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13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月牙泉周边5个气象观测点资料,对东北、南、西西南和北风过境时月牙泉周边风速和风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起沙风频率为16.67%,其中,西西南和东北方向的起沙风频次最大,分别占总起沙风频次的23.08%和17.52%;月牙泉所在的大泉湾地形走向为近东西方向,对过境气流的分流作用明显,有利于月牙泉南北两侧沙丘坡面沙物质的输移,维持坡面稳定;东北风对月牙泉南北两侧坡面沙物质的输移作用最大,故应该限制月牙泉东北方向绿洲的规模,减少大小泉湾处的高大建筑物及防风林,以保持月牙泉东北方向来流的强度不会减小;南风会导致月牙泉南侧沙垄北移,是最主要的有害风。  相似文献   
2.
不同砾石盖度戈壁床面动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野外车载移动式风洞,对莫高窟顶不同砾石盖度戈壁床面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实地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砾石盖度直接决定戈壁床面的粗糙元数量和分布状况,进而影响近地表风速廓线、摩阻速度、床面粗糙度和剪切力;随着风洞进口指示风速的增加,摩阻速度呈线性递增,而动力学粗糙度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相同高度,随着砾石盖度的增加,近地表风速逐渐降低,而摩阻速度、动力学粗糙度和剪切力呈线性增加;当床面盖度增加至35%时,动力学粗糙度达到0.30 cm,摩阻速度相应提高到0.93 cm/s,床面剪切力增加至1.11 N/cm。  相似文献   
3.
论沙漠-绿洲过渡带的风沙防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敦煌黑山嘴为例,从局地环流、梯度风、表层沙粒粒度特征等方面探讨沙漠-绿洲过渡带的防护效应。结果表明:由于沙漠与绿洲的物质组成、空间结构和水热特性不同,造成绿洲的"冷岛效应",形成局地环流,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过渡带的防护效应产生影响。自沙漠向绿洲内部,表层沙粒平均粒径逐渐减小,偏度、峰态和分选系数呈一定程度的规律性变化,由此判断自沙漠向绿洲内部平均风速减小,风沙活动减弱。过渡带防护效应与初始风速、距离和粗糙度呈线性关系,其中,防护效应与初始风速呈反比关系,初始风速越大,防护效应越差;与距离和粗糙度呈正比关系,距离越长,粗糙度越大,防护效应越好。  相似文献   
4.
西施舌的食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种苗和人工养殖的生长率与成活率,以人工培育的西施舌稚贝和自然海区采捕的成贝为材料,采用人工投饵试验观察与镜检胃含物方法,对西施舌的食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施舌的稚贝除幼体发育阶段摄食超微型单细胞藻类外,还摄食个体大小为20~60μm的直链藻(Melosira spp.)、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 striam)、库氏园筛藻(Coscinodiscus kiitzngii)、小形园筛藻(C.minor)、小形舟形藻(Navicula Parva)、柔软舟形藻(N.mollis)、盾形舟形藻(N.scutiformis)、颗粒菱形藻(Nitzschia granulata)、碎片菱形藻(N.frustulum)、琴式菱形藻(N.panduriformis)、盾形卵形藻(Cocconeis scutellum)、双标胸隔藻(Mastogloia binotata)、施氏双壁藻(Diploneis schmidtii)等微型浮游硅藻及底栖硅藻。成体西施舌的食物以硅藻为主,计有35属114种。其中,直链藻、小环藻、园筛藻、舟形藻、菱形藻、辐裥藻(Actinoptychus sp.)、三角藻(Trlceretium sp.)、脆杆藻(Fragilaria sp.)、斑条藻(Grammatophora sp.)、褶盘藻(Frybioptychus sp.)、马鞍藻(Campylodiscussp.)、盒形藻(Biddulphia sp.)和双眉藻(Amphora sp.)等13属占优势。此外,还摄食单细胞绿藻、甲藻以及原生动物,小型甲壳动物和蔓足类的六肢幼虫及有机碎屑。  相似文献   
5.
室内底播式清洁培育西施舌种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6 ̄9月,在广东省汕头市海水种苗中心进行室内底播式清洁培育西施舌大规格种苗工艺的研究。在放养的水质条件、底质条件、放养密度、饵料组成等相同的情况下,利用不同管理方法,探索西施舌幼苗清洁培育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换水率、增加投饵次数、缩短清污间隔日数、延长流水时数、定时投放光合细菌、加强日常管理,是西施舌幼苗室内底播式培育提高种苗生长率和存活率的有效措施。体长14.5m m的西施舌幼苗清洁培育50d,体长平均增长8.37m m,体重平均增长1.31g,成活率81.66%。  相似文献   
6.
青藏铁路沿线风沙灾害特点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作为全球独特的地域单元,其反应极为敏感,且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铁路沿线风沙灾害日趋严重。通过野外考察,分析总结青藏铁路沿线风沙灾害特点,并揭示其成因。随着气温升高,冰川萎缩、雪线上升、冻土退化、高寒草甸沙化,释放了内部赋存的碎屑物质;同时,气温升高导致冻融作用增强,地表土壤结构更易离散分解,形成更多的碎屑物质。其次,青藏高原地处西风带,终年盛行西风,区内起沙风向单一,属于高风能地区,为风沙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再次,青藏高原属于典型的"风旱同季",风水蚀交替影响,为沙害发生奠定了有利基础。第四,青藏铁路建成通车,铁路沿线流场发生改变,打破局地原有输沙平衡,形成易于沙粒沉降的有利环境,为风沙灾害的发生提供地点。综上四点,为铁路沿线风沙灾害的发生提供了便宜条件,最终导致风沙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沙山地貌格局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湖泊和沙山两测点不同气象要素的同期观测,对比分析了湖泊和沙漠区地表辐射特征、能量平衡、地表反照率、散度场和风沙环境等差异。结果表明,湖泊区的气压要比沙漠区高,在观测期内,平均高出约243hPa;沙山处摩阻速度的平均值为0.31m/s,而同期湖泊处为0.24m/s;散度场(D)与湖泊中心的垂直速度场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夜晚,D0时,湖泊中心有下沉气流,垂直风速为负值;而白天,D0时,湖泊中心气流上升,垂直风速为正值,存在一定的局地环流。  相似文献   
8.
不同高度阻沙栅栏蚀积过程及防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不同高度阻沙栅栏蚀积过程的野外观测,结合同时期区域风况资料,分析了阻沙栅栏前后地表蚀积形态、蚀积量以及蚀积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沙源充足条件下,不同高度阻沙栅栏上风向表现为风沙堆积,下风向风蚀与堆积共存,且程度与栅栏高度有关,栅栏总体蚀积量和蚀积强度的变化趋势与下风向变化趋势相近。其中,60和70cm高度阻沙栅栏风沙堆积量最大,防沙效果最佳,但二者积沙方向存在差别。70cm高度阻沙栅栏上风向积沙较多;60cm高度阻沙栅栏下风向积沙较多。在实际应用中,应依据防护对象合理配置阻沙栅栏并适时加高,避免阻沙栅栏过低或过高,进而影响防沙效果。此外,依据断面形态、蚀积量和蚀积强度的变化,将栅栏前后分为风沙堆积区、风蚀区和蚀积平衡区。  相似文献   
9.
海岸风沙地貌分类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水陆交界地带的海岸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复杂,人类活动频繁,影响海岸风沙活动的自然及人为因素复杂多样;同时由于海岸风沙地貌分布的广泛性、区域的差异性、研究区域的不同和分类角度的差异等原因,故而到目前为止,对于海岸风沙地貌的分类,仍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分类系统。在现有国内外海岸风沙地貌的分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回顾,并指出了现有的海岸风沙地貌分类的不足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不同孔隙度尼龙网对风沙流减弱作用的风洞模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对不同孔隙度尼龙网对风沙流减弱作用的风洞模拟实验,旨在探求输沙量与孔隙度和风速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防沙新材料的开发、野外工程防沙的优化设计及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如果没有风蚀过程发展导致风沙流的出现,就不可能有因沙粒输送和堆积过程中引起的各种沙害。因此,防治沙害、改善沙区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还是选择合适的材料抑制或削弱风沙流的强度。而防沙材料本身又对携沙气流产生影响,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互馈关系,使得防沙材料发挥最大的防沙效益便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以平均净阻沙率、网后平均输沙率和风沙流动态变化趋势为参考指标,初步确定尼龙网防沙效益的最佳孔隙度β应该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