平均节水56.66%,节水效益显著;③发展红枣经济林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能有效提高枣农经济收入,使民勤绿洲生态和经济步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瘤胃微生物在木质纤维素价值化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的第一个腔室,各种微生物(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相互作用将木质纤维素植物生物降解为易于代谢的化合物。瘤胃也是目前自然界公认的木质纤维素高效降解和利用的天然反应器,其真菌和细菌可分泌多种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在木质纤维素生产生物燃料和化学用品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因此,本研究在瘤胃内木质纤维降解的微生物及其降解木质纤维素相关酶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瘤胃微生物在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为乙醇、生物化学(有机酸)及沼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瘤胃微生物和瘤胃酶在木质纤维素价值化利用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抗原分化簇6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63,CD63)属于四次跨膜蛋白超家族成员,在细胞粘附、信号转导和免疫细胞激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养殖病害严重,为加强鲈鱼疾病、免疫相关基础的研究,本实验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鲈鱼CD63 cDNA全长序列,共1 219 bp,包括114 bp的5'-UTR,723 bp的ORF和382 bp的3'-UTR,ORF编码240个氨基酸,蛋白质理论相对分子量为26.26 kD,等电点为8.43。该蛋白是四次跨膜蛋白,包括3个胞内区,4个跨膜区和2个胞外区,第2个胞外大环有保守的Cys-Cys-Gly结构和3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Asn~(128),Asn~(150)和Asn~(172))。该蛋白羧基端有1个酪氨酸溶酶体靶基序(GYEVM,Gly-Tyr-GluVal-Met)。序列分析显示,鲈鱼CD63与其他鱼类有较高的相似性。qRT-PCR结果显示,CD63在鲈鱼肝、脾、头肾、肠、鳃、脂肪、肌肉、脑和血液中都有表达,其中肝脏、肌肉和头肾中表达量较高。腹腔注射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后6 h,鲈鱼头肾中CD63表达显著上调(P0.05)。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巨噬细胞,24 h后CD63表达显著上调(P0.05)。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刺激12及24 h后,CD63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CD63在病原菌侵袭和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鱼类免疫应答分子调控网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微波辐照对全麦粉储藏稳定性及品质的影响,通过对全麦粉进行不同微波功率和不同微波时间处理,分析了全麦粉储藏过程中菌落总数以及脂肪酸值、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馒头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全麦粉脂肪酸值和菌落总数增加速率得到抑制;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先增加后降低;气体释放曲线的最大高度(H′_m)和产气量(R_1)逐渐增加,气体保留体积(R_2)先增加后降低,发酵性能得到改善;馒头比体积与综合评分先增加后降低。当微波辐照功率为400 W、处理时间为120 s时,全麦粉可以更好储藏,同时全麦粉面团的粉质特性、流变发酵特性及馒头的品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毛木耳作为药食同源真菌,具有易栽培、产量高的优点,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品种之一。课题组前期优化了毛木耳红油风味休闲即食食品加工工艺,本研究以开发的毛木耳红油风味休闲即食食品为原料,对其杀菌防腐技术进行研究,为毛木耳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辐照防腐杀菌效果最好,但感官接收度低;化学防腐和生物防腐是毛木耳红油风味休闲即食食品防腐的首选方式,产品在常温下货架期为1年。  相似文献   
6.
埋嵌式塑料网带状沙障的固沙效应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沙化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沙障作为防沙治沙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我国干旱沙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流动沙丘上布设埋嵌式塑料网带状沙障,能阻截近地面风沙流和增加植被覆盖度,具有良好的固沙效益。和黏土沙障、麦草方格沙障、塑料网方格沙障相比,埋嵌式塑料网带状沙障具有材料运输方便、操作技术简单、投入成本低、防护时效长、便于机械化操作、省时省力等优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提升稻鱼共生模式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一轮稻田生态养殖在国内已经广泛开展,为了提升传统的稻鱼共生模式的产量,探讨了不同水平的水稻移栽密度和复合肥(N:P:K=14:2:7)施用量对稻田养鱼产量的影响,以及在不产生面源污染的情况下最适宜稻鱼共生系统的生产模式,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的处理所得到的产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田鱼产量为750 kg/hm2模式下,适当的增加水稻移栽密度(25 cm×25 cm)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P=0.005)而不影响田鱼产量(P=0.175);稻鱼共生系统的水稻产量可以降低对复合肥的依赖,将复合肥施用量水平从750 kg/hm^2减少到600 kg/hm^2,水稻和鱼产量都没有显著性改变,生产成本下降,环境面源污染风险降低。本试验研究提出适合本地生态条件和生产习惯的稻鱼系统管理模式是:水稻移栽密度30 cm×30 cm,复合肥施用480 kg/hm2,投放规格为55±3 g的冬片9000尾/hm2,设计产量为稻7500 kg/hm2、鱼1500 kg/hm2。实践证明,这种优化模式能较好地利用稻鱼共生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而不产生面源污染等环境压力,可以推荐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地所在的青田县及其周边乃至全国范围内生态条件及生产消费习惯类似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玉米作为研究对象,在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的基础上,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构建评估模型,对玉米低温冷害进行风险研究,得出:山西省玉米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与孕灾环境敏感性等级均是南部地区要高于北部地区;承灾体易损性等级为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对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进行区划,高风险区和次高风险区分布在北部的大同、忻州地区;次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分布在南部地区;中等风险区主要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区。整体而言,北部地区玉米低温冷害风险等级高于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白刺沙丘土壤理化性状与微生物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类型白刺沙丘的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状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白刺沙丘的成土过程,为绿洲生态建设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丘粘粒、粉粒、细砂粒、粗砂粒含量差异较大;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粘粒、粉粒、细砂粒等细沙物质含量呈正相关性,与粗砂粒含量呈负相关性,表现为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壤颗粒的增大,相关性减弱。2)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在半固定沙丘明显高于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3)过渡带土壤均处于偏碱性状态,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和CaCO3含量随沙丘发育年代的增加逐渐增加。4)不同年代沙丘中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理化因子均具较好的相关性,尤其是细菌和放线菌与p 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含量与三大菌群数量都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肉牛热应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肉牛热应激研究进展,以"肉牛"、"生产性能"、"生化指标"、"分子调控机制"、"热应激防控"等为关键词,检索、总结和归纳了2008—2018年来肉牛热应激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发现:一方面,热应激可降低肉牛的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免疫功能及抗氧化功能;激活肉牛交感-肾上腺髓质轴(SAM),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T)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A);另一方面,热应激条件下肉牛可通过血液中miRNAs调控靶基因表达进而参与机体抗热应激反应。但在肉牛耐热基因筛选方面及热应激条件下肉牛营养标准的研究尚少,今后研究应根据不同程度热应激进而制定热应激条件下肉牛营养标准,在筛选肉牛耐热基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