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3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70篇
林业   274篇
农学   184篇
基础科学   233篇
  143篇
综合类   1285篇
农作物   169篇
水产渔业   79篇
畜牧兽医   743篇
园艺   213篇
植物保护   108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铅胁迫对黄褐土微生物区系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雨  夏远巧  葛高飞 《土壤通报》2021,52(5):1114-1120
为了筛选出黄褐土中对铅污染敏感的指示微生物,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铅浓度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土壤中添加硝酸铅显著降低了可培养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微生物的种群数量,这种抑制作用随着铅浓度的升高而增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弱。铅浓度、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两两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低浓度铅处理(100 mg kg?1)在培养初期(1 d)显著减少了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率分别为27.43%和30.89%;高浓度铅处理(2500 mg kg?1)在整个培养期内均对真菌数量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率维持在90%左右。从培养初期到中期(1 ~ 14 d),随着铅浓度升高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和功能多样性指数显著下降(中浓度铅处理除外),培养后期(28 d)各个浓度铅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和优势度均显著增加。与对照、低浓度铅和高浓度铅处理相比,中浓度铅处理(500 mg kg?1)更有利于保持黄褐土较高的微生物的群落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本研究中3 种可培养微生物功能群对黄褐土添加硝酸铅的敏感度依次是放线菌,细菌和真菌。研究表明,在黄褐土地区真菌可以用来指示较为严重的土壤铅污染状况,放线菌和细菌可以用来指示铅污染程度较轻的土壤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绿芦笋热风-微波联合干制工艺、缩短干燥时间、提升干品品质,以复水比、色差和感官评分为考核指标,基于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热风温度、转化点含水率、微波功率与考核指标的回归模型,得到绿芦笋最佳热风-微波联合干制工艺为:前期热风温度55℃、转换点含水率42.00%、后期微波功率300 W.在此条件下,得到复水比为2.54,a值为2.07,感官评分为15.16.通过实验证明模型可靠有效,可用于生产预测和控制,试验为绿芦笋干制品的制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西红花真菌性病害与生防菌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红花Crocus sativus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抗癌、抗氧化等多种药用价值。由于无性繁殖及连作障碍,西红花病害日益严重;以真菌性引起的西红花球茎腐烂病害最为常见,造成西红花产量锐减,严重影响产业发展。解决真菌性病害是提高西红花产量与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围绕西红花土壤真菌性病害、西红花内生真菌、西红花真菌病害生防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进展等展开综述,分析西红花研究前景。后续研究可以从3个方向展开,一是基于现代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挖掘西红花球茎腐烂致病菌和拮抗菌,二是基于合成生物学和发酵工程技术方法实现西红花药效物质的异源高效生物合成,三是创制西红花脱毒新种质,为生产提供可靠的优质种源。本研究能为西红花真菌性病害防治、生物菌肥的开发利用等研究提供参考。表3参89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冀西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简称玉豆间作模式)对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青贮玉米中原单32与大豆绥农41为材料,于2017—2018年进行了5种不同间作模式种植试验,测定了青贮玉米产量、品质以及土壤营养与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玉米单种(CK)相比,玉豆间作能明显提高青贮玉米产量、品质,改善土壤营养和微生物菌落。玉豆2:1模式为该地区最佳间作模式,该模式青贮玉米产量为68.53 t·hm-2,粗蛋白(CP)、淀粉含量明显增加,分别比CK多0.5和3.2个百分点;每吨干物质可生产的牛奶量达到1 539.00 kg·t-1。与CK相比,玉豆间作下根瘤菌固氮作用明显,其中玉豆2:1模式下灌浆期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为124.3 mg·kg-1。此外,在玉豆间作模式中,玉米根际土壤中子囊菌门真菌表达丰度增加,担子菌门真菌表达丰度降低;出现柄孢壳菌、Harpophora radicicola等新真菌类型。玉豆2:1模式下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OTU最多,达到318个。本研究为冀西北地区开展高产、优质玉豆栽培技术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显微镜观察花粉和柱头形态,采用离体萌发法对花粉活力进行测定,采用压片法对自交授粉后花粉管生长动态进行观察,以探明蓝盆花自交是否存在授粉障碍,为今后蓝盆花人工栽培和杂交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蓝盆花花粉饱满,具有1~3个萌发孔,二裂柱头,花柱细长通直,培养10 h花粉萌发率达86.06%,花粉活力高。授粉后4 h多数花粉萌发后花粉管进入花柱;授粉后10 h花粉管进入花柱中上部;授粉后12 h多条花粉管进入花柱并到达中部;授粉后48 h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进入子房,但通过观察发现花柱顶端有胼胝质及花柱内的花粉管交叉缠绕停止生长的异常现象,从而花粉管不能进入子房完成受精过程,这可能是导致果实空瘪的一个原因。由此推测,蓝盆花自交授粉存在受精前障碍,属于配子体自交不亲和类型。  相似文献   
6.
浅谈高速插秧机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时不等人,为确保插秧机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机手在日常使用中必须掌握一些基本故障的排除方法。本文结合生产实践经验,对水稻插秧机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1发动机不能启动1.1故障原因:插秧机长期未用,燃油沉淀杯开关放在"运转"位置。处理方法:长时间停放的插秧机,应先将手柄放在"排出"位置,排出沉淀杯内的空气直至燃油流出。1.2故障原因:启动时阻风门拉杆未拉起。处理方法:冷车启动时,应将阻风门拉杆拉至  相似文献   
7.
以2013~2015年为例,分析了常德市桃源县烟叶收购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上户预检问题、烟农认知不到位、分级过程中人为因素干扰、合作社工资结算方式存在问题,并提出了重点抓上户预检工作,提升烟农认知度,避免矛盾发生,完善合作社工作制度,严把分级费支付关口改进等措施。2016~2017年实施上述对策后成效初显,烟叶分选质量得以提高,专业化分级效率显著提升,烟叶收购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我国在有机肥料的施用上还停留在人工撒施阶段,人工抛撒作业劳动强度大,环境条件恶劣的问题,研制了9GPS-10型固态有机肥抛撒机,提高有机肥抛撒作业的效率。文中主要介绍了固态有机肥抛撒机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关键部件设计、试制与实验情况等,并对实验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慢性冷应激对断尾阿勒泰羔羊IL-1(白细胞介素1)、IL-6(白细胞介素6)、IL-12(白细胞介素12)和IFNγ(γ-干扰素)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设置常温对照组(10~20℃)、温度一(-20~-10℃)和温度二(-30~-20℃),每组3只羔羊,分别在4、12、24 d后采集外周血液白细胞和脾脏组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IL-1、IL-6、IL-12和IFNγmRNA含量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冷应激后IL-6、IL-12 mRNA的表达量在外周血液白细胞和脾脏中上升。IL-1、IFNγm RNA的表达量在脾脏中上升,在-30~-20℃下外周血液白细胞中上升。说明断尾阿勒泰羔羊在寒冷环境下,体内细胞因子含量总体出现上升趋势,冷应激会造成断尾阿勒泰羔羊机体内出现炎症等损伤。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5年3-5月在青岛斋堂岛附近海域使用张网采集的1250尾薛氏海龙(Syngnathus schlegeli)样本,分析了该水域薛氏海龙的性比、副性征、性腺指数、性腺成熟度与卵径、育儿袋中胚胎等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青岛斋堂岛附近海域薛氏海龙春季繁殖种群雌雄比例分别为63.28%和36.24%,未成年个体占0.48%,雌雄比为1.75:1,明显偏离1:1的性别比例;繁殖群体中雄性个体的性腺指数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为0.01%~4.85%,雌性个体相对较高,为0.05%~128.99%,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组织学观察发现,性腺在3—5月份迅速发育成熟,雄性排精后精巢腔中仍剩余较多精细胞,表明雄性个体为多次排精;雌性Ⅲ~Ⅳ期卵巢中均分布有不同时相的卵子,且卵径分布呈现两个峰值,表明雌性个体为分批产卵;根据雌性个体V期卵巢中成熟卵子的卵粒数与雄性个体育儿袋中的平均怀卵数基本相同,育儿袋中胚胎的发育阶段也基本一致,推测其交配模式可能为一雄一雌制,抑或是雄性在同一天内与多个雌性交配的一雄多雌制。斋堂岛附近海域薛氏海龙的交配模式还有待室内行为观察并结合微卫星标记等手段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