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4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生态红线顾名思义指生态安全保护的底线,是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当前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了国家以强制性法律手段严格实施生态保护政策的导向,更进一步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理清了生态红线的定义和内涵,综述了生态红线划定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概述了划定生态红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生态红线划定理论,详细介绍了目前借助重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禁止开发区划定生态红线的方法并指出其不足之处,继而对研究区生态红线划定中的关键问题以及对应的措施提出了建议,为全面科学研究生态红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近50年气温变化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利用柴达木盆地8个气象站点,1961年-2011年月平均、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数据进行气温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50年来,柴达木盆地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增暖趋势分别为0.54℃/10a、0.43℃/10a和0.74℃/10a,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增幅;增暖在平均最低气温上表现最为突出;四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表现为明显上升趋势,其中秋、冬季增温高于春、夏季,冬季增温贡献最大;各站点气温在空间上表现为较一致的增温趋势,气温增幅从东向西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3.
黄河源区土壤风成母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获取黄河源区代表性土壤剖面风成母质的发育年代,结合区域古环境记录,探讨母质形成的气候背景,为该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颗粒(38~63μm)石英单片再生剂量法,测定黄河源区10个土壤剖面底部风成母质层的光释光年代;利用Malvern 2000激光粒度仪测得土壤的粒度机械组成;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消化法测定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结果](1)该地区土壤平均粒径介于14~37μm,以粉砂为主(体积约占85%);有机质含量介于13.1~41.1g/kg,平均含量为27.2g/kg;(2)黄河源区土壤母质层开始形成时间大多数集中在晚全新世,特别是近2 000a;(3)黄河源区土壤剖面平均厚度为(0.46±0.05)m,土层厚度较薄,风尘堆积速率达(16±0.07)m/ka。[结论]黄河源区现存土壤厚度较薄,有机碳储量较高;土壤主要是在相对干冷的晚全新世气候下发育的,发育模式以风尘加积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利用拉萨市1960-2010年的逐月气象观测资料,对旅游气候主要组成要素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日照等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月均气象数据计算温湿指数THI和风效指数K,确定THI和K对应后的拉萨市各年逐月旅游气候舒适度及等级。结果表明:1)拉萨市旅游气候很舒适的月份极少出现,较舒适期出现在6-9月。3-5月和6-9月体感不舒适,12月-翌年2月旅游气候极不舒适。2)拉萨旅游较适宜期(6-9月)存在的天气、气候障碍包括:紫外辐射强,空气含氧量低,雷暴天气活跃。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以CBERS-02B星CCD图像为数据源的林带提取方法。以MSAVI作为特征指数,经过边缘检测,PC波谱融合生成了较为连续完整的林带边缘线。利用灰度共生矩阵的均值去除面状的果园、苗圃和部分芦苇,从而构建了基于中巴影像的干旱区林带信息提取模型。对仍然没有检测出的极少数不清晰边缘进行了膨胀处理,使其与已检测出的边缘相连接,最后对提取结果矢量化。结果表明:整体提取准确度为91.3%,矢量化结果可靠。文中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不清晰边缘的林带提取,可以用于CBERS-02B星CCD图像林带的自动提取,对其它线状体的提取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青海湖流域草甸土光释光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山草甸土是青藏高原的主要土壤类型,其特征为土层薄、土壤发育微弱,但由于土壤具体的发育时代尚不明晰,限制了对草甸土成土过程和气候背景的理解。选取青海湖流域西南部的橡皮山顶草甸土两个剖面(XPSD1、XPSD2)和东南部的日月山垭口两个剖面(RYS1、RYS2)进行了光释光(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年代学研究,系统分析草甸土中颗粒(38~63μm)石英单片再生法测年的可靠性,探讨了草甸土发育的气候背景。结果表明:(1)OSL测年方法可有效运用于高山草甸土的测年中,释光自检验表明该测年结果可靠。(2)四个剖面的年代结果显示,现存的草甸土主要是晚全新世(4~0 ka)形成的,可能是相对干冷气候下的产物,其成土发育过程以风尘加积为主。(3)橡皮山顶2号剖面底部的黄土母质年代为16.2±1.8 ka,与上部土壤呈假整合接触,存在约14 ka的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7.
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是我国建立的第1个国家级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有重要的地位,分析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江源试验区的MODIS遥感影像等数据及其周边地区的气象资料,结合CASA模型,对三江源试验区2010~2013年的NPP进行估算,并对其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试验区2010年的NPP平均值最大,2010~2013年NPP呈波动变化趋势,先减少后增加;年均NPP总量为68.46TgC/a(1Tg=1012g),年均NPP为144.29gC/m2,NPP的季节变化明显,7、8月的月NPP值最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征,东侧出现最高值,其值为418.94gC/(m2·a);NPP值高低分布情况与植被类型、海拔、坡度、坡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9.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陆地表层重要的碳库,其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关乎农牧业生产活动安排与地表过程研究中关键参数的获取效率。为了探寻适合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土壤有机质遥感反演的响应波段及遥感模型,实现区域像元尺度上的土壤表层有机质估算,本文利用Landsat8-OLI多光谱遥感数据与实地采样数据对青海湖流域表层(0~20 cm)土壤进行了有机质含量反演研究。结果表明:Landsat8-OLI影像的第5、6和7波段是青海湖流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特征波段,基于这3个波段构建的土壤有机质遥感反演三元回归模型(R~2=0.704,P0.001),经实测点验证(RMSE=8.66)与相关文献研究结果验证(RMSE=8.85),精度高、稳定性强、预测趋势平稳。本研究不仅为高寒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快速测定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也为高寒地区的碳库计算、土壤肥力评价、土壤碳循环、农作物估产、草地退化监测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上游地区,横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其土壤保持服务是黄河流域防止水土流失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趋势线法和本文定义的因子影响度等指标方法,使用遥感、降水等数据,识别了黄河上游地区2001—2015年间土壤保持服务变化分区,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探寻了主导影响因子并量化了影响度。结果表明:(1)土壤保持服务下降区主要位于研究区东北部的半干旱、干旱气候区,集中分布在积石峡至河口村的黄河沿岸,上升区主要位于研究区西部、南部的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集中分布在山地和高原。(2)降水是影响下降区土壤保持服务的主导因子,植被覆盖和降水分别是明显和略微上升区的主导因子。(3)面对未来降水的不确定性,提高植被覆盖度是提升土壤保持服务的根本策略,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主导因子影响强度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制定分区分类策略措施提升土壤保持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