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8篇
综合类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潘遵谱  钱鹤初  吴敬民  许学前  惠茂新 《土壤》1979,11(2):55-61,50
近数年来,苏州地区磷肥有效范围扩大,钾肥也常有增产表现。  相似文献   
2.
绿叶素液肥在水稻等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三年来,稻麦轮作制中免耕效果的研究说明,在多熟制下免耕法对水稻土有防渍促爽,培肥土壤,利于稻麦增产的功效.在此基础上,1982年在本所黄泥土麦茬田上应用灭茬免耕法种植早稻,进一步探索免耕后的施肥技术.材料与方法田间试验设在相邻的两块田内,采用小区与~(15)N微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前作为耕  相似文献   
4.
灭茬免耕法在太湖地区多熟制水稻土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年起,我们在苏南开展了灭茬免耕法(前茬收获后灭茬碎土深5厘米左右)应用效果的研究.三年实践结果初步说明,在多熟制下应用免耕法,对水稻土有防渍促爽、培肥土壤、利于稻麦增产的功效.研究工作主要在平田地区本所黄泥土上两个大区及有关试验田内进行.1980年设稻稻麦三熟制定位试验,有常耕(种稻干耕水旋,种麦旋耕后整细)、常免等处理.1981年设稻稻麦和稻麦两年五熟制定位试验,有常耕及少耕(两年内耕翻一次、前四熟稻麦免耕栽培,第五熟麦常耕栽培)两个处理.各试验田前作均系大元麦,土壤含粘粒(<0.001毫米)25%,有机质2.7%左右,微酸性.同时在所外也设了一些对比田.现就主要结果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基肥不同施用方法对水稻生长及稻田周围水体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表明,水稻基肥机深施及机前全层湿润施较耙面肥增产9-14%,氮肥的稻谷增产量提高55-76%,水稻对肥料氮素的当季吸收利用率提高4.4%-13.0%;水稻基肥(碳铵)机深施及机前全层湿润施用后,氮肥绝大部分进人士层,并迅速呈NH4+态被土壤颗粒吸附.随水流失进人稻田周围水体的N素比耙面肥者减少60%-70%,这对减少N肥损失、减轻N素进入稻田周围水体造成水质污染及改善水环境质量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稻麦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技术对土壤的培肥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秸秆还田4a定位处理对土壤培肥效应的研究表明,土壤养分的变化:秸秆+化肥处理,除全磷、速效磷比试验前稍有下降,但仍高于单篱化肥和无肥对照外,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速效钾,平均每年递增8%。土壤供肥强度:秸秆+化肥自理始终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和无肥两处理。土壤生产能力:秸秆+化肥处理比单施化肥及无肥处理分别提高19.5%、6.3%,达极显著及显著水平。土壤供肥特性:在水稻栽后1  相似文献   
7.
稻田实行免耕(灭茬)可以迅速改善土体爽水性,防治青泥化,为苏南平田地区继续发展各种多熟制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但一些研究报道大都侧重土壤的形态变化及物理结构的描述,而对引起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的水分动态则未有系统的研究.本研究试图通过稻田土壤剖面水分动态的观察,比较常规耕作(干耕水旋)与免耕措施对黄泥土防渍促爽的效应,为研究改善耕作技术和水浆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稻田土壤氮矿化类型与氮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许多研究工作指出:水稻一生所需的氮素主要来自土壤。一些研究还注意到,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强度、容量及矿化类型与水稻生长有密切的关系[3,4]。只有弄清土壤的供氮特征,才能通过施肥技术,协调土壤供氮和水稻需氮之间的供求关系,达到合理施肥和稳产高产的目的。本工作希望用实验室培养方法,测定土壤氮素矿化量及其累积曲线类型,研究其与田间试验中水稻产量、吸氮量及氮肥效应的关系,为预测土壤供氮水平和因土施肥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稻基肥机械深施及肥料运筹方式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IGF—175型旋耕化肥深施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机深施与合理肥料运筹方式相配套,较氮肥基肥面施增产12%~17%,每kg标准氮肥的稻谷增产量从27kg提高到31~39kg,每kg氮素的稻谷增产量自137kg增加到155~195kg水稻对氮肥的当季吸收利用率提高7%~14%。  相似文献   
10.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直接还田的增产及培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湖地区以稻麦 (油 )轮作为主 ,长期以来 ,由于稻麦连续种植以及作物生产的集约化 ,产量大幅度增加 ,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作物自土壤中移走的养分越来越多 ,而近数年来大量氮肥的施用 ,有机肥用量大幅度减少 ,更加剧了土壤养分的失调 ,引起土壤肥力的下降。为了作物稳产高产和培肥土壤 ,充分利用开发土壤资源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进行了秸秆直接还田对稻麦增产及土壤培肥效果定位实验 ,本文是所得部分结果的总结。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1.1.1 田间小区定位实验在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实验场进行。供试土壤为太湖高平田爽水型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