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80年代黄河流域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70、80年代黄河输沙量明显减少,引起了社会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在分析、汇总黄河上、中游30多条主要交流水沙变化及其原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成果进行调整和补充,提出了80年代黄河三门峡水库以上流域水利、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作用研究成果:采用水文法计算结果是,实测年均减沙量为9.049亿t,计算年均减沙量为11.806亿t,其中降雨偏小影响的减沙量为4.078亿t,水利措施的年均减沙量为2.514亿t,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量为5.214亿t;水保祛计算年均减沙量为11.577亿t,其中水土保持措施的年均减沙量为4.985亿t。  相似文献   
2.
论股份制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许春霞,周存旭,路振广,韦彦学(河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03)新中国建立40多年来,河南省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省初步治理水土流失3.24万km2,治理程度达53%。在治理初期,治理形式多以乡、...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水资源十分短缺,已成为制约流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黄河下游日趋严重的断流现象,引起了中央领导、国家主管部门和有关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上、中、下游兼顾,近、中、远期结合,开源与节流并重,实行降水资源与河川径流开发利用并举。在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和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64万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3万km2,主要分布在丘陵沟壑区、高原沟壑区、土石山区和风沙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造成这些地区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群众生活十分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上述4个水土...  相似文献   
5.
全国首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试验示范县通过验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首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试验示范县通过验收1996年9月10日~14日,陕西长武、甘肃径川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试验示范县分别通过黄委会及所在省市专家、领导的验收。长武、径川是1991年经水利部同意,由黄委会批准立项被列为全国首批试点县的。经过5年...  相似文献   
6.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方略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43 万k m 2 ,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达16 亿t ,侵蚀严重的部位年土壤侵蚀模数高达2-0~3-0 万t/k m 2。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形态复杂,水力、重力、风力侵蚀均存在,沟壑产沙量占流域产沙量的50 % ~60 % 或更多。实施“坡沟兼治,综合治理”的方略,应坚定不移地抓好基本农田建设,有计划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实行退耕还林还草。黄土高原主要水土流失地区,宜就地解决群众吃粮问题为好。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河龙区间面积11.16万km2,60年代年均输沙量9.525亿t,年均输沙模数8535t/km2。考虑水库等栏沙,还原计算的年均产沙量为9.824亿t,扣除轻微流失面积3.82万km2及其年产沙量0.297亿t,黄土丘陵沟壑区7.34万km2面积上年均产沙量9、527亿t,年土壤侵蚀摸数为12980t/km2,比年均输沙模数高出52.1%。在小流域泥沙来源分析中,将坡长20m径流小区的年产沙模数改正为自然坡长的年产沙模数,加上坡面浅沟汇流加大冲刷的作用,未治理坡耕地年产沙模数在15000t/km2以上。由此算得的小流域各地类年产沙模数,作为工程规划设计和计算水土保持减沙作用的依据较为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今后黄河流域水保科研工作的发展,有三个主要方面。1)水土保持为黄河减沙的研究:答复水土保持减少入黄泥沙的程度和生效时期问题。2)水土保持在流失区创造财富的研究。3)水土保持基础工作研究:自然资源普查;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的制订;水土流失的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水土保持法》颁布了。从而使我国进入了依靠法制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新阶段。《水土保持法》的主要特点是提出了“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这是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和多年经验的总结,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