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202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辅酶F_(420)及其在厌氧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产甲烷细菌所特有的一种辅酶——辅酶F_(420)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生物化学作用,介绍了近年来用辅酶F_(420)作厌氧处理装置的参数的研究成果和测定纯的辅酶F_(420)和厌氧污泥(或反应装置内混合液)中的辅酶F_(420)的浓度的方法。作者认为用辅酶F_(420)的含量间接表示厌氧装置内产甲烷菌的含量或产甲烷能力是一种合理的方法。本文报导了作者最近提出的一种不用纯的辅酶F_(420)作标准样、直接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厌氧污泥中的辅酶F_(420)的浓度的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由上流式厌氧污泥层反应器培养的四种颗粒污泥分别以甲酸盐、乙酸盐和丁酸盐为底物时pH影响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所试颗粒污泥利用甲酸盐的最适pH为7.0—7.5,利用乙酸盐的最适pH为7.0—7.5,利用丁酸盐的最适pH为7.0左右。通过各种底物的代谢速率比较,证明了乙酸盐的代谢速率在有机酸降解产甲烷过程中起限速作用。  相似文献   
3.
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其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叙述了容积21升的小型厌氧升流式污泥层(UASB)反应器内污泥在35±1℃下的颗粒化过程。进料分别用工业葡萄糖液和啤酒厂废水,接种污泥用双层沉淀池消化污泥。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启动运行阶段、颗粒污泥出现阶段和颗粒污泥成熟阶段。颗粒污泥直径约0.1~2毫米,比重约1.05,在反应器中的 SVI 为21毫升/克 SS,最大 COD 去除速率为1.2~1.9克 COD/克 VSS·日,辅酶 F_(420)含量在0.13~0.29微摩尔/克 VSS,有很好的沉降性能和产甲烷活性。污泥颗粒化后的反应器处理啤酒厂废水的 COD 容积负荷达30公斤/米~3·日,COD 去除率90%左右,水力停留时间可至3小时。颗粒污泥的 VSS/SS 可高迟0.85,含有铁、镍和锌等元素。作者认为中温条件下培养颗粒污泥的基本条件有:(1)COD 污泥负荷大于0.6克 COD/克 VSS·日;(2)表面负荷大于0.4米~3/米~2·时;(3)有适当的营养物、存在微量元素和无抑制物,pH6.5~7.2和35~40℃培养温度;(4)排除沉降性差的絮状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继海洋中的微塑料污染受到广泛关注后,土壤微塑料的环境风险逐渐受到重视,有关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本文总结了迄今为止的有关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研究成果和进展,阐明了当前国内外农田微塑料污染现状;详细论述了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以及不同源对农田微塑料污染的潜在贡献;对农田微塑料污染现有的研究方法尤其是采样方案和微塑料的提取技术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论证;探讨了微塑料在土壤中的迁移、老化、与其他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等环境行为和归趋,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效应和生态风险,并重点关注了微塑料污染对于农田土壤质量和食品安全带来的挑战;最后列举了部分现有的微塑料污染防治策略及其对农田中微塑料污染防治的意义,并对未来土壤中微塑料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文章认为,农田土壤的塑料与微塑料来自多种源头,其中塑料固体废物尤其是农业地膜是农田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微塑料进入土壤后,在外界物理、化学与生物等因素扰动或作用下,会发生不同尺度的迁移转化甚至生物反应,造成广泛的环境生态影响,主要有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土壤动物、植物生长等的不利影响,从而损害土壤健康,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此外,细小的微塑料颗粒尤其是纳米塑料存在经由食物链向人体富集的潜在风险。塑料在土壤环境中可能被生物碎化与缓慢生物降解。考虑到微塑料在环境中的广泛分布,持久性和生态风险,结合各国现有的防治策略,提出了相关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