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8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30年北京市高尔夫球场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于信芳  庄大方 《草业学报》2015,24(8):188-198
以北京市1986-2010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基础,通过数字化和影像解译获取北京市75个面积大于6hm2的高尔夫球场数据,并利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和地理要素数据(道路、行政区划、水域等),从时空角度研究近30年北京市高尔夫球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6年至2010年,北京市高尔夫球场经历了"初步建立、停滞发展、缓慢发展和迅速发展"的变化过程,其中1990-1999年期间高尔夫球场处于停滞发展期,2000-2005年出现缓慢发展,2005年之后迅速增长。2)并非所有高尔夫球场均呈面积增加趋势,而是具有空间差异性。3)高尔夫球场面积变化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变化高度相关,高尔夫球场变化趋势和土地利用动态度的变化趋势保持着一致性。4)北京市高尔夫球场主要沿着具有紧邻中心城区、滨临河湖、临近快速交通线的优势空间区位分布,特别是"一环两带"地区。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时相遥感信息的中国农业种植制度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多熟种植是中国重要的种植制度,对保持和增加粮食产量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复种指数受自然条件和农村社会状况的影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及时获取其变化信息对估计粮食产量变化及其原因和农业发展科学决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地域辽阔,作物种植制度复杂多样,传统的统计方法不能及时满足政府获取种植制度变化的要求。卫星遥感是探测大尺度土地覆被格局及变化最有效手段,因此可以作为获取区域和全国尺度作物复种指数的一个重要途径。该研究探讨了应用多时相遥感数据定量表达全国种植制度信息提取的方法及可行性,采用峰值特征点检测法结合作物生长季相特征及农田管理特点(播种和收获)提取了中国农田的多熟种植信息,并与统计数据的复种指数进行比较验证,为进一步进行农业种植制度变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研究。借助GIS软件ArcInfo和ArcView及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包FRAGSTATS等软件,分别对灌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总体特征、速度、变化过程以及景观级别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比较了灌区土地利用变化以及景观变化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灌区中的耕地与草地占绝对优势,表明灌区以农牧为主的社会经济结构;土地退化现象十分明显,26.9%的高覆盖度草地转化为中覆盖度草地,部分低覆盖度草地转化为荒漠地,耕地退化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该文应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建立区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空间分布模型计算了中国东北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东北地区5~9月份日平均蒸散量呈逐年增大趋势,并以每年0.04 mm的速度递增; 其中5、6、7、8、9各月份绝大部分地区日均蒸散量年变化呈增加的趋势,东北平原年增长超过0.05 mm,≥0.4 mm蒸散地区年平均增长面积为248.73万hm2。5月份和8月份大部分地区日均蒸散量呈减少的趋势,6、7、9月份大部分地区日均蒸散量呈增加的趋势。5月和8月蒸散量的减少以及6月到9月蒸散量的增加都由东北(三江平原)向西南(辽河平原)迁移,并在空间范围上表现出一定的收缩趋势。日均蒸散量≥0.4 mm蒸散地区的重心呈有规律的波动,5~9月份平均重心年际波动主要位于呼伦贝尔高原和西辽河平原两个地区,5、6、7、8、9月份重心的波动轨迹基本为由西北—东北—西南地区,空间上也逐渐由较集中变为较分散。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该文应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建立区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空间分布模型计算了中国东北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东北地区5~9月份日平均蒸散量呈逐年增大趋势,并以每年0.04 mm的速度递增; 其中5、6、7、8、9各月份绝大部分地区日均蒸散量年变化呈增加的趋势,东北平原年增长超过0.05 mm,≥0.4 mm蒸散地区年平均增长面积为248.73万hm2.5月份和8月份大部分地区日均蒸散量呈减少的趋势,6、7、9月份大部分地区日均蒸散量呈增加的趋势.5月和8月蒸散量的减少以及6月到9月蒸散量的增加都由东北(三江平原)向西南(辽河平原)迁移,并在空间范围上表现出一定的收缩趋势.日均蒸散量≥0.4 mm蒸散地区的重心呈有规律的波动,5~9月份平均重心年际波动主要位于呼伦贝尔高原和西辽河平原两个地区,5、6、7、8、9月份重心的波动轨迹基本为由西北-东北-西南地区,空间上也逐渐由较集中变为较分散.  相似文献   
6.
湘赣边界山区林地土壤养分分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湘赣边界山区林地在不同海拔高度及植被类型影响下的土壤养分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为林地土壤的合理利用及培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林地表层土壤,测得各养分指标含量,运用修正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变异系数法,对该区土壤综合肥力和空间变异性进行评价。[结果](1)试验区土壤整体呈酸性,有机质和全氮养分含量较高,但普遍缺乏速效养分(磷、钾)。(2)随着从丘陵、低山到中山海拔等级的升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及综合肥力系数不断增加;pH值、有机质、全氮的空间变异性不断减小。(3)不同林地生态系统覆被下土壤综合肥力表现为:灌木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阔叶林>针叶林;空间变异性规律为:灌木林>针叶林>毛竹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4)人工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pH值及土壤综合肥力都低于天然林。[结论]中山海拔等级林地、针阔混交林、天然林对维持良好的土壤养分状况具有更大潜力。  相似文献   
7.
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下土壤粒径分布的分维特征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自相似和分形是许多自然事物和现象的客观特征之一。土壤是一种具有自相似结构的多孔介质,因此可以利用分形几何学来研究土壤的性状特征。研究者可以通过分形维(分维)来描述、刻画土壤颗粒的粒径及孔隙分布状况,由此可进一步研究土壤的其他物理化学性状及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土壤粒径分布分维数不仅能够表征土壤粒径大小,还能反映质地的均一程度以及土壤的通透性;分形维数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着明显对应关系,可以表征土壤的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8.
采用遥感、GIS一体化技术,以1989~1990、1999~2000年获取的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TM或ETM图像为主信息源,对洞庭湖区近10年土地用途的转移变化进行了检测,对驱动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的10年间,耕地减少0.9万hm2,占总面积的比重减少了0.32%;各类建设用地总计增加了0.75万hm2,比重增加0.26%;水域增加0.16万hm2,比重增加了0.06%。林地略有减少,草地、未利用地略有增加。流失的耕地中,绝大部分被退田还渔还湖,或被建设用地所占用。建设用地的扩张占地中,耕地被占74.08%,林地被占20.86%。土地利用、土地价格及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城市化与工业化、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科技的进步对土地用途的转移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油区农田土壤在颗粒为2mm、0.25 mm和0.15 mm时的光谱(原始、一阶微分、连续统去除、多次散射校正)反射率与石油烃含量变化的关系,建立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估测了石油烃含量.结果表明:原始、连续统去除、多次散射校正光谱的反射率对石油烃含量变化的响应在350 ~ 600 nm最敏感(P<0.05),一阶微分光谱的敏感波段为2 280 nm(|r|=0.81,P<0.01);光谱预处理能明显提高石油烃含量的估测精度,但土壤研磨对估测精度的影响因光谱预处理方法而异.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本研究确立了估测油区农田土壤石油烃含量的颗粒粒径(2 mm)和光谱预处理方法(一阶微分),实现了石油烃含量的快速、有效估测,探索了一种可替代传统分析技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是我国风力侵蚀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土地利用方式剧烈变化的地区之一。依据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以及相应年代的土壤风力侵蚀数据,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和风力侵蚀的静、动态格局。根据土地利用和风力侵蚀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特点,设计了内蒙古土地利用—风力侵蚀动态区划,基于该区划详细讨论了内蒙古不同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土地利用动态与风力侵蚀动态,由此揭示了两者之间存在的驱动——被驱动关系。研究发现,在过去10年里,内蒙古土地利用和风力侵蚀的基本格局没有太大变化,但风力侵蚀在总体上是增强了,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反映为草地的退化和耕地的扩张。土地利用动态与风力侵蚀动态有着良好的时空对应关系草地的退化与耕地的扩张导致了显著的风力侵蚀增强,而草地的改善以及耕地的收缩对风力侵蚀的影响不是很大,这同时也表明了土地利用动态对风力侵蚀动态正、反向驱动力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