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8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半岛典型流域果园与旱地景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台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02年9月9日的ETM影像为信息源,结合地面考察,在3S技术的支持下,选取景观百分比、斑块密度、周长-面积分维数和斑块凝聚度,对烟台市16个典型流域的果园与旱地景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果园在各流域中的面积比重较小,旱地面积占绝对优势;但果园斑块数量多。对各种景观指数比较表明,旱地的平均景观百分比明显高于果园景观,果园景观的平均、最大及最小斑块密度均明显高于旱地景观,两种景观的周长-面积分维数相差不大但斑块凝聚度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山东半岛丘陵区典型流域影响河流径流的人文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S技术根据1:250000地形图生成DEM,确定出大沽夹河流域。通过选择烟台市大沽夹河流域内人口数量(总人口、非农业人口)、国内生产总、各产业总产值(第一产业总值、第二产业总值、第三产业总值)等6个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揭示了各因素对径流量的影响。关联分析表明,各因素与径流量的关联系数分别为:0.71559、0.77047、0.70565、0.72479、0.69924、0.69482,对关联程度进行排序为:非农业人口>第一产业>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并由此讨论了烟台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半干旱地区沙地景观破碎化趋势分析--以科尔沁沙地为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RS和GIS手段,对科尔沁沙地典型地区不同时期的农田和固定沙丘景观数量和形状破碎化的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农田景观的影响丰要表现在对斑块数量破碎化的影响,而对斑块形状破碎化的影响不大。放牧过程对固定沙丘景观破碎化的影响非常显著,这一过程不仅影响到斑块数量破碎化,而且也影响到斑块形状破碎化。回归分析结果,二者为较复杂的抛物线型关系。此外,沙漠化过程对农田和固定沙丘景观破碎化影响的关联分析表明,沙漠化过程与所有的破碎化指数呈负关联。其中,除农田形状破碎化指数外,其他破碎化指数与沙漠化过程无显著的关联,说明随着沙漠化程度的增大,农田斑块的形状简单化的趋势也加强。  相似文献   
4.
在科尔沁沙地利用ASD光谱仪实测了7个不同植被盖度样方的反射光谱日变化,结合植被盖度与逐时太阳辐射照度数据,采用回归方法构建了不同植被盖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太阳辐射照度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不同植被盖度NDVI对太阳辐射照度日变化具有相同的响应模式。NDVI在太阳辐射照度最小时段(6、16-18时)和平均时段(7-9、15时)易被高估0.03-0.14与0.02-0.08;其中盖度较低区域在太阳辐射照度最小时段(6、16-18时)NDVI被高估的幅度为0.13大于植被盖度较高的区域(0.03)。  相似文献   
5.
科尔沁沙地典型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3S技术的支持下,以奈曼旗1975,1985,1995和2005年的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分析了研究区近30a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该沙漠化土地景观类型面积持续减少,以固定沙丘景观类型面积减少幅度尤为明显.面积比重由1975年的44.79%减少到2005年的6.18%;林地和耕地景观类型面积显著增加,其中以林地景观类型增加幅度尤为显著,净增量为29.72%,其它景观类型面积变化较小。从主要斑块类型之间的转化来看.主要表现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景观类型向固定沙丘、林地和耕地景观类型的转化.固定沙丘、草地景观类型向林地和耕地景观类型的转化,林地向耕地的转化以及耕地向林地的转化。从景观空间格局变化来看。林地斑块数最多,出现在2005年,为191;农田最大斑块指数最大,出现在2005年,为43.12;固定沙丘平均斑块面积最大,出现在1975年,为1896.50hm^2;连通性指数呈现出持续下降的变化趋势.由1975年的2.62降至2005年的2.13,而斑块密度呈现出与之相反的持续增加的变化趋势,由1975年的0.15增加至2005年的0.44;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呈现出相似的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RS/GIS的呼和浩特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借助于TM遥感资料和GIS方法,对研究区1995~2005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进行分析,并计算在此驱动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采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及谢高地等人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1995~2005年,呼和浩特市耕地、湿地和未利用土地逐年减少;而林地、草地有所增加;社会用地面积迅速增加,10年间增加了66.932km2;2)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变化幅度很小,研究期内仅增长了1.0983亿元;3)森林、草地、水体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不断增长趋势,而耕地、湿地和未利用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不断减少趋势;4)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气体调节增量最多,主要归功于森林覆盖率的不断提高;而废物处理价值损失最多,主要是由于湿地的大面积减少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科尔沁沙地草场植物组成及生物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科尔沁沙地草场植物组成和生物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场地上生物量在8月达到最高峰569g/m2,生物量组成以灌木类植物最高占总生物量的43%~73%。从植物种的重要值变化来看,灌木类植物重要值从5~8月在群落中逐渐降低,9月随其它类植物的枯落重要值升高;一年生草本植物的重要值变化与灌木类植物相反,而群落生态优势度的变化规律与灌木类植物的重要值变化则相同。  相似文献   
8.
科尔沁地区降水量变化对沙地草场植物组成和生产力影响的研究表明,在湿润年份(大于平均降水量)沙地草场的植物种丰富度较高(18~23个种)。降水量的变化对不同生活型植物重要值的影响比较大,其中降水量变化对一年生植物影响最大,多年生草本次之,灌木类最小。降水量变化对沙地生产力的影响与降水的分布格局有关,总体来看,生长期降水量对草场生产力影响最大,两者的关联度为0.927;年降水量次之,为0.893;关键期降水最小,为0.859。从不同生活型植物生产力对不同时期的降水反响来看,年降水量对多年生草本影响最大,生长期降水量对一年生植物影响最大,关键期降水量对灌木类植物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有关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地利用的研究已有诸多报道,多为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所用遥感影像一般为2期,数据较少,不能较好地反映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长时间内较频繁的变化规律(战金艳等,2004;张永民等,2004;除多等,2006).科尔沁沙地作为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有关其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已受到重视(乌兰图雅,2000),但作为中国"三北"防护林重点建设地区的奈曼旗兴隆沼项目区,其人工造林过程影响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在3S技术支持下,以1975-2005年的4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对兴隆沼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和国际合作项目"099"人工造林项目实施对兴隆沼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为其他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生态建设和区域生态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3S技术,通过对1975、1985、1995和2005年的内蒙古奈曼旗TM影像的解译,提取出近30年来该地区耕地动态变化的信息。从耕地数量、变化速率以及耕地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等方面对耕地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其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近30年来,奈曼旗耕地面积呈增加趋势,而变化速度呈下降趋势;耕地主要向林地和固定沙丘地转化;耕地连通性指数、破碎度指数的变化呈波动趋势;耕地斑块数量的变化趋势与破碎度指数相同;耕地的分形维数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耕地在整个景观中的影响作用逐渐加强。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耕地需求增加与土地退化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