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1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Tullgren干漏法,研究位于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盐生植物园内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情况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的10个样点中,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生境条件下变化很大,但是大多数样点内的表聚性特点明显;蜱螨目是该地区的主要优势类群,另一优势类群弹尾纲个体数量变化大,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黄河三角洲盐生植物园内土壤动物的多样性与均匀度变化趋势一致。各样点内优势类群蜱螨目的数量巨大,严重影响其他物种的数量和分布,对聚类分析影响较大,最终导致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和Jaccard相似性系数的聚类分析结果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程仕伟  刘林德  付荣恕 《土壤学报》2011,48(6):1260-1264
以刺巴西甲螨作为受试生物,辛硫磷为污染物,采用两个辛硫磷处理时间(48 h和96 h),测定六种酶(乙酰胆碱酯酶、腺三磷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随辛硫磷浓度变化的趋势。结果显示了刺巴西甲螨体内酶活性与辛硫磷浓度间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可为生物指示土壤辛硫磷农药污染提供参考依据。其中乙酰胆碱酯酶和腺三磷酶随辛硫磷浓度增加及处理时间延长表现为抑制效应,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总体表现为诱导效应。  相似文献   
3.
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型底栖动物生活在水域环境的“底栖区”,是污染检测领域研究的焦点。文中论述了大型底栖动物在水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及水层一底栖耦合中的作用,环境对底栖动物的影响及底栖动物与其它生物的相互关系也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水体突发性事故应急监测技术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急监测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与善后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在水体污染物含量突发性升高的情况下,目前尚无对其实现原位、实时、快速的有效监测方法。作者讨论了水体突发性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进展,对基于生物毒性的水体突发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5.
2011年,对南四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季度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4门19科40属49种。其中软体动物19属22种,水栖寡毛类7属10种,水生昆虫10属13种,其它4属4种。底栖动物密度变化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生物量秋季>冬季>春季,其中软体动物生物量占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95%以上。根据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得出南四湖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多样性春季>秋季>冬季。  相似文献   
6.
2010年春季,对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并对保护区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底栖动物共40种,其中水生昆虫27种,占总种数的65%;寡毛类7种,占17.5%;甲壳动物4种,占10%;软体动物1种,占2.5%;其他动物2种,占5%。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底栖动物群落主要由摇蚊幼虫和寡毛类组成。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是3620 ind/m2和8.64 g/m2。聚类分析表明,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L样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其它样点差异明显。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生物学污染指数、科级水平生物指数和生物指数对保护区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水质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网袋法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群落由3门10纲动物组成,其中蜱螨亚纲动物(螨类)和弹尾纲动物(跳虫)为土壤动物群落的优势类群,分别占总数量的67.86%和19.94%;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加入适量氮肥,对土壤动物及优势类群数量的变化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数量发生的高峰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灭多威对日本青鳉和大型溞乙酰胆碱酯酶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秀娥  曾阳  付荣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950-5952,600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灭多威对大型溞和日本青鳉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灭多威对大型溞和日本青鳉的24 h LC50评价其毒性大小,并采用Ellman方法检测灭多威对生物体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灭多威对大型溞幼溞和日本青鳉的24 h LC50分别为9.83和185μg/L。随着灭多威暴露浓度的增加,对大型溞幼溞和日本青鳉AChE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在体内试验中,在灭多威连续暴露下乙酰胆碱酯酶的相对酶活总体呈下降趋势。在体外试验中,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灭多威对AChE活性的抑制率与暴露时间呈一定的线性关系,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结论]体内和体外试验的结果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研究污染物对生物体酶活的影响时,应分别进行体内和体外试验。  相似文献   
9.
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黄鳝的急性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美  付荣恕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99-5000
[目的]研究高效氟氯氰菊酯对黄鳝的毒性作用,为安全使用农药提供参考。[方法]将体长26.6~29.9 cm,体重17.68~21.51 g的黄鳝置于水簇缸内,采用常温静水试验法进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黄鳝的急性毒性试验。按等对数间距设置0.055 2、0.038 1、0.026 30.018 10、.012 5μg/L高效氯氟氰菊酯的5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观察黄鳝24、48、729、6 h的存活、中毒及死亡症状。[结果]随着药液浓度上升和浸泡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黄鳝的平均死亡率均逐步上升。至48 h时0.055 2μg/L浓度组黄鳝已全部死亡。对照组无死亡。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黄鳝的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036 2、0.032 00、.026 30、.021 3μ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2 13μg/L。[结论]药物的浓度与黄鳝的死亡情况密切相关,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黄鳝剧毒。  相似文献   
10.
秸秆焚烧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济宁市粮棉种植区农田土壤动物调查结果表明,前气门目、隐气门目、弹尾目和中气门目是该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的优势类群;秸秆焚烧对土壤动物类群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对玉米地块的影响比对大豆地块更为明显;土壤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化是非常明显的。与对照区相比,秸秆焚烧会使群落数量高峰期明显后延,群落的多样性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