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研究区域,应用统计学方法、普通Kriging、Arc GIS9.0和GS+等工具,分析2003年3个不同特征季节的地下水位埋深和矿化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表明:在3月份灌区浅层地下水埋深平均为2.5 m,且绝大部分区域地下水矿化度<4 000 mg/L;随着夏灌、秋灌、秋浇后,在11月时浅层地下水埋深减小为1.0 m,且大部分区域地下水矿化度>5 000 mg/L。灌区浅层地下水埋深由灌区西南向东逐渐递减,且自南向北逐渐递增。灌区西北和东南部的地下水矿化度相对较高,中间部分相对较低。浅层地下水埋深与矿化度之间线性关系不明显,但是在特定地区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分布规律能够定性地反映出矿化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即浅层地下水埋深较大时,相应的矿化度较小;浅层地下水埋深较浅时,相应的矿化度较大。 相似文献
2.
种植面积的遥感估算是冬小麦遥感估产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该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是基于Landsat ETM 遥感影像,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山东省桓台县冬小麦种植面积.以山东省桓台县为例,选择Landsat ETM LIG遥感影像,通过影像分割和基于知识的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准确地提取研究区冬小麦面积.以乡镇为单位将其结果同统计年鉴数据对比分析,误差最大的是果里镇,误差在95hm2,整个研究区的提取误差是-111hm2,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过程中的向日葵苗期盐响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26
由于脱硫石膏的主要成分为CaSO4,可以用来改良碱化土壤,但施加脱硫石膏同时也增加了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该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苗期向日葵在不同脱硫石膏水平和不同淋洗水平条件下向日葵出苗、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淋出液性质的变化规律。试验设计8个处理,4个脱硫石膏水平(0、7.5、15和22.5 t/hm2)和2个淋洗水平(750和1200 m3/hm2)。研究表明:施加脱硫石膏增加了向日葵的出苗率,降低了土壤的碱化度(ESP)、pH和全盐量(TDS),但过量施加脱硫石膏也会抑制作物的出苗和生长;淋洗可以提高脱硫石膏的改良效率。根据试验结果推测当ESP=63.5、pH=9.15时,最佳脱硫石膏的投放量为13.65 t/hm2。该试验脱硫石膏用量7.5 t/hm2、淋洗水量1200 m3/hm2的处理碱化土壤改良效果最佳,向日葵出苗率达到了92.5%,ESP、pH值和TDS分别由初始的63.5%、9.15%和0.65%降到了15%、7.7%和0.15%以下。 相似文献
4.
5.
地下咸水滴灌对内蒙古河套地区蜜瓜用水效率和产量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11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长胜试验站进行了蜜瓜的微咸水滴灌适宜性试验研究。灌溉水源为地下微咸水,水质的电导率从生育初期的3.3 dS/m到收获期的6.3 dS/m。该试验采用4种灌溉处理:按蒸发量的30%、60%、90%灌水(一行作物分别铺1、2、3条滴灌带)及不灌水的对照处理。各处理的灌溉水质和灌溉时间、灌水次数相同。试验结果表明:用微咸水滴灌灌溉的蜜瓜与不灌溉的蜜瓜相比,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的提高。60%处理的西瓜产量最高。4种处理(对照,30%,60%和90%)的水分生产效率分别为:25,20.5,18和11.37 kg/m3。在微咸水滴灌情况下,各处理土壤剖面盐分分布基本相似,表层土壤(0~10 cm)盐分积累高于下层土壤。各处理距离滴头50 cm处各剖面的盐渍度要高于距离滴头10 cm处各剖面的盐渍度。3种处理在灌溉结束后,土壤剖面的平均盐渍度和灌溉初期相比,基本没有形成土壤盐分的累积。 相似文献
6.
利用ArcGIS9.0软件中嵌套地质统计模块分析河套灌区浅层地下水埋深(2009年)空间分布状况,结合在2010年3-7月间开展的灌溉量、施氮量和浅层地下水埋深对春小麦产量和土壤中硝态氮淋溶损失影响的显著性以及最优组合研究,确定出适用于河套灌区内不同区域的春小麦农业管理的最优综合模式。研究表明,表层(0~80 cm)土壤含水率随着浅水埋深的增大而减小,当浅水埋深≥2.0 m时,在同一浅水埋深水平下灌溉量成为土壤含水率显著影响因子;对春小麦产量影响程度高低是浅水埋深>灌溉量>施氮量,影响显著因子为浅水埋深;对硝态氮淋溶量影响程度高低是灌溉量>施氮量>浅水埋深;灌溉量对硝态氮淋溶影响呈极显著性,施氮量对其影响呈显著性,而浅水埋深起到辅助作用。灌区年均浅层地下水埋深主要有3个阈值:1.25~1.75、1.75~2.25和2.25~3.00 m。在灌区内浅水埋深不同区域内(1.5、2.0和2.5 m)时,三因素最优综合组分别为灌溉量(280 mm)+施肥量(尿素150 kg·hm-2,二铵165 kg/hm2)、灌溉量(320 mm)+施肥量(尿素150 kg/hm2,二铵165 kg/hm2)和灌溉量(360 mm)+施肥量(尿素255 kg/hm2,二铵375 kg/hm2)。 相似文献
7.
西藏冻融侵蚀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藏是我国冻融侵蚀最主要的分布区,也是受冻融侵蚀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以影响冻融侵蚀主要因子为指标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对西藏冻融侵蚀进行分级评价所得出的结果为依据,分析了西藏冻融侵蚀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1)西藏冻融侵蚀分布范围广大,冻融侵蚀总面积达664 317.4 km^2,占该区国土面积的55.3%;(2)西藏冻融侵蚀的区域分异明显,不仅不同强度冻融侵蚀具有不同的区域分布特征,而且冻融侵蚀地区分布差异明显,每个地区都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冻融侵蚀空间分布特点;(3)西藏冻融侵蚀垂直分异明显,不同强度冻融侵蚀的百分比构成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冻融侵蚀在垂向上的分布具有在海拔较低区域和较高区域分布面积小、强度大,中间区域分布面积大、侵蚀强度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由于长期使用高矿化度咸水滴灌,土壤盐结皮在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带内广泛发育,它会对林带土壤蒸发过程产生重要影响。采用田间取样分析和微型蒸发器(MLS)人工控制试验相结合,分别研究了一个灌溉周期内盐结皮影响下林间裸地和防护林带内的土壤蒸发过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蒸发量自表层向下层逐渐减少,且有盐结皮的土壤蒸发量小于无盐结皮土壤;土壤日蒸发量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而逐渐减小,有盐结皮土壤前期高于对照,而后期低于对照;土壤累积蒸发量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大,但增加量逐渐减小,有盐结皮土壤累积蒸发量小于对照;盐结皮对土壤蒸发的抑制效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降低,但裸地的降低速度高于林地;盐结皮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研究高矿化度水滴灌对极端干旱区防护林土壤环境的影响,为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利用和维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4.0~4.8 g/L的高矿化度地下水滴灌下的防护林为例,分析了咸水滴灌前后0~30 cm各层风沙土全N、全P、有机质、全盐、离子组成和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高矿化度咸水滴灌下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的土壤环境逐渐得到改善。防护林0~5 cm、5~15 cm和1~30 cm 3个层次的含水量、全N、全P、全K、全盐含量、离子组成和微生物数量与流沙地存在很大差异,且与灌溉年限有直接关系;其中0~5 cm层次变化最为明显,5~15 cm次之,15~30 cm变化最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