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1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论论述了北洛河流域自然和社经概况及水土保持现状;分析了北洛河流域治理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北洛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了远景目标及对流域治理开发的建议和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2.
论地埂利用     
本文面对当今耕地日益锐减的严峻形势,用大量的事实阐述了地埂利用的可行性和普遍意义。地埂利用,就是在被一般人们忽视了的田坎地埂上,种植林、豆、果药等经济植物。它既能挖掘土地潜力,优化土地利用组合,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又能巩固地埂,稳定基本农田,保持水土,促进粮食产量提高,缓解林粮、果粮争地矛盾。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值得重视推广。  相似文献   
3.
韩城市花椒护埂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韩城市山塬地区的群众,在地埂上栽花椒,以椒促农,农椒互补,粮椒双丰收,使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为我省在地埂利用方面树立了一面先进旗帜。为了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我们组织地、市有关部门的同志深入实地作了大量现场考察,并和有关领导、行家进行了座谈,查阅了资料。经过分析研究,认为该市的花椒护埂,方向正确,经验丰富,规模宏大,集中连片,效益突出,在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增加群众收入方面有很大突破,值得大力推广。最近,有关部门组织专家鉴定,韩城花椒护埂获得“全国领先水平”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1999年以来,陕西省在全面启动山川秀美工程建设中,由于工作涉及部门多、层次多、内容多,对一些问题认识和做法不一致。笔者和有关同志对全省10个地(市)36个县(市、区)80多个乡镇做了一些调查,听取了不少领导、专家、科技人员、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大家反映强烈,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国营大型先进企业耀县水泥厂,在矿山生产中,对于剥离的大量黄土、山皮,没有采取有效的拦挡措施,造成泥沙下泄,淤积水库,掩埋农田,影响交通,增加河道含沙量,危害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根据《水土保持工作条例》和陕西省颁布的《关于制止开荒和在采矿、筑路等基本建设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暂行规定》,给予罚款20万元的处理。这笔罚款,一部分交给当地居民,补偿部分损失,另一部分交当地水土保持部门,用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并要求厂方在今后的矿山生产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预防新的人为水土流失发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广大农村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成就,走完了农村经济改革的第一步。目前,广大山区,户包治理小流域迅速发展,出现了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开发荒山、荒坡(包括荒沟、荒滩、荒沙、荒水)的生动局面,促进了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迈开了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中心的农村经济改革的第二步。为了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适应当前农村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就治理荒山、荒坡与农村经济改革的关系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国家对陕西省大幅度投入水利水保经费 ,有力地促进了山川秀美建设 ,但由于资金渠道和管理部门多样化 ,出现了机构重叠、业务产叉等一系列新问题。经费多但如果管理不善仍会影响陕西省水利水保工作的正常进展。笔者一些调查研究 ,旨在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加快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在“四化”建设中人为水土流失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化”建设中,人为水土流失的类型主要有山原区筑路造成的水土流失;开矿和采石造成的水土流失;兴修水利水电工程,乱弃沙石废土造成的水土流失;山原区建厂盖楼等基建工程和修建民房造成的水土流失;城乡工业企业排放大量粉尘、废渣、污染水源,加剧水土流失;毁林毁草开荒,陡坡开荒,造成人为水土流失;广种薄收、顺坡耕种、经济林垦复等旧的生产习惯,加速了水土流失;山原区居民发展木耳、天麻等副业生产,破坏了植被,加重了水土流失;城市垃圾、炉灰乱堆乱倒造成的水土流失。这9种类型,随着建设的蓬勃发展,有日益严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10.
陕南秦巴山区大小川道,是当地的精华,群众长期来埋头在川道束水造田,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少川道仍然摆脱不了洪水毁灭性灾害,有的已经反复冲修若干次,有的已被泥沙吞没。山上坡陡耕地少,而且面积逐年下降,地力减退,几十年来陕南人均耕地由0.20hm2多下降到670m2多,不少县已不足670m2。为了保护基本农田和延长川道利用寿命达到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分析了产生灾害的原因,提出了川道治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