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4篇
  5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辽宁东港灌区稻田排水沟距的综合对比试验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稻田不同排水沟距对控制地下水位、渗漏量、土壤Eh值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初步提出该地区稻田适宜的排水沟距。为今后该地区及类似地区排水沟道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对水田的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大棚黄瓜为对象,在结果期分别每隔3、6、9、12、15 d膜下滴灌施肥1次,共设置5种滴灌施肥频率,以传统沟灌为对照,研究不同滴灌施肥频率对黄瓜株高、茎粗、叶片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沟灌相比,采用滴灌施肥有利于黄瓜的生长并获得高产;不同滴灌施肥频率条件下,各处理间茎粗、叶片数和产量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滴灌施肥间隔时间的增加,植株相对越高大粗壮,叶片相对越多,当间隔时间超过12 d时,趋势相反,不利于作物的营养生长;滴灌施肥3 d/次的产量相对最高,为117.6 t/hm2,故大棚黄瓜结果期滴灌施肥频率以3 d/次为宜。  相似文献   
3.
城市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城市水土流失是随城市建设发展而产生的。它不是个别现象 ,而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城市水土流失是以水资源流失为主体 ,人们意识中还未觉察到这种水土流失的特殊性。研究表明 :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 ,由于水土保持措施的滞后致使许多城市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与山区、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相比 ,其危害更为严重。为使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必须根据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 ,采取依法管理、科学规划、建立产业化机制、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的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的对策。在观念上要将城市中建花园向花园中建城市转变 ,运用景观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学原理 ,建设优美和谐的生态城市。要科学地安排硬覆盖面积以及雨水资源蓄积、利用和转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其治理目标、采取措施、投入标准和效益分析都要根据城市的水土流失特点而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效益 ,充分体现城市水土保持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通过观察温室芹菜不同生育期不同灌水量对芹菜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提出了温室芹菜不同生育期的灌水次数及灌水定额,旨在为冬季日光温室芹菜的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豇豆在我国种植面积很大.品种较多。它的嫩豆荚肉质肥厚脆嫩.是优质的新鲜蔬菜;豇豆豆芽、幼苗、嫩叶、嫩荚都可作青菜食用:鲜豆荚还可腌制泡菜、制罐头和干制贮藏。豇豆生长快.枝叶繁茂.成荚期的茎蔓含粗蛋白高达21.38%.营养丰富.也是很好的青饲料。  相似文献   
6.
辽宁地区秋冬茬大棚黄瓜滴灌水肥一体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在设施农业中合理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方法】以大棚黄瓜为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传统沟灌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灌溉下限(田间持水率的65%、75%、85%,分别记为W1、W2、W3水平)、施氮量(单产理论需氮量的70%、100%、130%,分别记为N1、N2、和N3)和施钾量(单产理论需钾量的70%、100%、130%,分别记为K1、K2、K3)对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传统沟灌相比,不同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处理间株高和茎粗无显著差异,有利于获得均一株型,抑制植株无效生长;滴灌水肥一体化产量高于传统沟灌,但在目标产量需肥量的±30%变化范围内,灌溉下限、施氮量和施钾量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未产生显著影响。极差分析结果表明,灌溉下限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施氮量和施钾量,获得高产量的最优组合为W2N2K2。【结论】当秋冬茬大棚黄瓜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时,以75%田间持水率作为灌溉下限,中度施氮量和施钾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沙地生态修复技术长期应用对风沙土土壤pH值和有机质、氮、磷、钾等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生态修复作用下,风沙土土壤pH值和全钾含量变化较小,土壤有机质、氮、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人工种植作物的修复方式有利于有机质、氮、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增加,其中:人工种植甘草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增长最多,10年后分别可达到11.42 g/kg、0.110 9 g/kg和25.46 mg/kg;人工种植花生土壤碱解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10年后分别可达到55.04 mg/kg、0.127 2 g/kg和145.80 mg/kg;生物网方格固沙、林草复合培育和草场培育等主要依靠自然修复的修复技术,土壤养分含量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8.
根据半干旱低山丘陵地区的地理条件和水资源特点,以低压管灌和二次加压喷灌等工程节水技术为依托,配合农业节水措施和管理节水措施,对水土资源进行逐级开发,高效利用。根据示范区应用效果观测,技术应用后节水26.35%,扩大单井控制灌溉面积3.17倍,每公顷增加经济效益4692.9元。  相似文献   
9.
风沙土玉米膜下滴灌适宜灌溉频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滴灌频率对风沙土地区膜下滴灌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风沙土滴灌技术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滴灌频率越小,越有利于利用降雨,玉米生育期内灌溉水量越少;滴灌频率对玉米茎粗生长影响较小,但灌溉频率为1次/6~9d时,有利于玉米株高生长和获得较大的LAI;滴灌频率对玉米穗长、穗行数、百粒质量等考种指标的影响年际间差异较大,但试验表明穗粗受灌溉频率影响较小;而灌溉频率的减小可导致穗行粒数和穗粒质量的减小,同时增大秃尖长度。玉米产量和WUE随着灌溉频率的增加呈"抛物线"型变化,9d灌溉1次产量和WUE分别可达到11.1t/hm2和2.0kg/m3。因此,在风沙土地区,滴灌灌溉频率以1次/9d为宜。  相似文献   
10.
分蘖和乳熟期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合理的制定水稻控灌灌溉制度,开展了单生育期内水分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在水稻分蘖(FN)和乳熟期(RS)分别以土壤饱和含水量的80%(FN1,RS1)和90%(FN2,RS2)作为灌溉下限进行控制灌溉。结果表明:与常规浅湿灌溉相比,生育期水分控制灌溉可以减少该生育期内灌水次数和灌水量,控制灌溉停止后,分蘖期处理水稻需水出现补偿效应,乳熟期则不明显;控制灌溉不利于水稻株高生长,有利于增加每穗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对千粒重影响不明显;控制灌溉节水效应显著,但同时减产作用也十分明显,FN1、FN2、RS1和RS2处理分别节水21.1%,16.2%,29.4%和18.1%,减产27.8%,26.8%,29.5%和19.2%;分蘖期控制灌溉减产作用大于节水作用,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显著下降,较对照处理降低8.5%~12.7%,乳熟期控制灌溉IWUE和对照差异不显著。因此,从生产角度来讲,当灌溉水水资源匮乏需要控制灌溉时,为了提高IWUE,宜在乳熟期适当控灌,而分蘖期不宜控制灌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