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8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与城市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23个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综合性协调度评价方法构建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两系统的协调度,并对各年份的协调度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1998-2002年间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均处于低水平的协调阶段,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于2003年达...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颗粒的微观形貌及其矿物、元素组成,应用扫描电镜能谱技术(SEM/EDX)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观测站2012年5月采集的PM10样品进行了识别和分析。统计622个单颗粒高分辨电镜图像及能谱的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PM10主要来源于地壳矿物。其中,矿物组成主要是石英、粘土矿物、方解石、岩盐,特别是岩盐含量高达14.5%,石英、方解石、石膏、岩盐单体矿物相对含量较高,但大部分都以矿物集合体的形式存在,与其它人为源颗粒物的混合主要是外混合。不同天气类型下,其矿物组成差异明显,重矿物(岩盐等)主要来源于强风就地扬起或携带的较粗颗粒。  相似文献   
3.
基于衢州地区5个气象站1973—2013年逐月气象要素,采用线性趋势倾向估计、相关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衢州地区中东部年及四季蒸发量呈显著上升趋势,特别是近10年蒸发增多趋势明显,西部年及夏、冬季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年蒸发下降速率小于中东部上升速率。衢州地区夏季蒸发最大,冬季最小,蒸发量月际变化呈单峰型,最大月为7月,衢州地区中东部年及四季蒸发量均发生突变,而西部只在年、春、夏、冬季发生突变。年蒸发量与相对湿度、水汽压、降水量呈负相关,与平均最高气温、温度日较差呈正相关。相对湿度、水汽压减少,气温上升,温度日较差增大是衢州地区中东部蒸发量上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利用天山山区32个气象站点1960-2010年的逐月平均降水数据和DEM数据等,进行了降水量时空变化趋势分析和突变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研究区降水量持续递增,年均降水倾斜率达9.5mm/10a,1980s后递增趋势明显增强;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春、夏、秋和冬四季的降水倾向率分别为1.6mm/10a、3.7mm/10a、2.1mm/10a、1.8mm/10a,表明季节降水量也呈递增趋势,且以夏季降水增幅最大;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两中心",即吐哈盆地"低中心"和伊犁河谷"高中心",二者年降水量相差约450mm;山区各区域的降水亦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北坡降水倾向率达40-50mm/10a,递增趋势最显著,降水量亦多于其它区域;研究区年降水突变不明显,不同区域的季节降水突变具有一定的时期差异,秋季降水突变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其它季节不明显,年降水突变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作物产量与经济的损失,本文基于灾害学理论,运用数理统计的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78—2017年旱灾、水灾、风雹灾与低温成灾4种极端气候事件对广西区农作物成灾、受灾面积的影响。并用极端气候事件的气候因素响应频率来近似代替一定区域极端气候发生的概率,结合1978—2017年4种极端气候事件灾损评估,对广西区旱灾、水灾、风雹灾与低温成灾进行时空分析,揭示其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广西区农作物因灾致损程度为:旱灾>水灾>低温成灾>风雹灾;(2)广西区由旱灾引起的农作物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呈下降趋势,因灾致损严重区域由中部与西部逐步变化至西南部与东北部;(3)广西区由水灾引起的农作物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变化呈上升趋势,因灾致损严重区域由南部向中西部逐渐变化;(4)广西区由风雹灾引起的农作物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变化呈下降趋势,因灾致损严重区域由北部与南部向中部与南部逐渐变化;(5)广西区由低温成灾引起的农作物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变化呈上升趋势,因灾致损严重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市3E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勇  刘琳  唐湘玲  尹国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379-4380,4385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对其2003-2007年的3E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首先构建适合研究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PH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模型分别计算研究区各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和协调度,进而计算出3E系统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协调度。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能源、经济系统的发展速度较快,环境系统处于滞后状态,3E系统协调度处于不协调的状态。最后提出了促进乌市3E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干旱区绿洲城市垃圾是否对城市土壤理化性状产生影响,采集石河子市垃圾填埋场周边与远离填埋场周边的地区7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16个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在这7种土壤类型中,垃圾填埋场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最大,土壤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工业区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最为显著,交通道路和商业区再次之;人为干扰较小的绿化带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最小,说明垃圾填埋场、工业区对城市土壤的干扰最为强烈。垃圾填埋场周边表层有机质含量(大量剖面统计平均量)0.977%,全氮0.072%,碱解氮13.5μg/g,速磷5.2μg/g。而远离垃圾场经过改良形成的灌溉规模土表层有机质含量1.314%,全氮0.090%,碱解氮29.4μg/g,速磷5.45μg/g,土壤肥力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9.
新疆阿克苏河流域近40年来气温和降水变化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利用阿克苏河流域5个站1961-2000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对近40年阿克苏河流域气候变化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阿克苏河流域近40年来气温逐渐上升,年平均气温的倾向率为0.2 ℃/10 a.②阿克苏河流域年降水量以10.8 mm/10 a趋势上升.③对降水量、气温进行相关分析,发现降水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年平均气温与四季的相关性均比较显著,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年降水与冬季降水的相关性不显著,春、夏、秋三季的降水与年降水均呈正相关,且通过了a=0.01显著性水平检验. ④年平均气温在1993年发生了由低向高的突变,降水在1987年发生由低向高的突变.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及景观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议题。玛纳斯河流域是干旱区典型的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在3S技术下,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玛纳斯河流域的景观分异特征,并进一步分析所带来的水文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的人工化和集约化趋势明显,生态景观持续弱化;(2)特殊的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使得土地利用变化存在着区域差异,表现在绿洲区土地利用趋向高度人工化和结构稳定性,绿洲区外围则趋向高度敏感化与生态脆弱性;(3)山地区、绿洲区和荒漠区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分异特征。在山地区,洪积扇上部的开发导致了景观多样性的增加。在绿洲区,斑块的分布更加邻近且趋向简单化和归一化。荒漠区的景观变化较为复杂,以水域的连通性和优势度降低,未利用地的破碎化加大为主;(4)玛纳斯河流域的景观变化扰乱了上游水文循环、弱化了下游水资源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