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6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晋西苹果与大豆间作系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系统中土壤养分分布特征,选取研究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4,6和8年生苹果(Malus pumila)+大豆(Glycine max)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对间作系统土壤养分(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全氮)含量进行了定位、定量监测。结果表明:(1)在垂直方向上,不同树龄苹果+大豆间作系统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而全氮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再减少;(2)在水平方向上,随着距树行距离的增加,4年生间作系统与6年生间作系统土壤养分总体上呈现"W"型分布,而在8年生间作系统中呈现"M"型分布(全氮除外),极值分别出现在距树行1.5,2.5,3.5m处,且极大值点养分含量与极小值点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3)随着树龄增长,果树与农作物的养分竞争关系逐渐发生变化,且在8年生间作系统中养分竞争最激烈。基于间作系统土壤养分特征,建议在田间施肥管理时,应以施氮肥为主,且随着树龄的增长应该适时增大复合界面的距离或停止复合经营。  相似文献   
2.
选取晋西黄土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幼龄苹果(Malus pumila)+花生(Arachis hypogaea)间作地作为研究对象,在花生生长季的不同时间对苹果+花生间作地和对照花生单作地的土壤水分进行定位监测,研究苹果+花生间作系统间作界面上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水分效应,及其对花生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作地土壤平均水分含量生长季逐月变化显著,水分耗用最大的时间为7月;2)在垂直方向上,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水平方向上,土壤含水量最低值出现在距离果树行最近的区域,并随着与树行距离的增加而增加;3)间作地种间土壤水分耗用量最大的区域为靠近苹果树的表层土壤;4)在当前树龄下,苹果+花生间作系统相对于花生单作土壤水分在整体上表现为负效应,对花生的产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并限制了果农间作系统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建议采取适当的调控和管理措施缓解种间水分竞争并提高花生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果农间作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指导果农间作系统的物种选择和行间配置等农艺措施的生产实践,以晋西黄土区山西省吉县3年生苹果+大豆间作系统(T1)、5年生苹果+大豆间作系统(T2)、7年生苹果+大豆间作系统(T3)和大豆单作系统(CK)为对比试验材料,通过布设根障,在分析苹果+大豆间作系统小气候各因子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法,研究不同树龄间作系统的小气候综合效应,并评价小气候对作物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大豆单作系统相比,苹果+大豆间作系统光合有效辐射强度降低了30.3% ~ 59.0%,气温下降了5.9%~17.9%,表层土壤温度下降了14.6%~42.7%,空气相对湿度增加了7.0% ~ 17.9%;2)随着树龄的增加,苹果+大豆间作系统对大豆单作系统的小气候关联系数逐渐降低,其中,小气候各因子中,空气相对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与大豆单作系统的关联度最小;3)各树龄苹果+大豆间作系统的大豆根茎叶生物量和产量均低于大豆单作系统.树龄越大,苹果+大豆间作系统的光拦截作用和降温增湿作用越明显,小气候综合效应也越强,但各树龄苹果+大豆间作系统的小气候均会对间作大豆生产力水平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选取晋西黄土区典型的苹果(Malus pumila)-大豆(Glycine max)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大豆的关键物候期对间作系统和对照单作的土壤水分、大豆生长状况和产量进行了定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物候期,间作系统土壤平均含水量变化显著,苹果树和大豆对土壤水分竞争的空间区域和强度也有明显差异,土壤水分耗用最大的时期为大豆开花期;(2)水平方向上,各个物候期间作系统土壤含水量均随着与树行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最低值出现在距离果树行最近的区域;(3)垂直方向上,在大豆的苗期和结荚期间作系统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增,在开花期,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出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4)当前树龄下,苹果-大豆间作系统的水分效应相对于大豆单作,整体表现为负效应,并对间作大豆的生物量和产量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基于苹果-大豆间作系统土壤水分在不同物候期的分布特征,建议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以缓解种间水分竞争并提高大豆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6.
为提高森林多功能经营水平和森林效益,以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内典型的杉木及其混交林为例,以17个易测因子为自变量,分别以森林生物量积累功能、水源涵养功能、保育土壤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为因变量,建立林分结构与功能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森林综合功能模型.结果表明:1)林分年龄、平均胸径和密度对森林的各项功能均具有一定的影响,林分平均高更侧重于影响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2)决定森林多功能水平的林分因子主要为林分年龄和林分平均胸径.3)在55块调查标准地中,森林综合功能指数最高为453,最低为-153.将乐国有林场82%的杉木林综合功能良好,18%的杉木林木材生产能力和多样性保护能力较弱,需针对这部分林分进行结构调整以提高森林的多功能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幼龄苹果(Malus pumila)×大豆(Glycine max)间作系统中土壤水分、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选取晋西黄土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幼龄苹果×大豆间作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对苹果×大豆间作系统及大豆单作系统(对照)的土壤水分、养分含量进行了定位监测。结果表明:(1)在垂直方向上,土壤水分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2)在水平方向上,随着与树行距离的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呈现递增的分布特征,土壤养分含量呈现高低高的分布特征;(3)与大豆单作系统相比,间作系统的土壤水分、养分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整体上均表现为负效应;(4)苹果×大豆间作系统中苹果树与大豆间的土壤水分、养分竞争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造成了较大影响,土壤水分含量、速效磷含量和全氮含量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影响的主要区域在苹果树行两侧1.5 m的范围内;(5)建议采取适当的调控和管理措施缓解种间水肥竞争提高大豆的产量,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8.
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系统根系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进一步分析农林复合系统的土壤水肥效应,指导农林复合系统的物种选择和行间配置及其水肥管理等农艺措施,以晋西黄土区核桃—大豆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挖掘根系法,研究核桃和大豆的根系生态位分布特征及地下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在1.0~3.0 m各区域,核桃根系生态位宽度均大于大豆根系生态位宽度,而在3.0~3.5 m区域,则反之;在垂直方向上,除1.5~2.0 m区域的大豆外,大豆和核桃的根系生态位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距树行1.0~3.0 m各区域,核桃对大豆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大于大豆对核桃的生态位重叠指数,而在距树行3.0~3.5 m区域,则反之。距树行1.0~2.5 m区域的核桃和大豆根系生态位相似性和地下种间竞争指数均较大,为种间土壤水肥竞争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