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4篇
  22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旨在对促卵泡素受体(FSHR)基因多态性与鸡繁殖性状的关联进行探讨。随机采取365只京海黄鸡母鸡的血样,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对京海黄鸡FSHR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10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然后和京海黄鸡的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第1外显子的158 bp处发生C→T的突变(g.C158T),形成AA、AB和BB三种基因型,第10外显子的129 bp处发生了C→T的突变(g.C75429T),形成CC、CD和DD三种基因型。关联分析发现AB基因型300日龄产蛋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CC和CD基因型的开产日龄显著早于DD基因型(P0.05),因此可初步推断FSHR基因与京海黄鸡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进水池表面吸气涡数值模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消除表面吸气涡,对进水池内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模拟了表面涡吸气的动态过程;建立了试验模型,验证CFD方法的可靠性;并提出了圆形盖板消涡装置,探求其有效性;采用了螺旋度密度分析法,揭示了表面涡的吸气及其抑制机理。结果显示:采用的CFD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表面吸气涡的动态过程;吸气准备阶段,自由水面出现凹陷,喇叭管进口附近形成螺旋度密度管;随着气体从自由水面进入水体,自由水面下方形成另一螺旋度密度管;当连续气柱形成时,两个螺旋度密度管相互连通,形成气体通道;通过在自由水面和喇叭管进口之间放置一定尺寸的圆形盖板装置,可以消除表面吸气涡。  相似文献   
3.
徐斌龙  隋继国  吴鹏飞 《养猪》2014,(6):134-135
母猪便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母猪养殖的重大问题。随着母猪便秘的产生,厌食、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等一系列问题就会随之而来。笔者作过简单的统计,在妊娠期,母猪便秘率可达18%以上,严重的猪场甚至能够超过30%;特别是在妊娠后期和产后阶段(妊娠83天至产后15天),甚至有超过50%的母猪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妊娠后期母猪发生便秘,症状轻微者表现为采食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土壤氮素垂直分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氮素的垂直分异规律,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的林分内设立标准地,对不同海拔和土层土壤全氮、水解性氮、铵态氮、硝态氮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土壤不同氮素的垂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0-20 cm土层土壤全氮、水解性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总体上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而20-40 cm及40-60 cm土层不同形态氮素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一定的波动;在土壤剖面垂直分布上,土壤全氮、水解性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层深度对土壤不同氮素含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但土壤全氮含量在不同土层间的差异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基础数据,对维护全球森林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分析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测定方法,在论述不同立地类型、连载代数、林分密度和营林措施对杉木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影响的基础上,总结了杉木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生长方程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提出了杉木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计7个钙磷浓度室内水培模拟试验,进行不同钙磷胁迫杉木叶绿素及其荧光参数的比较,探讨钙对低磷环境杉木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磷胁迫时间的推移,不同钙浓度处理杉木叶绿素含量变化明显,与正常供养CK处理相比,钙对缓解低磷逆境杉木叶绿体受伤程度、保持较高光合效率有显著作用,其中钙浓度Ⅳ(2.0 mmol/L)和Ⅴ(1.0 mmol/L)的这种作用尤为明显。无磷无钙Ⅵ处理条件下杉木叶片PSⅡ反应中心破坏最为严重,且受光抑制程度最大,处理Ⅲ和Ⅳ则较小。施钙可有效缓解低磷胁迫对Fm值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杉木愈伤组织及再生芽分化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杉木愈伤组织形成及再生芽分化过程中的细胞组织发育规律,为建立杉木遗传转化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以杉木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组织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体视显微镜和石蜡切片观察,分析愈伤组织的结构、形成及再生芽分化过程中的细胞组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先是由杉木茎段切口处表皮细胞分裂,再由维管束薄壁细胞通过脱分化逐渐形成的;愈伤组织在增殖期间分生细胞会形成不同维管组织;愈伤组织的再生芽分化是由愈伤组织的表皮分生细胞团先分化形成芽原基,再形成肉眼可见的再生芽;不定芽可从茎段直接分化形成,亦可通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两种不定芽发生方式均为外起源。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对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幼龄林、成龄林和过熟林)林下植被的种类、数量、丰富度、盖度、高度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 S)差异不大,个体丰富度( N)差异较大,表现为成龄林(478个)>过熟林(308个)>幼龄林(223个);幼龄林林下植被以玉叶金花等耐阴树种占优势,成龄林及过熟林中网脉酸藤子、毛冬青等喜阳植物重要地位明显上升,在各发育阶段均处于优势地位的物种如裸花紫珠、杜茎山、狗脊蕨、江南卷柏等,可以考虑作为恢复林分物种多样性的启动物种;随着林分的发育,林下植被Simpson指数( D)、 Shannon-Wiener指数( H)、 Pielou均匀度指数( J′)和生态优势度指数( DMc )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见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与杉木林分的生长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及时进行抚育间伐是提高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杉木根系对不同磷斑块浓度与异质分布的阶段性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杉木根系在异质供磷(P)条件下的觅磷行为进行动态监测,探讨磷斑块的浓度与其异质分布对杉木根系觅磷行为的影响。【方法】以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的半同胞杉木家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垂直异质供磷装置,设置KH2PO4 0 mg/kg(缺磷,P0)、4 mg/kg(低磷,P4)、16 mg/kg(正常供磷,P16)和30 mg/kg(高磷,P30)4个磷浓度斑块,将其按照不同顺序垂直排列构建异质供磷处理。在生长50、100、150 d时,进行3次破坏性取样,测定不同阶段不同异质供磷处理下杉木根系形态、生物量及觅磷效率的变化,进行杉木根系生长及觅磷行为的动态观测。【结果】杉木根系表现出阶段性的觅磷策略: 1)当杉木根系处于表层缺磷或低磷斑块时,通过根系的增生向供磷量更高的斑块觅磷,根系增生促进了缺磷或低磷斑块根系的干物质积累,但其根系含磷量较低; 至处理中期,表层缺磷处理的根系从缺磷斑块生长至低磷斑块后,杉木根系受低磷胁迫持续大量增生; 而当表层低磷处理的根系从低磷斑块生长至高磷斑块后,根系在高磷斑块内大量增生,且促进了根系磷养分的吸收及干物质的积累; 处理末期,当高磷斑块置于最底层时,其斑块内的根系生长量、 干物质积累量及根系含磷量均明显较大。2)当杉木根系处在表层高磷斑块时,根系初期仅在供磷量较高的表层生长,其根系生长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表层供磷量较低的处理,但其根系含磷量却显著大于表层供磷量较低的处理; 处理中期及末期,表层的根系生长量、 干物质积累量及根系含磷量均显著大于其他层次,且表层充足供磷处理的根系向地生长速度最快。【结论】异质供磷条件下,当杉木根系处在缺磷或低磷斑块时,主要通过根系的大量增生来寻觅磷养分; 当杉木根系处在高磷斑块时,在初期致力于斑块磷养分的吸收之后,表层根系大量增生,且根系的磷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显著大于其他层次,同时提高根系向地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0.
类芦对铅镉的吸收动力特性及亚细胞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南方水土保持植物类芦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以Pb、Cd为目标污染物,设置不同的胁迫浓度和时间,胁迫后测定类芦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和亚细胞分布。结果分析发现,类芦体内重金属含量与浓度和时间有显著的关系,可利用Freundlich方程和Michaelis-Menten方程进行拟合,R~20.95,相关性强。通过拟合发现,重金属主要分布在根部,类芦对Pb的吸收能力更强(最高含量达到4 687.87 mg·kg~(-1)),但是对Cd的吸收速率增长更为明显,即类芦在吸收Cd方面有一定的潜力。就亚细胞分布而言,两种重金属均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和可溶组分中,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下,两个组分中的重金属含量共占总量的60%以上。由此说明,类芦对Pb的吸收能力更强,同时,类芦通过改变重金属的亚细胞分布来降低重金属的毒害作用,维持自身的稳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