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31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遥感技术,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1989年TM和2001年ETM遥感影像和实际收集资料为基本数据源,在对影像准确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区盐渍化发生发展规律和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该区土壤盐渍化向加重方向发展,中、重度盐渍地分别由1989年所占11.22% 和4.37% 上升至2001年17.68% 和5.17%,12年来人类活动对于土壤盐渍化过程干扰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新疆干旱区土地盐渍化信息提取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提取干旱区盐渍化信息的若干方法进行了评述,并且选取位于干旱区地带的盐渍化典型区域——阿克苏地区的库车、新和、沙雅县以及和田地区的于田县作为研究区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同一时相的ETM+数据,运用K-T变换、比值变换以及通过NDVI指数和分类来提取信息发现效果明显。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虽然研究区都地处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一个是塔北绿洲,另一个是塔南绿洲。但由于水文(盐渍化形成的关键)、气候(形成盐渍化土壤的驱动力)、地形(盐渍化土壤分布及差异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盐渍化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等因素差异的存在,导致了盐渍化情况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新疆干旱区于田绿洲生态安全评价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克里雅河流域于田绿洲为研究靶区,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时间尺度上对1999—2010年绿洲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进行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于田绿洲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大致上呈现递增趋势,1999—2005年处于不安全状态、2006—2010年由临界安全状态向较安全状态转变。限制性因子分析表明:影响于田绿洲生态安全的主要限制因子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单位耕地农业总产值、人均粮食产量、境内公路里程、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程度、耕地面积比重。研究表明于田绿洲生态安全现状良好,评价结果将为维持及进一步改善生态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减缓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黄土高原长期种植苜蓿会导致深层土壤的干层化现象,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苜蓿种植区采用侧膜种植、播量减半种植、间作种植、常规种植4种种植模式来分析土壤水分环境。研究表明:侧膜种植年内贮水量在各个时期较其它3种模式高,各种植模式有效降雨量与土壤水分补给量之间关系呈线性相关,侧膜种植提高0~180cm土层土壤水分补给量更为突出。有效降雨对4种种植模式活跃层的贮水补偿作用极显著。春夏失墒期各种模式土壤相对稳定层对活跃层的补偿作用显著,各处理的相对稳定对活跃层补给量之间呈直线正相关,但补给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利用两期TM数据对塔里木河上游典型绿洲的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查询实时陆面地表温度进行了对比检验,其差值均在1.5℃以内。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时期塔里木河上游典型绿洲的温度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2007~2011年,下垫面温度主要集中在18~51℃,其中,水体温度在18~24℃(低温区),耕地地表温度在24~29℃(中温区),林地地表温度在29~36℃(偏高温区),绿洲周边的裸地地表温度在36~42℃(高温区),远离绿洲的荒漠地带地表温度在42~51℃(极高温区);(2)2007~2011年,水体地表温度平均增高0~4℃,植被地表温度平均增高0~12℃,绿洲周边的裸地地表温度平均增高0~7℃,远离绿洲的荒漠地带地表温度平均增高0~9℃。其中林地对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总之,地表温度呈现沿中心逐渐向四周增高的分布规律,表现出明显的"冷岛效应"。此研究对进一步理解塔里木河上游绿洲土壤-植被-大气系统能量交换状况以及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地表热量分布差异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气候变化趋势研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文中利用塔里木盆地南、北缘17个典型绿洲气象站1959-2008年的气象资料,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近50年潜在蒸散量,定义了地表干燥度指数。在此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南、北缘,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南、北缘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又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塔里木盆地南、北缘潜在蒸散量均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南缘递减速度比北缘快;干燥度指数也均在波动中呈缓慢减小趋势,其中南缘干燥度指数递减速度比北缘快;总之塔里木盆地南、北缘绿洲有缓慢向暖湿转化的迹象,这对气候极端干燥的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生产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耕地减少是全国耕地变化的基本趋势。新疆和田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沙漠气候,全部社会经济活动都集中在有限的绿洲内部,如何在保持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是关系到该地区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根据和田地区现有的统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50余年以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社会系统压力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和田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的三类因素,并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及其规划反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类利用土地的方向及价值取向。通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0年土地利用规划的数据进行分析,由2000~2010年的数据验证该规划的可行性,在验证中采用分段年平均增长法系统的分析了2010年土地利用规划可能产生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0年土地利用规划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目的、有秩序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决策者们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该规划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经济效益的整体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ETM+数据的新疆于田地区地表温度反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表温度是地球系统的热状况与水热平衡的关键因子。热红外遥感是获取地表热状况信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利用ETM+数据和同时相气象数据获得两个地表温度反演的重要参数:大气透射率和地表比辐射率。运用覃志豪等的单窗算法反演出于田地区的地表温度,并用陆面实际地表温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水体表面温度最低,绿洲次之,戈壁最高。地表温度以绿洲为中心从里到外呈环状分布。说明利用ETM+数据反演地表温度是可行的。并对进一步理解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壤—植被—大气系统能量交换状况及区域热量分布差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FHSI影像融合技术的绿洲干旱区农田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是我国耕地资源的重要储备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划定的重点土地开发整理区域。以新疆于田绿洲为例,探讨了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改进的HSI融合(FFT-HSI,简称FHSI)的农田信息提取方法,针对融合效果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与传统的HSI融合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农田信息的提取试验,结果表明,同传统的HSI融合方法相比,FHSI融合的信息量、纹理特征都明显增强,分类精度明显改善,特别是水田信息的提取效果非常显著,是监测干旱区耕地变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