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篇
农学   3篇
  7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尾叶桉、巨桉优树选择标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叶桉、巨桉是华南地区引种成功及重点改良的2种桉树,以往选优基本上是围绕短周期纸浆纤维材改良目标而进行,选优林分的林龄小于15 a,多为6 a以下。本文以林龄16 a以上的尾叶桉、巨桉林分进行选优,以期为中大径材桉树培育提供改良用的优树材料。采用三株优势木对比法和配对T检验法确定优树生长量临界值,并兼顾干形质量指标进行选优。通过对25株候选优树和75株优势木生长量、分枝与干形分值的分析,建立了尾叶桉、巨桉优树选择标准:优树的单株材积≥3株优势木平均单株材积的1.35倍,胸径≥3株优势木平均胸径的1.15倍或树高≥3株优势木平均树高的1.03倍,分枝+干形得分≥7。在候选的25株优树中有17株符合标准被评为优树,入选率为68%。  相似文献   
2.
柳州市三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对柳州市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桉树(Eucalyptus sp.)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储量及其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杉木和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3.2~12.6 g/kg,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桉树人工林最小.马尾松、杉木和桉树人工林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26.25、30.09和17.05 t/hm2,分别占其土壤总有机碳储量的48.56%、44.70%和41.36%,成为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主体,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储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杉木人工林(67.33 t/hm2)>马尾松人工林(54.06 t/hm2)>桉树人工林(41.22 t/hm2);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中龄林>幼龄林>过熟林>成熟林;杉木中龄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大于成熟林,彼此间差异不显著;三年生的桉树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高于二年生和四年生的;杉木中龄林和成熟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高于马尾松中龄林和成熟林.  相似文献   
3.
农业气候研究中,要经常触及众多的数据和作各种数值计算。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完成一项农业气候研究,经常要为整理、统计历史资料花费许多人力和时间。电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农业应用述评王世耆研究员信息技术农业应用,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七十年代末,在农业部和世界粮农组织的支持下,开始了在业遥感研究。目前,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壤发生分类、土壤侵蚀、植被状况和草原监测、牧草和作物产量估算等已接近或达到实用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6.
一、引言环境容量概念,大约于七十年代引入环境科学领域。所谓土壤环境容量,即在一定的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即保证农产品质量和生物学质量,又不使土壤污染的土壤所能容纳的污染物负荷量。也就是说,在生态环境不受损害的条件下,土壤所能容纳的污染物量最大数量。因此,研究土壤环境容量的问题,必须应用系统学的理论和方法。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构造数学模型,并在计算机上作模拟实验,是研究这个系统的重要方法。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虽已设计了一些土壤环境容量数学模型,并应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和处理,但是还没有形成可以面向一般用户的实用系统。作者设计的以土壤作物系统动力学模型为核心的土壤环境容量计算机模拟实验系统,可对实验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确定模型  相似文献   
7.
偏相关系数是农业气象分析中经常应用的统计量。当考虑的变量个数较多时,一个节省计算机存储单元的偏相关系数的算法值得研究。作者提出一种算法,求 N-1阶偏相关系数,只占 N(N 1)/2个单元。该算法可称为上三角相关距阵变换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耆吾  阎永祥 《水产学报》1989,13(3):189-199
根据对虾流网结构特点设计兼有捕虾和接获网上掉虾功能的专用网具,研究了对虾流网作业全过程的掉虾数量;同时还对暂养模拟掉虾和对虾在网上直接死亡率作了调查;并研究了流网掉下对虾的成活率。所得结果为调整渤海区秋季对虾汛的捕捞结构,实行以流网代替拖网作业的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树高、胸径和冠幅为监测指标,对广西沙塘林场桉树高产试验示范林基地中3个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 urophylla)人工林样地进行了13次连续调查,利用该区域前人已建立的桉树二元材积公式和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估算不同时期林分蓄积量和生物量,分析巨尾桉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的林木生长特性、生物量组成和分配格局,探讨胸径、树高、冠幅生长及各器官生物量生长随林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巨尾桉生长具有明显的月、季和年变化规律,雨季生长快,旱季生长慢,1~3年生长迅速,4年后生长开始变缓;胸径、树高、林分蓄积量和生物量的月增长动态趋势相同,月增长快速期为4—9月(9月达最高值);冠幅在种植后第2年的9月达到最大值(3.47 m),第2年年底时出现负增长,第4年趋于稳定;2年生时,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7.56 m/a,5.30 cm/a)、平均年生长量(6.63 m/a,4.80 cm/a)达最大值;3年生时,林分蓄积量的年平均和连年生长量(45.60、71.44 m~3·hm~(-2)·a~(-1))、乔木层生物量的年平均和连年生长量(30.42、48.23 t·hm~(-2)·a~(-1))达最大值。不同生长阶段巨尾桉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分配规律显示,随着林龄的增加,叶、枝、根的生物量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比例明显减少,而树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显著增加。1~5年生巨尾桉人工林林分蓄积量分别为6.6、65.4、136.8、182.3和201.9 m~3/hm~2,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6.70、43.03、91.27、117.66和135.41 t/hm~2;与其他地点不同林龄阶段林分的比较发现,本试验地的桉树林分生长较快,蓄积量和生物量也比其他区域高。该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开展巨尾桉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研究和林业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化县、冷水江市气象局提供的基本气象资料以及试验观测资料,论述了蔬菜非宜菜期淡季形成的气候原因,并提出了利用山地气候凉棚效应,建立度夏补淡反季节蔬菜基地,缓解蔬菜供应淡季矛盾的对策与途径,可供蔬菜均衡供应生产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