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林业   63篇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尾巨桉扦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广林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ucalyptus.grandis)11号组培苗营建采穗圃,以IBA、NAA和 ABT6号生根粉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以400 mg/kg的ABT6号生根粉诱导穗条生根,生根率达94%, 且根系发达,苗木生长健壮;基质红心土的扦插效果较好;春秋季有利于进行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3种不同栽培密度的香樟幼林鲜叶和优株母本的得油率及其主成分芳樟醇含量、樟脑含量的试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的香樟幼林均保持了广林香樟GLC-95良种的经济特性,所存在的差异是因栽培密度、幼林与优株年龄不同所致。3种栽培密度中以5 700株/hm2其鲜叶的得油率、总含醇量和芳樟醇含量最高,分别为1.32%、98.0%和93.4%,但樟脑含量最低为0.1%,综合比较分析,以密度5 700株/h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3.
香樟优良无性系快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得油率1.4%以上,其樟油含醇量96%以上、芳樟醇含量93%以上、樟脑含量低于0.1%的三年生香樟,以当年生嫩枝为外植体进行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无菌活体获取率最高的是每年2、3月接种的,1月接种的次之;筛选出适宜香樟组织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为M S2[M S C a(NO3)2.4H2O 200 m g/L];继代芽培养理想的激素组合为6-BA 3.0~3.5 m g/L IAA 2.0 m g/L,继代周期25~30 d,芽增殖3.5倍,年繁殖数5.31×105;M S2 IBA 3.0 m g/L NAA 1.5 m g/L 氯化胆碱50~100 m g/L是不定根诱导的适宜培养基,生根率达86.7%;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最高的基质是塘泥,成活率达85%。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杉木、马尾松、红荷木、格木四种人工林的三年定位研究,初步获得了四种林木对主要营养元素的生物吸收和归还特点、对土壤养分状况、水分状况、微生物状况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等一系列资料。初步阐明了四种林木凋落物的数量及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研究了四种林木凋落物的分解特点。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林木混交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表明,阔叶树种与针叶树种相比,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生产力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塔拉种子组培芽器官诱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塔拉种子萌发的嫩芽为对象,研究其丛芽发生、生长的技术。结果表明,塔拉嫩芽培养理想的基本培养基是改良MS(MS+Ca(NO3)2100 mg/L);继代芽在改良MS+6-BA2.0 mg/L+NAA0.5 mg/L+20 000mg/L蔗糖培养基,室温(25±1)℃,4 000~6 000 lx自然散射光照条件下,培养28天增殖系数达4.3,叶色翠绿,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6.
研究分析了广西18个油茶种源的蒴果质量和种粒数的变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蒴果质量和种粒数在不同种源间分别存在极显著差异和显著差异,其变异系数分别为25.41%和33.13%;种源间的表型分化系数分别为28.63%和12.38%,蒴果质量和果粒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最后根据蒴果质量和种粒数的信息将18个种源通过聚类分析分为3类。  相似文献   
7.
采用土培法研究了酸性铝处理条件对4个不同耐铝性速生桉无性系(巨尾桉9号、巨尾桉12号、韦赤桉3号、尾叶桉4号)吸收Al、N、P、K的影响。结果表明,桉树对铝元素的累积均主要在根部,且在Al处理后根部Al含量增加幅度最大,耐铝无性系巨尾桉9号平均增幅为43.0%,耐铝性最差的尾叶桉4号平均增幅达95.6%;巨尾桉9号根部的N含量大幅度提高,是耐铝型基因型的一种特殊耐铝机制;而对P的吸收则因不同无性系和不同部位存在着促进或抑制作用,与耐铝性的大小不成正比关系;铝胁迫均促进了不同耐铝型桉树无性系对K的吸收,K可能是桉树植体内普遍存在的铝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红锥栽培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结构。[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人工选育的广西3个种源的红锥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9条引物共扩增出113条带,其中62条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比例(PPF)为54.87%,单个居群的多态带百分率PPF为46.90%~47.79%。在物种水平上,期望杂合度(Hpop)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1366和0.2198。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275,表明经人工选育后的红锥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内的个体占87.25%,12.75%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间。各群体之间的遗传一致度I为0.9593~0.9765,红锥群体水平的基因流Nm为3.423。[结论]ISSR-PCR方法可以有效地揭示红锥栽培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结构。  相似文献   
9.
对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在不同高度(5、10、20、30、40、50 cm)伐桩的萌芽性能和生长量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萌芽点数不受伐桩高度影响;桩高为30 cm时萌芽条地径最大;单株平均生物量、萌芽条数、萌芽条高度随着伐桩的增高先增加后减小,且在桩高为20 cm时出现最大值,适合应用于樟树萌芽原料林营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刺栲 (Castanopsishystrix)混交林、马尾松纯林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的积累、分配及循环规律的研究 ,结果表明 :松、栲混交林各元素积累量的分为N >K >Ca >P >Mg ,松纯林为N >K >P >Mg >Ca ;混交林营养元素总的归还量比纯林高 ;N、P元素的循环系数混交林比纯林分别高70 5 %、 4 0 0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