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土壤流失量及其参数实测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18
本文介绍的新方法,由八个实测项目和措施组成,具有简便,直观和省钱的特点。经南北方各地的实测结果表明,它有着为常规法远所不及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又有与常规法同等的准确性。这使它能够获得为建立流失量监测模型或修正,USLE因子算式所需的大量实测数据,作为实以,省顷级土壤年流失量遥感监测的。的方法的实测学表明,植被或作物的有无,严重着流失量的大小,特别是红壤区。 相似文献
4.
5.
利用2001~2008年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采用"监测水土流失的定量新方法"对南京全市各区县和小流域8年期间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定量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8年期间南京全市平均轻度以上(包括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858.5 km2,平均轻度以上水土流失总量为206.4×104 t,全市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区;(2)南京地区水土流失存在年内和年度变化特征,其侵蚀月份多数发生在4~8月,侵蚀最严重年度为2003年,最轻年度为2001年,最接近8年平均监测年度为2006年;(3)各区县、镇街和小流域8年平均水土流失状况存在差异,就土壤流失总量、轻度以上面积和强度以上面积而言,最严重的是江宁区,其次是六合区,最严重小流域是江宁区百家湖和上坝河小流域;(4)8年来南京全市水土流失控制成效显著,侵蚀模数由中度降为轻度,土壤流失总量、流失面积和急需治理面积均大幅减少;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和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使南京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有明显改善;(5)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分析说明,植被覆盖率增加和水土保持措施对控制水土流失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遥感数据排序特征制作土壤侵蚀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土壤侵蚀类型的CCT排序特征,提出了利用该特征制作土壤侵蚀图的原理和方法。经实验,获得了实验区的土壤侵蚀图和各类面积数,与常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讨论了该法确保制图精度的各项措施,分析了成本费用,得出该法具有制图精度高和成本费用低的优点,有着广为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8.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的基本原理,利用我国南北方各水蚀区的土壤流失量及其相关生态因子的大量实测数据,建立了适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以3S(GIS、GPS和RS)技术为支持的水土流失定量监测方法。该系统方法在我国山东、福建、江苏、云南、北京、河北等地累计应用面积超过30万km~2,其在江苏南京的应用时间最长,最具代表性。应用该方法在1997—2015年期间对南京全市区域水土流失和治理状况进行长期定量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9年间,南京全市平均年水土流失总量为2.765×10~6t,平均轻度以上年水土流失面积为863.7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3.0%。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所占比例较小,但水土流失量占总流失量80%以上,因此,仍是水土流失治理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方向;与2000年之前的监测结果相比,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和年土壤流失总量均有显著降低。该方法建立了更符合实际的模型因子算法和原则,监测精度和可靠性较高,监测结果验证了近年来南京市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和生态环保监督管理实施力度加大,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所谓航空象片(以下简称航片)土壤判读,就是根据在研究地区上空拍摄的象片所提供的丰富影象,进行全面分析,判读出所需要的土壤资料,并配合必要的野外工作,绘制成反映客观土壤分布、性态、利用现状、利用潜力等内容的专业图件和相应的文字报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