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8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探索玉米胚芽粕对鹅的营养价值和不同方法、不同鹅品种对其真代谢能、常规养分利用率的差异,分别选取150日龄健康五龙鹅和青农灰鹅公鹅各24只,各设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只,试验鹅单笼饲养,每天强饲120 g,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五龙鹅、青农灰鹅种内4个处理组之间真代谢能(THE)、粗蛋白(CP)、粗脂肪(EE),A基酸(AA),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纤维(CF),it,(Ca),磷 (P)利用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品种之间,第2,4处理组青农灰鹅THE、CP真利用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五龙鹅;第3,4处理组青农灰鹅EE利用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五龙鹅.第1,3或4处理组五龙鹅NDF,CF利用率显著(P<0.05)高于青农灰鹅相应各处理组.由此可知,鹅对玉米胚芽粕的养分有较高的利用率;同品种不同处理下鹅对玉米胚芽粕的THE,常规养分利用率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品种鹅对玉米胚芽粕的养分利用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作为中国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养殖鱼类的重要代表种类,具有生长速度快,可食用部分多,肉质细嫩等特点。为了探究圆斑星鲽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本研究分别测定11月龄、14月龄和17月龄3个不同生长期圆斑星鲽的体重及全长(FL)、体长(BL)、体高(BH)、头长(HL)、头高(HH)、尾柄长(CL)、尾柄高(CH)、吻长(SL)共计8个形态性状,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剖析形态性状对于体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各个时期以形态指标为自变量,体重为因变量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1)不同生长阶段,影响体重的重点形态指标存在差异,影响11月龄圆斑星鲽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为体高和体长,14月龄阶段为全长、体高和头长,17月龄阶段为全长和体高;2)11月龄、14月龄和17月龄形态性状对体重(Y)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186.412+17.381XBH+10.517XBL,Y=-362.484+13.145XFL+20.172XBH+21.199XHL,Y=-816.147+24.121XFL+40.575XBH;3)除本研究所包括的形态指标外,体厚可能为另外一个影响圆斑星鲽体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阐明了体重与形态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为圆斑星鲽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一口面积为2.1亩的土池中,放养2万尾4~5 cm的马口鱼鱼种,经过近10个月养殖,商品鱼平均规格达到31.2 g/尾,养殖成活率为75.4%,亩产224.40 kg,商品鱼销售价格为80元/kg,亩产值达17952元,亩利润达8810元,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4.
褪黑素不仅是一种微量、高效的多功能吲哚类激素,还是一种多效的生物信号.褪黑素在植物生长、种子萌发、果蔬成熟衰老、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方面的应用已被广泛报道.随着褪黑素在采后果蔬应用上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在提高采后果蔬品质和抗病能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对褪黑素的生物合成、在果蔬采后保鲜、抗病以及与其它抗病信...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药隔期低温胁迫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烟农19、新麦26为供试材料,在小麦药隔期进行不同程度(T1:2℃/4h、T2:0℃/4h、T3:-2℃/4h)的低温处理,研究药隔期低温胁迫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药隔期低温胁迫显著降低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不同抗倒春寒性小麦品种间干物质积累量存在差异,抗倒春寒性弱的小麦品种降幅更大.其中烟农19的T1、T2、T3处理分别降低33.4%、46.2%和54.7%,而新麦26则分别降低了50.1%、59.3%和72.4%.不同处理小麦籽粒、穗轴+颖壳、茎鞘+叶的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CK,且随着低温胁迫程度的加重呈明显降低趋势.小麦花前干物质的转运量、转运效率以及花前贮藏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随着低温胁迫程度加重呈降低趋势.同时低温胁迫显著降低小麦籽粒和穗轴+颖壳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增加茎鞘+叶的分配比例.T1、T2和T3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及籽粒产量,烟农19的T1、T2和T3处理分别减产56.06%、86.36%和98.10%;新麦26的T1、T2和T3处理分别减产96.15%、98.07%和98.46%.药隔期低温胁迫显著降低小麦干物质的积累量、花前干物质的转运量、转运效率以及花前贮藏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和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严重减少光合同化物向穗部的转运和分配,影响穗部小花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穗粒数的减少,这是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荠菜种群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及其靶标抗性产生的分子机制,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测定了荠菜对苯磺隆及其他5种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同时扩增和比对了荠菜抗性和敏感种群之间ALS基因的差异。结果显示:与敏感种群15-ZMD-1相比,抗性种群15-ZMD-5对苯磺隆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219.6;15-ZMD-5种群不同单株中共存在3种突变方式,分别为ALS基因197位点脯氨酸(CCT)突变为亮氨酸(CTT)、574位点色氨酸(TGG)突变为亮氨酸(TTG)以及单株同时发生上述197和574位点的氨基酸突变。15-ZMD-5抗苯磺隆种群对嘧草硫醚、啶磺草胺和氟唑磺隆均产生了高水平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41.2、79.3和87.8;对双氟磺草胺和咪唑乙烟酸产生了低水平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8.5和5.6。分析表明,荠菜抗性种群ALS基因发生的氨基酸突变可能是导致其对ALS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筛选到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的性别相关基因sox9,并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全长序列,基因全长为3287 bp,包括1431 bp的ORF,编码477个氨基酸,368 bp的5¢ UTR和1488 bp的3¢ UTR。在3¢ UTR中有多聚腺苷酸尾和加尾信号AATAAA。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了sox9基因在圆斑星鲽成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发现sox9基因在圆斑星鲽的脑、眼、鳃、心、肝、胆、肠、精巢、卵巢、肾和肌肉等各个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鳃、脑和精巢组织中检测到较高水平的sox9转录,其中精巢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sox9基因在性腺中的表达显示出性别两相性差异。其在精巢中的表达水平要显著高于卵巢,说明sox9基因与雄性性腺发育相关。通过测定sox9基因在圆斑星鲽幼鱼不同发育时期(20、30、40、50、60、70和80日龄)的表达水平,发现其在20~50日龄表达量逐渐下降,在60日龄时表达量上升,推测表达量上升可能与幼鱼性腺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丛枝真菌对镉(Cadmium, Cd)胁迫小麦的修复作用,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百农207和摩西球囊霉菌(Glomus mosseae, Gm)为材料,采用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丛枝真菌对Cd胁迫小麦幼苗类黄酮含量、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含量、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 H2O2)浓度、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 NR)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5和10 mg·kg-1 Cd胁迫接种丛枝真菌小麦幼苗与同质量浓度Cd胁迫小麦幼苗相比,类黄酮含量上升,但差异不显著;NR活性显著上升,分别是5和10 mg·kg-1 Cd胁迫小麦幼苗的1.94,2.03倍;NO含量显著上升,分别比5和10 mg·kg-1 Cd胁迫小麦幼苗提高了50.70%,35.96%;H2O2含量显著下降,分别比5和10 mg·kg-1 Cd胁迫小麦幼苗...  相似文献   
9.
试论南宋江南禅寺园林对日本禅寺园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整理江南地区禅寺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研究南宋时期江南禅宗寺院的发展以及对日本同时期禅寺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日本禅寺与南宋江南禅寺之间的渊源,从侧面认识南宋时期江南寺院的样式风貌和形制作法,并学习日本民族在借鉴和发展别的民族文化方面的经验和启示。从而尝试探讨出禅寺园林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是反映小麦群体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阐述了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一般规律及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并综述了基因型和播期、密度、水分、氮肥等栽培因子及光照、温度等生态因子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技术推动小麦种质资源的利用和新品种的选育;通过表型组学和作物模型等深入研究小麦干物质积累过程机理,实现对小麦群体的早期诊断和定量调控;应集成多项生产技术,实现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期为小麦群体生长状况的调控及我国小麦的高产稳产和优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