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9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63篇
林业   115篇
农学   130篇
基础科学   256篇
  121篇
综合类   961篇
农作物   65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493篇
园艺   211篇
植物保护   8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豇豆连年种植易造成产量减少、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低。研究伴生芹菜和紫背天葵对连作豇豆生长发育及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旨在为缓解豇豆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豇豆连作土壤进行盆栽试验,设三个处理为豇豆单作 (对照)、芹菜伴生豇豆、紫背天葵伴生豇豆。分析了不同处理豇豆生长指标、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理化性质、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 【结果】 与单作相比,伴生芹菜处理显著提高了豇豆株高、茎粗、地上鲜重和地上干重 23.98%、9.07%、16.14%和16.00%;伴生紫背天葵处理其株高、茎粗与单作无显著差异,地上鲜重和地上干重则显著低于单作。伴生芹菜处理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最高,较单作处理显著增加了10.06%;真菌数量最低,较单作处理显著降低了41.51%;细菌数量和单作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别;而伴生紫背天葵处理其放线菌、真菌和细菌数量与单作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伴生紫背天葵处理其土壤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与单作处理相比,土壤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7.07%、381.00%、21.63%和42.79%。伴生芹菜处理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单作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62.48%、30.75%和35.27%,而脲酶活性与单作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别。与单作相比,伴生芹菜和紫背天葵分别提高豇豆根际土壤pH 0.98%、1.23%;同时二者分别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9.48%、8.34%。伴生芹菜处理豇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 + b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伴生紫背天葵处理与单作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伴生芹菜处理豇豆根际土壤过氧化物酶 (POD)、谷胱甘肽还原酶 (GR) 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 (DHAR) 活性最高,与单作相比,分别显著增加了16.20%、73.49%和17.76%;而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和单作处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伴生紫背天葵处理豇豆根际土壤CAT、GR活性相对于单作处理分别增加了97.12%、58.79%;POD、DHAR活性则与单作处理无显著差别。伴生芹菜和紫背天葵处理均能显著提升豇豆产量,前期分别增加了19.87%、19.61%,中期分别增加了18.22%、15.33%,后期分别增加了8.44%、12.70%。 【结论】 芹菜和紫背天葵伴生连作豇豆可以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根际土壤酶活性,改善根际土壤环境和微生物结构,且均能提高豇豆产量,有利于缓解连作障碍,其中以芹菜伴生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
浅谈无人飞行器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在各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机遥感(Unmanned Aerial Vehicle Remote Sensing),即先进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文章重点对当前市场中的无人飞行器的种类及当今无人飞行器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做了简单分析和阐述。介绍了无人飞行器的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无人飞行器及遥感技术对各行业领域的影响。科技不断进步,监测手段跟着进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无人飞行器遥感技术都会成为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稻田系统秸秆还田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还田是实施肥药减施及有机养分替代的主要技术。稻-麦轮作是浙江北部和中部稻区的主要栽培模式,稻-油和稻-稻模式则主要分布在浙江中部和南部稻区。调查表明,浙江稻区不同栽培模式的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主要有:双季稻田秸秆翻耕还田,稻-麦(油)轮作水稻秸秆覆盖还田,以及稻-麦(油)轮作水稻季的4种秸秆还田耕作方式——麦(油)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水稻直播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浅耕水稻直播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深耕水稻插秧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深耕水稻直播方式。不同耕作及还田方式各有利弊,但同时存在秸秆量大、还田困难,肥料配施没有定量计算方法,病虫害加剧,土壤水分需要科学管理,农机需要合理选择与操作等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参考已有的研究技术资料,针对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以下对策。1)采取方式轮换措施调和不同耕作类型及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产生的不足。2)中等肥力农田以单季秸秆还田量5~6 t·hm-2、全年秸秆还田量10~12 t·hm-2比较适宜,超过的秸秆量建议通过综合利用方式加以解决。3)肥料配施采取以氮肥全季调施、前期适当增施,钾肥适当减施为主的秸秆还田施肥策略。4)病虫害防治采取提前翻耕、秸秆深埋、淹水闷田的措施。5)水分管理以易于机械耕作和秸秆还田后保持土壤湿度促进秸秆腐解为原则,晚稻提倡干湿交替的灌溉管理方式。6)机械类型应选择带有秸秆切碎装置的收割机,耕作机械要保证翻埋深度,以实现稳定与均匀的还田作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保护地韭菜栽培面积逐年上升,反季节韭菜生产比较效益也呈现递减趋势。与此相反,淡季,也就是夏季韭菜的市场需求量增加,种植效益也增加。本文主要介绍韭菜夏季生产技术,即利用韭菜喜中等光照强度、耐阴性强、耐寒也耐热的特性,夏季在温室大棚(不覆棚膜)推行"滴灌+微喷"技术,结合遮阴措施,营造低光照、土壤湿度相对较大的局部环境,生产出叶片纤维少、柔嫩适口的商品韭菜,满足市场淡季供应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山区作为我国最大的林业造林基地,拥有丰富的林业栽植区域,在该区域林业造林发展中,要想提升整体的林业栽植效果,就应该注重对林业生态栽植中的技术应用分析。本文针对东北地区山区植树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东北地区山区植树造林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监测农业环境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从种养源头管控农产品安全,基于锆离子和1,2,4,5-四(4-羧苯基)苯(H-4-TCPB)合成了蓝色荧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Zr-TCPB,并与红色荧光量子点QDs组装成双荧光QDs@MOFs复合物,基于Zr-TCPB对有机磷农药特异性荧光淬灭效应,构建比例型荧光化学传感器系统,实现了有机磷农药的快速、灵敏、可视化检测。甲基对硫磷与对硫磷的检测限(LOD)分别为1.9μg/L和4.9μg/L,线性检测范围为0.005~2mg/L。研究表明,该荧光分析法能有效用于农业环境水样中甲基对硫磷及对硫磷的现场快速测定,甲基对硫磷回收率为93.23%~116.46%,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29%,对硫磷回收率为92.52%~107.83%,平均RSD为5.74%。该方法在环境样品农药残留快速监测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腺疫俗称喷喉,是由C群链球菌中的马链球菌亚种引起马属动物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热、呼吸道黏膜发炎、颌下淋巴结肿胀化脓为主要特征,尤以1~2岁马、骡、驴幼驹多发。典型病例的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上呼吸道及咽黏膜呈现卡他性化脓性炎症,颌下淋巴结呈急性化脓性炎症,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区,对幼驹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自然感染一般经间接接触,通过饲料、饮水及飞沫而传染。春秋两季发病较多。临床上可以分为一过性腺疫、典型腺疫及恶性腺疫3种类型。依据发病年龄、季节及淋巴结化脓等特征,可以对本病做出诊断。在本病初可采取措施促使炎症消除或吸收,病程延长或病情较重可采取全身给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9.
国际上多个国家和组织已将农药多残留风险评估作为农药残留限量制定的依据。本文对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农药多残留联合暴露风险评估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原则及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针对农药多残留风险评估的范畴、程序和方法,探讨我国目前农产品中多残留风险评估工作程序和框架并进行初步构建。  相似文献   
10.
蓄冰中央空调技术随着节能、削峰填谷以及电力管理等方面要求的提高而迅速地发展起来,特别是工业、信息业和第三产业制冷需求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空调设备使用的增长。在电力供应日趋紧张,电价峰谷差愈发尖锐的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提倡和推行削峰填谷作用显著的蓄冰空调技术,很多地方的供电管理部门明文规定:中央空调系统采用蓄冰空调技术可以享受蓄冰空调的特殊电价。国家电力部等有关部门于1995年4月组织成立了"中国节能协会蓄冰空调研究中心",其任务是对我国蓄冰空调的发展及推广应用作出规划,并提供政策性、技术性的指导,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推动蓄冰空调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由此可见,在实际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将常规制冷和蓄冰空调制冷技术相结合是中央空调系统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