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7篇
综合类   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上升到生态安全的层面.以人类生存安全和理想人居环境为目标,基于空间数据和统计资料,利用景观安全格局原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构建了包含基本保障格局-缓冲格局-最优格局3个级别的水安全格局、地质灾害安全格局、大气安全格局、生物保护安全格局和农田安全格局,叠加得到高明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明区建设用地扩展最优方案和生态功能分区.结果显示,并非生态安全格局水平越高,城乡发展模式越优,缓冲生态安全格局下的高明区建设用地扩展模式,最可能实现生态安全保护与城镇扩展的和谐发展.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明确了区域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区,为区域生态功能分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农村人口城镇化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农产品消费市场、增加非农就业、带动周边农村的土地及物业升值等机制影响农民增收,以广东近30年的发展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长约1.23%。指出广东应继续推进和优化农村人口城镇化战略,通过农村城镇化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等,从根本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以珠海城郊新建开发区南屏科技工业园区为例,通过 5 个土壤剖面采样与室内分析测定,研究了工业园区建设期间景观突变对土壤环境特征垂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H 值和重金属元素 As、Hg、Cu、Pb的含量垂直变化明显,并且随剖面样点的不同,变化情况有较大差异。剖面 SP-A 和 SP-E 上层呈酸性,下层呈强碱性;As、Hg、Cu 含量垂直变化相似,5 个剖面均呈上低下高趋势;而 SP-A、SP-B 和 SP-C 3 个剖面土样 Pb 的含量,上层明显高于下层;有机污染物六六六与 DDT 在各剖面土样中均可检出,平均含量分别为 9.77 × 10-3mg/kg、8.09 × 10-3 mg/kg,但垂直变化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珠海正坑小流域土壤与氮、磷养分流失估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壤及土壤养分流失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形式。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小流域——正坑小流域为研究区,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流域数字高程模型并获取下垫面相关参数,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固态污染物负荷方程,进行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正坑小流域年土壤流失量为455061.60kg,旱坡地和果园两类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具有相对较高的侵蚀模数;土壤N、P养分流失年负荷量分别为6335.32,1150.35kg,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贡献率不同,水田中氮、磷流失对非点源污染负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并总结香港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和气候行动的有益经验,可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减排行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脱钩指数和LMDI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1992—2015年香港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特征、结构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香港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已初步实现达峰,峰值均出现在2014年;2015年碳强度比2005年降低了40.82%,已实现2030年目标;(2)香港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为非常理想的强脱钩状态;(3)能源消费碳排放对香港碳排放总量起的是减排作用,非能源消费碳排放起的是增排作用;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碳排放系数和碳强度这3个驱动因素的累积影响对香港起了积极的减排作用,能源强度因素贡献最大;人均GDP、人口、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结构因素的累积影响对香港一直起增排作用,人均GDP和人口因素的累积增排贡献最大,高耗能的发电行业能源消费比例和碳排放比例居高不下是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结构因素起增排作用的重要原因。清洁发电、节约用电是未来香港气候行动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以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地区广东省东莞市为例,利用Landsat/TM资料反演地表真实温度,将反演结果与土地利用分类数据进行叠加分析,获取不同地类的地表温度信息.通过引入效应和权重概念、改进现有热贡献指数、建立冷贡献指数等,形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热环境效应的定量评价体系.结果表明,热效应的大小顺序为:水域<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热贡献指数大小顺序为:水域<草地<林地<耕地<建设用地,冷贡献指数大小顺序为:草地<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水域.水域具有最小的热效应-4.427℃、最大的冷贡献指数35.765%,对区域的低温效应显著;建设用地具有最大的热效应3.132℃、最大的热贡献指数59.628%,是区域内高温区最集中的地类.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20世纪以来的一个全球性进程,与此同时,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并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在简单介绍热力学原理的基础理论、城市化概念特别是城市化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从系统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与热力学熵原理的相似性。由此提出在城市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中借鉴热力学方法,提出了城市化环境影响评价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城市环境熵”模型。最后,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化河水质量影响评价为例,运用“城市环境熵”模型进行了具体计算,结果表明,用此模型的评价结果与用均值化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相对误差为6.67%。可以认为用城市环境熵模型法来评价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广东省农业比较投资率的年度比较、农业集约化的国际比较及对现有投资模式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间估算,得出广东省农业投入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的结论。同时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已投入资金效果的发挥。文章认为应当对农村系统的资金流动及相应软环境建设给予足够重视,采取相应措施以如期实现广东省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2003年的生态踩占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利用生态踩占(Ecological Footprint,EF)模型定量研究广东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①2003年广东省的人均生态踩占面积为1.7338hm^2,而实际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424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0914hm^2,广东生态踩占是其生态承载力的2.7倍。②从人均生态踩占的供需结构看,耕地、草地和化石燃料用地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林地和水域相对平衡,而建设用地供给充足。③结合以前研究,从1999年到2003年广东省生态承载力有所提高,但是生态踩占需求越来越大,生态赤字有比较快的上升趋势;④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广东省的人均生态踩占需求中等。但人均生态赤字很高。总的来说,广东省的生态踩占已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已对生态系统构成极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效益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992~2012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计算了广东省、江苏省和全国的产业结构转变度、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结构偏差系数,通过与江苏省的对比,分析了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效益优劣,并进一步分析了广东省珠三角、东翼、西翼和山区的产业结构效益。结果表明:广东省产业结构转变度年际变化较大、连续性差;广东省就业结构的调整明显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发挥作用的机制受到阻碍,产业结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广东省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效益较低,第二产业结构效益较高,但相对优势减弱;在4个区域中以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效益最高,其次是东翼和山区,西翼产业结构效益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