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3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长寿湖表层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连续提取法对长寿湖15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磷的生物有效性和评价了沉积物的污染性。结果表明:①无机磷(IP)是长寿湖表层沉积物总磷(TP) 中的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占总磷(TP)的74.82%,有机磷(OP)只占较小部分。②无机磷(IP)中自生钙磷(Ca-P)所占比重最大,各形态磷所占比重大小依次为:Ca-P﹥Fe-P﹥Detr-P﹥Ads-P。③相关性分析表明,总磷(TP)的含量及分布主要受到无机磷(IP)的影响,无机磷(IP)受到自生钙磷(Ca-P)的控制。④长寿湖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生物有效磷的含量为412.13~713.25μg•g-1,平均占总磷(TP)的89.98%,具有很强的释磷潜力。⑤长寿湖表层沉积物呈中度污染,应加强监测和治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后期,全球增暖趋势明显,受此影响,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的气候也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选取了其中东部1961~2006年的5个代表站点气温、降水量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对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中东部近5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进行分析,找出其变化趋势,为敏感的交界带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防御以及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近50年交界带中东部气温呈不显著上升趋势(0.09 ℃/10年),其中长葛的气候倾向率为0.18 ℃/10年,是年平均气温倾向率的2倍。夏季气温呈负趋势,秋季正处于较暖时期,冬季气候从冷干型逐渐转向暖湿型。年降水量倾向率为15.9 mm/10年,趋势系数为0.16,降水量增加的趋势呈现出从西向东递增的格局。夏、冬季降水表现为正趋势,而春、秋季降水呈负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安徽淮北平原农业区耕地面积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为保障区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0~2013年相关统计资料,采用耕地动态度、耕地指数及耕地重心模型对淮北平原农业区的耕地面积时空格局演变进行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耕地面积时空格局演变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1)2000~2013年淮北平原农业区总耕地面积及其大部分县(区)耕地面积小幅减少,其余部分市辖区耕地面积有一定增加;(2)淮北平原农业区的耕地在空间上呈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2000~2013年耕地重心总体上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转移,但迁移幅度不明显,并未影响研究区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农业区耕地面积时空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为社会经济与城镇化、农业生产能力和灾变。【建议】加强现有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后备土地资源;依靠科技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完善土地管理政策,保障农户切身利益;控制人口数量,树立耕地资源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长寿湖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的赋存特征,于2009年4月采集了该湖15个样点的表层沉积物,利用化学提取法测定并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氮的赋存形态和污染程度。结果表明:(1)长寿湖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的含量为1 240.0~5 110.0mg/kg,其组成部分为有机氮(ON)、无机氮(IN)中以氨态氮(NH4+—N)为主。(2)各形态氮的变异系数均为0.1~1.0,属于中等强度变异。(3)水流作用对长寿湖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分布和迁移起到重要作用,养殖活动对其影响并不显著;水位高低对氮的分布也有一定影响。(4)相关性分析表明,总氮(TN)的含量和空间分布几乎完全受到有机氮(ON)控制,无机氮(IN)的变化主要受到氨态氮(NH4+—N)的影响。(5)长寿湖表层沉积物的污染较为严重,应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AHP的长寿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is a focus and hot spots field of ecological research, there is no unified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First, according to the area physical, human features of the Changshou lake and existed research, We established ecosystem health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has included three secondary indexes :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dicators, the function indicators and the socio - economic indicators, and has 20 indicators. Second, we assess the Changshou lake ecosystem with the ecosystem health index which based on the fuzzy AHP.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in 2006, the Changshou lake ecosystem health index was 0. 471, it is showed that the ecosystem is in sub health, the mainly reasons is its upper reaches of the Di- anjiang county, Liangping county long - term discharge of industrial sewage and pollution of fencing fish.  相似文献   
6.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生物量及其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三江平原毛果苔草-狭叶甜茅湿地生态系统与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两类湿地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生物量总量、各组分生物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求出了两类湿地地上生物量的绝对增长速率与相对增长速率.结果表明,两类湿地绝对增长速率与相对增长速率最大值分别为11.4711g./m2.d、20.3733g./m2.d和0.0635g./m2.d、0.0725g./m2.d.此外,对这两类湿地生物量总量及各组分生物量的季节动态进行了一元非线性回归模拟,建立效果比较理想的三次抛物线模拟模型,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  相似文献   
7.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生物量及其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三江平原毛果苔草-狭叶甜茅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两类湿地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生物量总量、各组分生物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生物量时间的变化求出了两类湿地地直生物量的绝对增长速率与相对增长速率。结果表明,两类湿地绝对增长速率与相对增长率最大值分别为11.4711g/m^2.d、20.3733g./m^2.d和0.0635g./m^2.d、0.0725g./m^2.d。此外,对这两类湿地生物量总量及各组分生物量的季节动态进行了一元线性回归模拟,建立效果比较理想的三次抛物线模拟模型,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业生产条件差,社会经济水平低。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三峡水库淹没面积大,移民人口数量多,大量的基础设施需复建,土地紧缺和环境承载压力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加剧。在搞好移民迁建的同时,如何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库区生态环境,确保三峡大坝安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9.
乌江流域1956-2014年降雨特征及输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乌江流域的降雨特征及输沙效应,为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恢复、防灾减灾、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提供重要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累积距平法、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了乌江流域年际、年代、汛期降雨特征,以及降雨侵蚀力和人类活动对流域输沙效应的影响。[结果]①1956-2014年,乌江流域年降雨量和年侵蚀性降雨量均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研究时段内大致经历了少雨-多雨-少雨-多雨-少雨5个年际变化阶段。②乌江流域在1970-1979,1990-1999年为多雨时期,流域内59 a中约有32.57%的降雨为侵蚀性降雨,且多发生于1960-1979年。③乌江流域汛期降雨以侵蚀性降雨为主,侵蚀性降雨主要发生在6月。④通过建立乌江流域年输沙量和年降雨侵蚀力双累积曲线方程,计算得出1984-1989,1990-1999和2000-2013年降雨侵蚀力的贡献率分别为15.55%,2.84%和12.46%;1990-1999年降雨侵蚀力对输沙变化的影响程度最低。[结论]乌江流域的降雨侵蚀产沙更多地发生在汛期,1983年后人类活动对输沙量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