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8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剑英  吴瑞俊  翟连宁 《土壤》1995,27(4):199-202
黄绵土坡耕地连续12年施肥试验的结果表明,施氮肥对提高作物产量的效果不显著,施磷肥效果较好,氮和磷配合施效果更好,有机肥与氮或与氮,磷配施,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并可减缓土壤肥力的衰退。  相似文献   
2.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流域土壤养分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状况,植被因素及人工熟化过程对黄绵土土壤肥力的影响,水土流失起了关键性作用。不仅如此,还对本地区主要土类的成土过程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带性黑垆土上发育的幼年性黄绵土,其剖面养分分布特征与黑垆土截然不同,它在完整的坡面上养分分布具有特殊性,即坡上部土壤养分含量低于坡下部。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区不同类型农地的养分循环平衡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安塞试验站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实测资料为研究对象,定量研究川地、坡地、梯田不同类型农地养分循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川地、坡地、梯田与农民习惯施肥水平相类似的处理,年养分盈亏量分别是:川地每年每hm2氮素盈余10.2 kg,P2O5盈余56.6 kg;坡地每年每hm2氮素亏损7.0 kg,P2O5亏损14.7 kg;梯田每年每km2氮素盈余104.9 kg,P2O5盈余107.3 kg。退耕还林和实施“坡改梯”工程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农地养分循环不断朝良性方向发展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长期保存的土壤样品是国家科技基础支撑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土壤及环境长期变化研究和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等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科技投入的不断增长,土壤调查强度逐步增大,土壤样品积累速度明显加快,因此,亟需相关的标准规范来指导土壤样品的长期保存。在国家标准《土壤质量 土壤样品长期和短期保存指南》(GB/T32722-2016)的基础上,结合“十三五”期间CERN分布式土壤样品长期保存系统建设经验,本文对土壤样品保存管理策略、土壤样品保存条件要求和土壤样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我国土壤样品长期标准化保存,以及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样品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谷子成熟期的鸟害调查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是中国优质小米生产基地,但谷子成熟期鸟害严重。为了减轻鸟害,在谷子成熟期将安塞县划分为3个区域,采用路线法调查危害谷子的鸟类,以便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危害谷子的鸟类有17种,均为杂食性留鸟,隶属于6科9属,其中鸦科有9种,鸠鸽科有4种。安塞县南部次生林区鸟害较轻,北部典型草原区较重。危害最严重的鸟类为雉鸡和麻雀,其中雉鸡主要集中在沟坡地,麻雀主要集中在村庄旁及川地。在不伤害鸟类的前提下,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物理驱鸟、化学驱鸟等以减轻鸟害。  相似文献   
6.
以1983~199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和室内分析资料为依据,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长期施用氮磷肥效应及平衡特征。结果表明:产量对长期施肥反应明显,不同作物在不同土地类型上,均以配施效果好而稳定。作物吸N,P量与产量规律一致,但随施肥时间延长,吸N,P量呈递减趋势。平衡结果表明:N,P配施土壤N素亏损,川地P素盈余,有机无机配合,N素均有盈余。坡地由于水土流失,除MNP处理外,土壤P素均处亏损状态。由此得出,坡地应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及养分保蓄效应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水土保持试验站3种草本、3种灌木、4种乔木、1种农田共计11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径流小区进行径流和侵蚀泥沙观测,并分别分析其养分含量。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及养分保蓄效应。结果表明,试验区2003年草本的年均径流量为1248m^3/km^2。灌木为843m^3/km^2。乔木为2079m^3/km^2,农田为10672m^3/km^2;草本的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6t/km^2,灌木为1.0t/km^2。乔木为2.6t/km^2,农田为169.5t/km^2。2003年乔木的径流年均氮素损失量5.68kg/km^2,灌木为3.32kg/km^2,草本为2.49kg/km^2,农田为10.80kg/km^2,乔木的径流年均P2O5损失量为0.29kg/km^2,灌木为0.22kg/km^2。草本为0.17kg/km^2,农田为0.49kg/km^2。乔木的侵蚀泥沙年均氮素损失量为2.69kg/km^2,灌木为1.18kg/km^2.草本为7.51kg/km^2,农田为139.95kg/km^2;乔木的侵蚀泥沙年均P2O5损失量为1.51kg/km^2,灌木为0.54kg/km^2,草本为2.78kg/km^2,农田为259.25kg/km^2。在本研究区注意发展和恢复草灌植被,使之尽快起到水土保持作用;另外,乔、灌、草土地利用方式相对农田对径流和侵蚀泥沙有很好的养分保蓄效应。  相似文献   
8.
以新修梯田7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依据,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谷子各部位生物量、养分携出量、养分平衡以及耕层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肥与N、P肥配合施用可提高谷子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养分携出量的大小顺序为籽粒>叶>糠秕>茎,为同类地区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沃特和PAM施用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鉴别沃特保水剂和PAM不同施用方式的施用效果,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开展了撒施、沟施、穴施对土壤水含量和玉米生长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用方式提高了0~10cm土层土壤水含量,而30~40cm土层土壤水含量则随降水量的多少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性。随着玉米的生长,不同施用方式影响的土层深度逐渐加深,从三叶期0~50cm土层增加到成熟期的0~200cm土层,土壤水含量表现为沟施、穴施高于撒施,撒施高于对照。3种施用方式对玉米出苗无显著影响,但均提高了玉米生物量、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了玉米的耗水量,其中沟施、穴施的效果强于撒施。沃特、PAM相同施用方式对土壤水含量和玉米生长无显著影响,且沟施和穴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沃特单位施用量单位面积的增产量高于PAM。玉米生产中,沃特、PAM应以沟施或穴施为主。  相似文献   
10.
陕北坡地长期施肥效应及土壤肥力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