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9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能更好地指导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推进我国土地整治的景观生态型建设,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法和灰色星座聚类法将研究区进行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的77个分区单元可以划分为自然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半自然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和人文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3种类别,并根据各分区的自然属性、土地集约利用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特征,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的土地整治发展方向。说明湖北省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研究能够为区域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土坡面细沟侵蚀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沟侵蚀是黄土高原地区坡面土壤侵蚀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土壤剥蚀—搬运—沉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开展细沟侵蚀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坡面土壤侵蚀机理与建立水土流失模型具有重要意义。从野外调查研究、室内模拟研究及细沟形态定量化等3个方面对坡面细沟侵蚀与特征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细沟侵蚀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水土流失监测是水土保持研究和应用的基础工作。研究水土流失监测指标是为了提高水土流失监测的科学性。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喀斯特山区乡村聚落水土流失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水土流失监测指标。以乡村聚落水土流失为核心,初步建立了喀斯特山区乡村聚落水土流失监测的定性定量指标,包括农业生产、人居生活、经济发展、生态保育及旅游休憩等5个要素23个指标。新的指标体系既保留了传统的监测指标,如降雨、地表径流量、土壤等,又加入了新的体现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特点及乡村聚落变化的指标,如土地石漠化指标、地下漏失量及旅游休憩指标等。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了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监测水平,促进喀斯特山区生态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L.)是松柏类等林木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山东泰安、威海等地发生严重。本文利用引诱剂诱杀、饵木诱杀和释放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与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等无公害技术对褐梗天牛进行了室内外防治研究。Ⅱ号引诱剂诱捕效果最好,30 d平均诱捕量为69头。饵木诱杀每个样木平均诱捕量为63头。管氏肿腿蜂防治褐梗天牛幼虫的室内效果最高达71.00%,不同蜂虫比之间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林间释放管氏肿腿蜂对直径为10~15 cm被害木中的天牛幼虫的寄生率最高,为8.43%。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效果较好,室内当花绒寄甲成虫和天牛幼虫量为5:1时的寄生率最高,为80.02%;林间每株树释放20头花绒寄甲成虫的寄生率最高,达58.80%。结果表明,这几种防治技术都对褐梗天牛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在防治中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活体植物叶片水分检测仪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近红外光谱区,采用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及新型的光频转换芯片TSL230,研制快速无损、可现场测定植物叶片水分含量的透射式检测仪器。仪器整体由信号采集系统、单片机系统及相应的软件支撑、校正模型组成。其信号采集系统采用近红外LED光源,890 nm和980 nm的窄带干涉滤光片和光频转换芯片。光频转换芯片的使用简化了信号采集电路,减少了噪声的引入。该文介绍了该仪器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对紫荆叶片水分含量的建模及预测。预测结果与水分真实值基本一致,二者相关系数为0.900。仪器具有较高的重复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与其他水分测量仪相比,该仪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重量轻、超低功耗、抗干扰等特点。试验结果表明本仪器可在田间现场对植物叶片水分含量进行快速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6.
水蚀过程中裸露陡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坡耕地上,农业耕作措施改变了地表微地形,对坡地土壤侵蚀过程产生影响。深入了解耕作措施对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以便为开展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30°陡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对采用人工锄耕、人工掏挖和等高耕作的裸坡地土壤侵蚀特征进行研究。用相同坡度平整坡地作为对照措施。降雨强度为60,90,120mm/h,降雨历时80min。结果表明:(1)在陡坡耕地上,在雨强为60,90mm/h时,3种耕作措施都具有延缓坡地产流的作用,但在雨强为120mm/h时,人工锄耕和人工掏挖坡地产流开始时间与平整坡地无显著差异(P0.05);(2)对采用等高耕作的陡坡地,在3个降雨强度下,累计产流量均低于平整坡地,但采用人工锄耕和人工掏挖的陡坡地与平整坡地相比并无明显规律;(3)在降雨强度为120mm/h时,耕作陡坡地地表径流含沙量较高,土壤侵蚀量是平整坡地的2~5倍。因此,在裸露陡坡耕地上,当降雨强度偏大时,采用农业耕作措施不仅不能降低土壤侵蚀发生,反而会增加。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蓝莓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了代表性病原菌株Y2,科赫氏法则证明Y2是引起蓝莓叶斑病的病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综合鉴定菌株Y2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Y2在PDA培养条件下,气生菌丝较发达,菌丝呈白色、密集,基质背面呈淡黄色,分生孢子单生,褐色,卵圆形、倒棒形,有纵横隔膜。该菌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察氏培养基,产孢最适培养基为WA培养基;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产孢最适温度为5℃;菌丝对碳源葡萄糖利用效果最好,但麦芽糖能更好地促进Y2产孢;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产孢最适氮源为硫酸铵;全光照适宜菌丝生长,但全黑暗促进Y2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pH值为7。通过Y2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能够为蓝莓叶斑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敲除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中碳源代谢调控因子FgCreA,并对其营养生长、有性生殖和致病力等方面进行研究,为研究禾谷镰孢中碳源代谢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酵母数据库SGD和NCBI数据库中的序列,利用酿酒酵母中碳源代谢调控因子Mig1确定禾谷镰孢中的碳源调控因子FgCreA;在NCBI数据库中检索其他物种中碳源代谢调控蛋白,使用Clustal W2软件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并用MEGA5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同时在Inter Pro Scan网站上预测其蛋白结构域;在NCBI数据库中检索与禾谷镰孢碳源吸收相关的结构基因和真菌毒素DON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调取起始密码子上游1 000 bp的片段,预测FgCREA基因结合位点位置;用Primer5软件设计引物,利用Split-PCR和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的方法进行基因敲除,并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验证获得FgCREA基因敲除突变体Fgcrea。根据突变体Fgcrea营养生长、有性生殖和致病力等方面的变化分析FgCREA的功能。【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明确禾谷镰孢中只有一个碳源代谢调控因子基因FgCREA(FGSG_09715),氨基酸序列416 aa,共包含两个保守的C2H2锌指结构区域。FgCreA同源蛋白在各类真菌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源性,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禾谷镰孢碳源吸收相关结构基因(XYL2、ARA1、ICL1、PG1、SUC2)和真菌毒素DON生物合成相关基因(TRI1、TRI3、TRI4、TRI5、TRI6、TRI7、TRI8、TRI10、TRI12、TRI101)启动子区均含有FgCREA DNA结合位点。采用Split-PCR技术和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获得并验证了两个FgCREA基因敲除突变体。表型观察发现,突变体Fgcrea的生长速度与野生型相比下降90%;分生孢子形态正常,但产孢量与野生型相比降低88%;有性生殖阶段,突变体Fgcrea可以产生正常的子囊壳、子囊和子囊孢子,但需要比野生型长20—28 d;突变体Fgcrea对钠盐较敏感,侵染小麦穗不发病。【结论】获得禾谷镰孢碳代谢调控因子FgCreA敲除突变体,明确FgCreA参与营养生长和有性生殖,并能够影响致病过程。但是否影响相关结构基因的转录水平和DON生物合成仍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升大型农业展会服务效果,探索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新渠道,以第十九届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以受访者职业为判别因子,从交流展示功能、技术推广功能、主题宣传功能3个维度对农业高新技术展会的功能进行绩效分析和现状评价。结果表明:该届展会在改善现场服务、支持农业新技术传播及扩大宣传效果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大提升潜力,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CW-GRAP模型的随州市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更科学地评价土地整治综合效益对土地整治战略部署具有重大意义,以湖北省随州市土地整治为例,力图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做有益探索。采用组合赋权法,提高权重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综合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随州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随州市土地整治效益显著,但地区差异较明显,随县土地整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单项效益的关联度分别为0.300 9,0.276 3,0.256 1;广水市土地整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单项效益的关联度分别为0.289 4,0.253 1,0.249 2;曾都区土地整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单项效益的关联度分别为0.270 0,0.248 4,0.269 4;随县、广水市和曾都区综合效益的关联度分别为0.281 4,0.266 6,0.261 8;整体来看,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较差,除了曾都区的生态效益略高于社会效益外,其他两地生态效益均滞后与经济和社会效益。CW-GRAP模型考虑了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模糊性特征,是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能为鄂西北地区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