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极端温度事件对农业生态系统有显著影响,其变化趋势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采用围场国家基本气象站65年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数据,使用百分位数定义极端温度事件及M-K法检验频率,得出围场县1951—2015年极端温度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51—2015年围场县极端温度事件的变化具有单调趋势,最高温度年极值和最低温度年极值的增加趋势显著,最低温度年极值的年均增幅大于最高温度年极值的年均增幅,日温差具有升高趋势,这些结论与全球变暖的响应存在共性。极端低温事件对围场县生产生活影响更为显著,农民生产生活中应该关注强降温造成的霜冻、冰冻对农业生产及生活出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当前来看,在中国生态环境及自然因素条件下,养殖业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动物疾病等,对养殖业的发展产生影响。面对这种局势,饲料业应积极寻找相应的解决方式,在保证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基于奶牛乳房炎致病菌进行分析,并探讨饲料中添加肉桂醛对奶牛乳房炎产生的抑制作用,从而提出肉桂醛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涉猎的范围异常宽广。而音乐则作为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文化,一旦深植于茶文化土壤之中,必会迸发出灿烂的火花。本文以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结合为例,对其结合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后,又具体地阐述了其结合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最后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氮、钾肥对大葱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开展了多年施用不同数量的氮、钾肥对大葱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对大葱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显著提高产量。白庙和黄岭地区试验在氮肥(纯N)水平为225、300 kg/hm~2时,大葱经济产量分别增加11.9%~16.8%和13.2%~21.1%,平均分别增长13.9%、16.7%,大葱产量均随钾肥施用量的加大而提高。在氮肥低用量条件下,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也能有效提高大葱的经济产量,不同钾肥(K2O)用量下施氮肥大葱可增产9.9%~14.8%,平均增产12.5%;其中,白庙地区大葱产值增收26 160~41 900元/hm~2,产投比为20.22~43.21。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下氮肥运筹对白土田水稻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研究小麦秸秆直接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基追比例运筹方式对白土稻田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为华中低产白土稻田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2种小麦秸秆还田量(0和3000 kg/hm2)及3种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80-0-20、 60-20-20 和40-30-30)和不施氮的对照, 共7个处理, 分别为N80-0-20、 N60-20-20、 N40-30-30、 N80-0-20+S、 N60-20-20+S、 N40-30-30+S和CK。水稻收获期采集代表性样品考察水稻产量结构性状, 同时测定水稻籽粒和秸秆产量, 分析籽粒和秸秆氮素含量, 计算水稻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60-20-20的处理水稻籽粒产量最高, 两年试验较不施分蘖肥的对照分别增产9.4%~12.9%和7.4%~8.9%。实施小麦秸秆直接还田后, 水稻籽粒产量较不施秸秆的对照分别提高10.2%~23.4%和0.8%~5.5%。不施秸秆条件下, 基-蘖-穗肥施用比例60-20-20的处理水稻籽粒含氮量最高, 较不施氮的对照提高11.3%, 而秸秆含N量随中后期追肥比例的加大而提高。秸秆还田条件下, 氮肥后移能明显提高水稻籽粒和秸秆含氮量。水稻籽粒氮素吸收量, 基-蘖-穗肥比例60-20-20处理最多, 2011年较对照N80-0-20分别增加13.7%和24.8%, 2012年提高14.5%和9.2%; 秸秆氮素积累量则随中后期追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多, 基-蘖-穗肥比例40-30-30处理最多。不施秸秆条件下, 基-蘖-穗肥比例60-20-20的处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 氮素稻谷生产效率、 氮收获指数均最高, 百公斤籽粒吸氮量最低。秸秆还田条件下, 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均随中后期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 而百公斤籽粒吸氮量则最高。氮素农学效率、 氮肥回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也是60-20-20比例的处理最高, 较对照N80-0-20农学效率分别提高4.90和2.44 kg籽粒/kg N, 氮肥利用率提高7.82和21.29个百分点, 偏生产力提高4.90和2.44个百分点。【结论】综合水稻产量、 氮素吸收量以及氮肥利用效率, 安徽省江淮丘陵低产白土地区, 小麦秸秆直接还田条件下, 单季中稻氮肥的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 以60-20-20运筹方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安徽池州地区宠物犬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及耐药性,使用无菌肛门拭子采集26家宠物医院腹泻宠物粪便样品63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获得了30株大肠杆菌。对分离的30株大肠杆菌用灌胃方式攻毒小鼠验证其致病性,结果显示,20株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利用玻板凝集试验和K-B药敏纸片法分别测定20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性,结果显示,20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共有10种血清型,以O8和O13为优势血清型; 20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均对头孢克肟、头孢曲松、恩诺沙星、丁胺卡那霉素4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其他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本试验为该地区的宠物犬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小麦生长和砂姜黑土水分状况的影响,探讨适宜的秸秆还田量。[方法]设置0、1 500、3 000、4 500和6 000 kg/hm~2玉米干秸秆粉碎还田量,小麦主要生育期采集0~10、10~20 cm土壤样品,测定水分含量;收获期考察小麦产量结构性状。[结果]实施玉米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对后季小麦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籽粒产量增长3.49%~7.09%,平均提高4.94%,3 000 kg/hm~2的中等秸秆用量处理小麦产量最高。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0~10 cm、10~20 cm以及0~20 cm土层水分含量显著提高,减轻了土壤干旱程度。[结论]当前生产水平下,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玉米秸秆适宜还田量为3 000 kg/hm~2。  相似文献   
8.
针对合肥市某宠物医院接诊的一例猫肥厚性心肌病病例,阐述了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措施对白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萍萍  王家嘉  李录久 《土壤》2016,48(1):76-81
以白土稻区4年大田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2种翻耕深度(10 cm、20 cm,分别标记为T10、T20)和4种施肥措施(单施化肥、化肥+畜禽粪肥、化肥+秸秆还田、化肥+绿肥,分别标记为F、F+M、F+S、F+G),通过腐殖质组成修改法分别提取表层土壤水溶性物质、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白土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措施下,翻耕20 cm处理(T20+F)土壤总有机碳和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均低于翻耕10 cm处理(T10+F),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在翻耕20 cm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增施畜禽粪(T20+F+M)、秸秆还田(T20+F+S)和增施绿肥(T20+F+G)3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胡敏酸、富里酸和水溶性物质碳含量较T20+F处理分别提高14.57%~30.64%、10.36%~30.57%、0.74%~12.31%和14.25%~26.80%。增施有机肥显著提高胡敏素碳含量,T20+F+M、T20+F+S和T20+F+G处理较T20+F处理提高18.87%~35.78%。4年不同翻耕与施肥措施对白土腐殖质性质未产生显著影响。增施有机肥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PQ值、胡富比、E4/E6值和色调系数。相关性分析表明,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碳含量与总有机碳含量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水溶性物质碳含量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从10羽130日龄发病海兰白蛋鸡中分离组织病料,并进行药敏试验及PCR诊断。根据CAV、ALV已有引物,通过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样本均能扩增出584bp和1260bp的片段,即CAV和ALV均为阳性,确诊为CAV与ALV混合感染。测序结果显示,同源率分别可达97.3%~99.1%和98.3%~9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